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连接模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5352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5:20
一种断路器连接模块装置,它解决了现有多个断路器之间的连接复杂繁琐的问题。它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上设有多根接线条,所述接线条为金属材料制成,每根接线条上分别连接有两根输出条,连接在同一接线条上的两根输出条相背设置并从底座的左右侧壁伸出,连接在不同接线条上的输出条互不碰触。其优点在于,断器路连接模块装置体积小,连接方便,大大提高了连接断路器的工作效率,且使工作环境更加简洁,减少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连接模块装置
本技术涉及接线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断器路连接模块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断路器在使用时需要各自连接,当需要的断路器数量较多时,往往会出现连接麻烦,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等问题,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使用十分不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方便断路器之间连接的断路器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断器路连接模块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断器路连接模块装置,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上设有多根接线条,所述接线条为金属材料制成,每根接线条上可分别连接有两根输出条,连接在同一接线条上的两根输出条相背设置并从底座的左右侧壁伸出,连接在不同接线条上的输出条互不碰触。所述接线条的数量为四根,其中一根为中性线,三根为相线,每根相线上可连接有两根对应相的输出条或其中一根相线上可不连接输出条,中性线上可连接对应的输出条,也可不连接输出条。四根接线条的分布顺序为:从左到右依次,A相线,B相线,C相线,中性线;从底座左边侧壁伸出的第一输出条与A相线连接,第二输出条与B相线连接,第三输出条与C相线连接,第四输出条与中性线连接;从底座右边侧边伸出的第五输出条与中性线连接,第六输出条与A相线连接,第七输出条与B相线连接,第八输出条与C相线连接。所述接线条的数量为三根,三根均为相线,其上连接有对应相的输出条。所述接线条的数量为两根,一根为零线,一根为火线,其上分别连接有两根对应的输出条。所述接线条与输出条的连接方式为铆接。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放置接线条的安置槽,所述安置槽中设有定位柱,所述接线条上设有与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底座内与接线条尾端对应位置设有螺母,所述接线条尾端上设有通孔,螺丝穿过通孔与固定在底座上的螺母相连接以固定接线条。所述上盖上设有标签槽,所述标签槽中设有标识。所述底座左右两边侧壁上设有用于固定输出条的压线块。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与上盖配合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限位槽,以及设置在上盖上与限位槽相适配的定位凸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多个接线条集合在一起,每个接线条上分出两个输出条,用于连接断路器,实现多个断路器的连接,本技术的断路器连接模块装置,体积小,连接方便,大大提高了连接断路器的工作效率,且使工作环境更加简洁,减少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断路器连接模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断路器连接模块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去掉上盖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接线条与输出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盖与底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一种断器路连接模块装置,包括底座1和上盖2,所述底座1上设有多根接线条3,所述接线条3为金属材料制成,每根接线条3上可分别连接有两根输出条4,连接在同一接线条3上的两根输出条4相背设置并从底座1的左右侧壁伸出,连接在不同接线条3上的输出条4互不碰触。断路器与接线条相连接,每个接线条上连接有两根输出条,另外两个断路器连接在输出条上,位于装置的左右两侧,实现多个断路器的连接,本技术的断路器连接模块装置,体积小,连接方便,大大提高了连接断路器的工作效率,且使工作环境更加简洁,减少了安全隐患。现有断路器有些采用三相四线电,因此,所述接线条3的数量为四根,其中一根为中性线,三根为相线,每根相线上可连接有两根对应相的输出条4,分别为A相、B相、C相,相线上连接有两根对应相的输出条4,即A相连A相,B相连B相,C相连C相,有时因为使用的需要,其中一根相线上可不连接输出条,另外两根相线上连接火线与零线,这两根相线上连接有两个对应相的输出条,即零线连零线,火线连火线;中性线上可连接对应的输出条4,也可不连接输出条4,因此左右两侧的输出条可以为三根,也可为四根,也可为两根。为了方便断路器连接,四根接线条3的分布顺序为:从左到右依次,A相线31,B相线32,C相线33,中性线34;从底座1左边侧壁伸出的第一输出条41与A相线31连接,第二输出条42与B相线32连接,第三输出条43与C相线33连接,第四输出条44与中性线34连接;从底座1右边侧边伸出的第五输出条45与中性线34连接,第六输出条46与A相线31连接,第七输出条47与B相线32连接,第八输出条48与C相线33连接。国内有些断路器为三相三线电,所述接线条3的数量为三根,三根均为相线,其上连接有对应相的输出条4;即A相连A相,B相连B相,C相连C相。还有些断路器为二相电,所述接线条3的数量为两根,一根为零线,一根为火线,其上分别连接有两根对应的输出条4,即火线连火线,零线连零线。为了使接线条与输出条连接更牢固,所述接线条3与输出条4的连接方式为铆接。为了使接线条与底座连接牢固,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放置接线条3的安置槽11,所述安置槽11中设有定位柱12,所述接线条3上设有与定位柱12相适配的定位孔35,所述底座1内与接线条3尾端对应位置设有螺母14,所述接线条3尾端上设有通孔36,螺丝穿过通孔36与固定在底座1上的螺母14相连接以固定接线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断路器连接模块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器路连接模块装置,包括底座(1)和上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多根接线条(3),所述接线条(3)为金属材料制成,每根接线条(3)上可分别连接有两根输出条(4),连接在同一接线条(3)上的两根输出条(4)相背设置并从底座(1)的左右侧壁伸出,连接在不同接线条(3)上的输出条(4)互不碰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器路连接模块装置,包括底座(1)和上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多根接线条(3),所述接线条(3)为金属材料制成,每根接线条(3)上可分别连接有两根输出条(4),连接在同一接线条(3)上的两根输出条(4)相背设置并从底座(1)的左右侧壁伸出,连接在不同接线条(3)上的输出条(4)互不碰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器路连接模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条(3)的数量为四根,其中一根为中性线,三根为相线,每根相线上可连接有两根对应相的输出条(4)或其中一根相线上可不连接输出条,中性线上可连接对应的输出条(4),也可不连接输出条(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器路连接模块装置,其特征在于:四根接线条(3)的分布顺序为:从左到右依次,A相线(31),B相线(32),C相线(33),中性线(34);从底座(1)左边侧壁伸出的第一输出条(41)与A相线(31)连接,第二输出条(42)与B相线(32)连接,第三输出条(43)与C相线(33)连接,第四输出条(44)与中性线(34)连接;从底座(1)右边侧边伸出的第五输出条(45)与中性线(34)连接,第六输出条(46)与A相线(31)连接,第七输出条(47)与B相线(32)连接,第八输出条(48)与C相线(3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器路连接模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条(3)的数量为三根,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卫星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森宇熔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