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油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354360 阅读:4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油冷却系统,其包括内机壳冷却回路、绕组冷却回路、流量控制单元;绕组冷却回路包括前绕组冷却回路、后绕组冷却回路;内机壳冷却回路、前绕组冷却回路、后绕组冷却回路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油嘴;前绕组冷却回路同后绕组冷却回路之间油路连通;内机壳冷却回路同绕组冷却回路的油路相互独立;流量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分别向内机壳冷却回路、绕组冷却回路独立供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机油冷却系统,能提升电机油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油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机,特别涉及一种电机油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机油冷系统,如图1所示,包含进油口10、内机壳冷却回路20、前绕组冷却回路30及后绕组冷却回路40,每一个冷却回路上面包含了多个出油嘴50,前后的绕组冷却回路之间通过内机壳冷却回路20的油路连通。冷却油从进油口10进来后,一方面,通过内机壳冷却回路20上的出油嘴50,将冷却油喷洒在电机内壳体61上冷却电机定子铁芯62;另一方面,通过内机壳冷却回路20的油管,连接到前绕组端部回路30和后绕组端部回路40,喷洒到电机绕组63的前绕组端部631及后绕组端部632,冷却电机的绕组端部。同时,电机绕组63的热量一方面通过定子铁芯62向外传递热量,另一方面通过前后绕组端部向外散热。由于电机系统自身的特点,电机在不同的运行工况时,所产生的损耗是变化的。例如在低速大扭矩时,电机需要较大的电流,在电机的损耗中绕组产生的铜耗占据比例较大,铁芯产生的铁耗所占的比例较小;而当电机进入高转速区域,此时电机的损耗比例发生了变化,铜耗的比例随着电流的减小而逐步减小,定子铁芯产生铁耗则随着电机运行转速的升高逐步变大。对于如上现有技术的电机油冷系统而言,虽然能够起到冷却效果,但是由于内机壳冷却回路20和前绕组冷却回路30及后绕组冷却回路40之间互相连通,没有分开控制各冷却回路的流量,前绕组冷却回路30及后绕组冷却回路40的出油嘴50直接喷到电机绕组端部,其热量的传递路径依次为,定子铁芯62通过电机绕组63传到电机绕组端部,最后由冷却油将热量带走;内机壳冷却回路20上的出油嘴50直接将油喷射到电机的内壳体61上,其热量的传递路径依次为从电机绕组63—定子铁芯62--电机内壳体61,依次往外传递,最后由冷却油将热量带走,可见,电机前绕组冷却回路30及后绕组冷却回路40的散热主要针对电机定子铁芯62和电机绕组63,内机壳冷却回路20的散热主要针对电机前后绕组端部及其电机绕组63。而当电机处于不同的转速和转矩运行时,电机各组件发热状况是变化的,内机壳冷却回路20、前绕组冷却回路30及后绕组冷却回路40的冷却油流量不能随着电机各部件发热情况不同进行实时调整,因此这样相对固定的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油冷却系统,能提升电机油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为解决的行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电机油冷却系统,其包括内机壳冷却回路、绕组冷却回路、流量控制单元;所述绕组冷却回路包括前绕组冷却回路、后绕组冷却回路;所述内机壳冷却回路、所述前绕组冷却回路、所述后绕组冷却回路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油嘴;所述前绕组冷却回路同后绕组冷却回路之间油路连通;所述内机壳冷却回路同绕组冷却回路的油路相互独立;所述内机壳冷却回路上的出油嘴,用于将冷却油喷洒在电机内壳体上冷却电机定子铁芯;所述绕组冷却回路上的出油嘴,用于将冷却油喷洒到电机绕组的端部;所述流量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分别向内机壳冷却回路、绕组冷却回路独立供油。较佳的,所述流量控制单元,根据电机转速和转矩,判断电机当前运行工况,得到当前电机运行工况对应的电机绕组产生铜耗以及铁芯产生铁耗,根据电机绕组产生铜耗以及铁芯产生铁耗,控制向内机壳冷却回路的供油量及向绕组冷却回路的供油量。较佳的,所述流量控制单元,当电机当前运行工况为恒转矩区,控制向内机壳冷却回路的供油量小于向绕组冷却回路的供油量。较佳的,所述流量控制单元,当电机当前运行工况为高速弱磁区,即电机转速高于设定值,则控制向内机壳冷却回路的供油量大于向绕组冷却回路的供油量。较佳的,所述流量控制单元,根据电机绕组端部和电机绕组内部的温度,控制向内机壳冷却回路的供油量及向绕组冷却回路的供油量。较佳的,所述流量控制单元,当电机绕组端部温度高于电机绕组内部温度并且高于设定温度,则控制增大向绕组冷却回路的供油量;当电机绕组内部温度高于电机绕组端部温度并且高于设定温度,则控制增大向内机壳冷却回路的供油量。较佳的,电机油冷却系统还包括转子冷却回路;所述转子冷却回路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油嘴;转子冷却回路同内机壳冷却回路、绕组冷却回路的油路相互独立;转子冷却回路上的出油嘴,用于将冷却油喷洒在电机转子上冷却电机转子。较佳的,所述流量控制单元,当电机转速超过设定值时,则控制开启转子冷却回路。较佳的,转子冷却回路同外机壳冷却回路的油路相通。本技术的电机油冷却系统,采用内机壳冷却回路、绕组冷却回路两个独立的冷却回路,流量控制单元控制进油口分别向内机壳冷却回路、绕组冷却回路独立供油,在电机运行的不同工况,流量控制单元实时得到不同的控制指令,分别实时分配两个回路中冷却油的流量。本技术的电机油冷却系统,可以结合电机实际的运行工况对内机壳冷却回路、绕组冷却回路的冷却油流量分配进行优化,对冷却油的流量进行实时调整,提升电机油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最终达到最佳电机冷却效果,提高了电机的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技术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的电机油冷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机油冷却系统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电机油冷却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内机壳冷却回路20、绕组冷却回路、流量控制单元80;所述绕组冷却回路包括前绕组冷却回路30、后绕组冷却回路40;所述内机壳冷却回路20、所述前绕组冷却回路30、所述后绕组冷却回路40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油嘴50;所述前绕组冷却回路30同后绕组冷却回路40之间油路连通;所述内机壳冷却回路20同绕组冷却回路的油路相互独立;所述内机壳冷却回路20上的出油嘴50,用于将冷却油喷洒在电机内壳体61上冷却电机定子铁芯62;所述绕组冷却回路上的出油嘴50,用于将冷却油喷洒到电机绕组63的端部631,632;所述流量控制单元80,用于控制分别向内机壳冷却回路20、绕组冷却回路独立供油。实施例一的电机油冷却系统,采用内机壳冷却回路、绕组冷却回路两个独立的冷却回路,流量控制单元控制进油口分别向内机壳冷却回路、绕组冷却回路独立供油,在电机运行的不同工况,流量控制单元实时得到不同的控制指令,分别实时分配两个回路中冷却油的流量。实施例一的电机油冷却系统,可以结合电机实际的运行工况对内机壳冷却回路、绕组冷却回路的冷却油流量分配进行优化,对冷却油的流量进行实时调整,提升电机油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最终达到最佳电机冷却效果,提高了电机的性能。实施例二基于实施例一的电机油冷却系统,所述流量控制单元80,根据电机转速和转矩,判断电机当前运行工况,得到电机当前运行工况对应的电机绕组产生铜耗以及铁芯产生铁耗,根据电机绕组产生铜耗以及铁芯产生铁耗,控制向内机壳冷却回路20的供油量及向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机油冷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机壳冷却回路、绕组冷却回路、流量控制单元;所述绕组冷却回路包括前绕组冷却回路、后绕组冷却回路;所述内机壳冷却回路、所述前绕组冷却回路、所述后绕组冷却回路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油嘴;所述前绕组冷却回路同后绕组冷却回路之间油路连通;所述内机壳冷却回路同绕组冷却回路的油路相互独立;所述内机壳冷却回路上的出油嘴,用于将冷却油喷洒在电机内壳体上冷却电机定子铁芯;所述绕组冷却回路上的出油嘴,用于将冷却油喷洒到电机绕组的端部;所述流量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分别向内机壳冷却回路、绕组冷却回路独立供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机壳冷却回路、绕组冷却回路、流量控制单元;所述绕组冷却回路包括前绕组冷却回路、后绕组冷却回路;所述内机壳冷却回路、所述前绕组冷却回路、所述后绕组冷却回路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油嘴;所述前绕组冷却回路同后绕组冷却回路之间油路连通;所述内机壳冷却回路同绕组冷却回路的油路相互独立;所述内机壳冷却回路上的出油嘴,用于将冷却油喷洒在电机内壳体上冷却电机定子铁芯;所述绕组冷却回路上的出油嘴,用于将冷却油喷洒到电机绕组的端部;所述流量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分别向内机壳冷却回路、绕组冷却回路独立供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单元,根据电机转速和转矩,判断电机当前运行工况,得到当前电机运行工况对应的电机绕组产生铜耗以及铁芯产生铁耗,根据电机绕组产生铜耗以及铁芯产生铁耗,控制向内机壳冷却回路的供油量及向绕组冷却回路的供油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单元,当电机当前运行工况为恒转矩区,控制向内机壳冷却回路的供油量小于向绕组冷却回路的供油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辉蒋大千黄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