发光建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7385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12:55
一种发光建材,包括第一可透光层、第二可透光层、发光模块、中间层以及控制模块。第一及第二可透光层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及第二导电线路;发光模块设置在第一及第二可透光层之间,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以及与驱动电路连接的多个发光组件,发光模块具有连接至第一导电线路的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连接至第二导电线路的第二接点;中间层设置在第一及第二可透光层之间,并留有对应发光模块的空隙;控制模块连接第一及第二导电线路,并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以令驱动电路依据时钟控制信号驱动多个发光组件。

Luminescent building materials

A luminescent building material comprises a first pervious light layer, a second light transmitting layer, a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 intermediate layer and a control module. The first and two relative to the surface of the transparent layer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first and two conductive lines; the light emitting module is set in the first and two transparent layer between the light emitting module comprises a driving circuit and a driving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light-emitting components, second point light emitting module has a first contact and the two contact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conductive line connection to the second conductive line; the middle layer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and two transparent layers, and gaps are arranged corresponding to the light-emitting module; the control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nd the two conductive line, and send out the clock control signal to the drive circuit to drive circuit based on the clock control signal to drive a plurality of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建材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建材,尤指一种具有可透光层以及发光模块的发光建材。
技术介绍
结合可透光层以及发光组件的发光建材通常应用在建筑的室外装饰或是作为建筑的幕墙玻璃,发光建材结合了一般可透光建材以及发光广告牌的优点,不仅可藉由发光组件显示作为广告或装饰的发光图案,依据所采用的可透光层类型,也可具有优秀的采光、防爆、防水或防紫外线等等的特点。现有的发光建材通常具有两可透光层、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薄膜以及作为发光组件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其中,ITO薄膜位在两可透光层之间,且LED设置在ITO薄膜上,并藉由ITO薄膜上的导电线路提供LED电力及进行控制LED。一般而言,发光建材常使用红色、绿色、蓝色三个发光组件组成一个像素点,并使用至少三条导电线路作为输入端以及至少一条导电线路作为接地端,使用至少四条导电线路以分别控制三个发光组件,由于设计上这些导电线路必须保持最小间隔,故像素点的密度受到限制。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突破现有像素点密度限制的发光建材,即为各家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种种缺失,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突破现有像素点密度限制的发光建材。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技术遂提供一种发光建材,包括第一可透光层、第二可透光层、发光模块、中间层以及控制模块。其中,第一可透光层具有第一表面,并在第一表面上设置第一导电线路;第二可透光层具有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并在第二表面上设置第二导电线路;发光模块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及第二可透光层之间,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以及与驱动电路连接的多个发光组件,其中,发光模块具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第一接点连接至第一导电线路,第二接点连接至第二导电线路;中间层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及第二可透光层之间,并具有对应发光模块的空间;以及控制模块连接第一导电线路以及第二导电线路,并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以令驱动电路依据时钟控制信号驱动多个发光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线路或第二导电线路是由氧化铟锡、金属细线、导电高分子、奈米碳管或石墨烯所组成者。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为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为绿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且第三发光组件为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可透光层或第二可透光层为玻璃或塑料材质所组成者。在一实施例中,中间层为热塑性材料薄膜所组成者。在一实施例中,中间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所组成者。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光建材,包括第一可透光层、第二可透光层、发光模块、中间层以及控制模块。其中,第二可透光层具有面对第一可透光层的表面,并在表面上设置第一导电线路以及第二导电线路,第一导电线路以及第二导电线路之间具有用以绝缘的间隙;发光模块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及第二可透光层之间,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以及与驱动电路连接的多个发光组件,其中,发光模块具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第一接点连接至第一导电线路,第二接点连接至第二导电线路;中间层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及第二可透光层之间;以及控制模块连接第一导电线路以及第二导电线路,并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以令驱动电路依据时钟控制信号驱动多个发光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线路或第二导电线路是由氧化铟锡、金属细线、导电高分子、奈米碳管或石墨烯所组成者。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为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为绿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且第三发光组件为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可透光层或第二可透光层为玻璃或塑料材质所组成者。在一实施例中,中间层为热塑性材料薄膜所组成者。在一实施例中,中间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所组成者。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技术的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及多个发光组件,并将发光模块的对外接点整合为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因此只需要两条导电线路(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再配合控制模块所送出的时钟控制信号即可分别驱动多个发光组件,所使用的导电线路少于现有技术,因此可增加发光模块的密度(也就是像素点的密度),充分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失。此外,多个发光组件可包括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且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可视需求使用RGB色发光二极管或其它单色发光二极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1发光建材10第一可透光层100第一导电线路11第二可透光层110第二导电线路12发光模块120第一接点121第二接点13中间层14控制模块20驱动电路21第一发光组件22第二发光组件23第三发光组件3发光建材30第一可透光层31第二可透光层310第一导电线路311第二导电线路32发光模块33中间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技术亦可藉由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电路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发光建材1,包括第一可透光层10、第二可透光层11、发光模块12、中间层13以及控制模块14(图标在图2)。第一可透光层10具有第一表面,并在第一表面上设置第一导电线路100;第二可透光层11具有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并在第二表面上设置第二导电线路110,换句话说,第一导电线路100以及第二导电线路110位在第一可透光层10及第二可透光层11之间。发光模块12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10及第二可透光层11之间,发光模块12包括驱动电路20以及与驱动电路20连接的多个发光组件21、22、23。发光模块12具有第一接点120及第二接点121,第一接点120连接至第一导电线路100,第二接点121连接至第二导电线路110。中间层13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10及第二可透光层11之间,并具有对应发光模块12的空间,空间如图1中斜线部分所示,因此不妨碍发光模块12连接至第一导电线路100及第二导电线路110。控制模块14可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10或第二可透光层11边缘,或是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10或第二可透光层11之外,但必须连接第一导电线路100以及第二导电线路110,控制模块14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20,以令驱动电路20依据时钟控制信号驱动多个发光组件21、22、23,举例来说,可单独驱动单一发光组件以发出发光组件的单色光,或是快速地轮流驱动多个发光组件以发出视觉上的混合光。由于本技术的发光建材1通过驱动电路20整合多个发光组件21、22、23的输入端,驱动电路20依据控制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光建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建材包括:第一可透光层,具有第一表面,并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第一导电线路;第二可透光层,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并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第二导电线路;发光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可透光层及所述第二可透光层之间,所述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以及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的多个发光组件,其中,所述发光模块具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所述第一接点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电线路,所述第二接点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线路;中间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可透光层及所述第二可透光层之间,并具有对应所述发光模块的空间;以及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路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线路,并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所述驱动电路,以令所述驱动电路依据所述时钟控制信号驱动所述多个发光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建材包括:第一可透光层,具有第一表面,并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第一导电线路;第二可透光层,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并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第二导电线路;发光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可透光层及所述第二可透光层之间,所述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以及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的多个发光组件,其中,所述发光模块具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所述第一接点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电线路,所述第二接点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线路;中间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可透光层及所述第二可透光层之间,并具有对应所述发光模块的空间;以及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路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线路,并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所述驱动电路,以令所述驱动电路依据所述时钟控制信号驱动所述多个发光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线路或所述第二导电线路是由氧化铟锡、金属细线、导电高分子、奈米碳管或石墨烯所组成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及所述第三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为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为绿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且所述第三发光组件为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透光层或所述第二可透光层为玻璃或塑料材质所组成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为热塑性材料薄膜所组成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所组成者。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金正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腾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