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52101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胶框以及金属箔;其中,所述金属箔与一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电连接,且粘附在所述胶框的底面;所述光学膜片组设置于由所述胶框和所述金属箔构成的容置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胶框以及金属箔,其中,金属箔与一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电连接,且粘附在胶框的底面,光学膜片组设置于由胶框和金属箔构成的容置空间内,使用金属箔替换了传统背光模组中的铁框,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铁框向背光模组内侧翘曲导致的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之间间隙减小的问题,提升了后续形成的压力触控显示装置的压力触控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压力触控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各种电子器件中,相对于传统的平面式触控技术,压力触控技术增加了Z轴功能,能够实现3D触控效果,为用户带来了更多样化的操作体验。现有技术中的压力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其中,显示面板包括一压力触控电极,背光模组包括一压力触控电极,上述两个压力触控电极分别被施加不同的电压,压力触控显示装置通过两个压力触控电极构成的电容以及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的间隙实现压力触控检测。通常背光模组中的铁框接地后被复用为一个压力触控电极,由于铁框的厚度相对较大,导致压力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大。另一方面,铁框容易变形,向显示面板一侧翘曲时会使得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间隙减小,导致手指按压产生的电容变化量减小,压力触控信号量减小,影响压力触控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避免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间隙减小,提升压力触控灵敏度。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胶框以及金属箔;其中,所述金属箔与一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电连接,且粘附在所述胶框的底面;所述光学膜片组设置于由所述胶框和所述金属箔构成的容置空间内。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与所述背光模组相对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金属箔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压力触控电极,所述背光模组中的金属箔复用为第二压力触控电极;所述光学膜片组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存在一间隙。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胶框以及金属箔,其中,金属箔与一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电连接,且粘附在胶框的底面,光学膜片组设置于由胶框和金属箔构成的容置空间内,使用金属箔替换了传统背光模组中的铁框,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铁框向背光模组内侧翘曲导致的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之间间隙减小的问题,提升了后续形成的压力触控显示装置的压力触控灵敏度。附图说明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技术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完整地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00包括光学膜片组110、胶框120以及金属箔130,其中,所述金属箔130与一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电连接,且粘附在所述胶框120的底面,所述光学膜片组110设置于由所述胶框120和所述金属箔130构成的容置空间内。具体的,参见图1,所述光学膜片组110可以包括上增光片111、下增光片112、扩散片113、导光板114以及反射片115。需要说明的是,将金属箔130与参考电压输出模块连接使金属箔130具有一定的电压,进而能够复用为压力触控电极。可以理解的,在对背光模组100各结构无损害,且能够使得金属箔130与另一压力触控电极实现压力触控检测的前提下,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电压可以为任意值。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0,包括光学膜片组110、胶框120以及金属箔130,其中,金属箔130与一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电连接,且粘附在胶框120的底面,光学膜片组110设置于由胶框120和金属箔130构成的容置空间内,使用金属箔130替换了传统背光模组100中的铁框,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铁框向背光模组100内侧翘曲导致的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100之间间隙减小的问题,提升了后续形成的压力触控显示装置的压力触控灵敏度。示例性的,所述金属箔130可以通过双面胶粘附在所述胶框120的底面。需要说明的是,胶框120可以为一环形结构,围设于光学膜片组110的四周,其底面指靠近光学膜片组110中反射片115一侧的表面。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金属箔130不粘附在所述光学膜片组110的的底面。避免了光学膜片组110中靠近金属箔130设置的反射片115与金属箔130材料膨胀率以及收缩率不同导致的反射片115受损问题。虽然光学膜片组110未被固定在胶框120和金属箔130构成的容置空间内,但由于光学膜片组110与胶框120内壁之间的间隙较小,并不会影响背光模组100的正常工作。可选的,所述金属箔130可以为导电铜箔或导电铝箔。在能够复用为压力触控电极的前提下,金属箔130也可以为其他导电金属箔130。需要说明的是,金属箔130对光学膜片组110具有支撑及保护作用,且导电性质使得金属箔130能够传导静电,在背光模组100正常工作过程中起到静电防护作用。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箔130的厚度取值范围可以为0.025-0.05mm,以相对于铁框起到较为明显的薄化作用。示例性的,金属箔130的厚度可以为0.025mm、0.03mm或0.05mm,这些值为常用金属箔厚度,可直接采购使用,无需专门进行设计。金属箔130的厚度相对于传统背光模组100中使用的铁框的厚度较低,降低了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此外,金属箔130较薄,在光学膜片组110的作用下不易向背光模组100内侧翘曲形变,且金属箔130相对于铁框成本较低,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有益效果。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10包括本技术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100以及与所述背光模组100相对的显示面板200,所述显示面板200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100远离所述金属箔130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压力触控电极,所述背光模组100中的金属箔130复用为第二压力触控电极,所述光学膜片组110与所述显示面板200之间存在一间隙300。其中,显示面板200和背光模组100通过遮光胶带300连接,显示面板20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可选的,所述间隙300的宽度取值范围可以为0.1-0.4mm。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力触控电极和第二压力触控电极构成一电容,当用户手指按压显示面板200远离背光模组100的一侧表面时,显示面板200在按压力的作用下向背光模组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膜片组、胶框以及金属箔;其中,所述金属箔与一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电连接,且粘附在所述胶框的底面;所述光学膜片组设置于由所述胶框和所述金属箔构成的容置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膜片组、胶框以及金属箔;其中,所述金属箔与一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电连接,且粘附在所述胶框的底面;所述光学膜片组设置于由所述胶框和所述金属箔构成的容置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通过双面胶粘附在所述胶框的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为导电铜箔或导电铝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的厚度取值范围为0.025-0.0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上增光片、下增光片、扩散片、导光板以及反射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不粘附在所述光学膜片组的的底面。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与所述背光模组相对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金属箔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压力触控电极,所述背光模组中的金属箔复用为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天旭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