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庸安进专利>正文

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离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350669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离器,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为两端小的空心筒体,其中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所述第一筒体内设有第一钢丝刷;所述第一筒体的旁侧设有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和第一筒体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筒体内设有第二钢丝刷,所述第二筒体和第一筒体通过均匀分布的多根管相连通,所述多根管和第一筒体相连的管口处均设有一油挡板。具有卧式和立式两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增设一个筒体来分离油,使进入蒸发器的冷媒内不带冷冻油,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系统缺油的现象发生,具有结构简单,油分离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离器
本技术主要涉及制冷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离器。
技术介绍
当前国内大型氨机制冷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大批正在氨改氟冷库改造,其中最常用的是桶泵供源,出现的常态是冷媒是数吨地加入,冷冻油是数百斤地加入,压缩机一旦缺油就无法正常运转,只有不断地注入冷冻油。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氨系统本来没考虑回油系统,如今改成氟供液,上万米、有的甚至几万米的排管,系统没有回油设置,管道的口径又很大,不适合氟,结果是系统注入再多的冷冻油都是会造成机组缺油;二、系统的油分离器分油不完全,造成冷冻油大量混合在冷媒里。当前氨改氟的现状是,系统必须经常大量加入冷冻油,否则机组无法正常运转,其结果:一、浪费了大量昂贵的冷冻油;二、系统的制冷能效不断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离器,目的在于使进入蒸发器的冷媒内不带冷冻油,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系统缺油的现象发生。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离器,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为两端小的空心筒体,其中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所述第一筒体内设有第一钢丝刷;所述第一筒体的旁侧设有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和第一筒体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筒体内设有第二钢丝刷,所述第二筒体和第一筒体通过均匀分布的多根管相连通,所述多根管和第一筒体相连的管口处均设有一油挡板。优选地,所述油分离器为卧式结构,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横向设置且第一筒体设于第二筒体的上方,所述多根管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相垂直,所述第一筒体内靠近进气口处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多个孔,第一筒体内的挡板到出气口处设有第一钢丝刷,所述第二筒体的两端封闭,其中靠近第一筒体进气口的一端设有放油口和视液镜,所述放油口设于该端靠下侧。优选地,所述油分离器为立式结构,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纵向设置,所述第一筒体的出气口在上,所述多根管倾斜向下和第二筒体相连通,所述第二筒体的靠近第一筒体出气口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二筒体的靠近第一筒体进气口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油箱,所述储油箱上设有视液镜。优选地,所述第一钢丝刷沿着第一筒体的内壁从进气口到出气口为由少到多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钢丝刷沿着第二筒体的内壁从靠近第一筒体进气口的一端到靠近第一筒体出气口的另一端为由少到多设置。优选地,所述油挡板的一端与管口靠近进气口的一侧连接,油挡板的另一端悬空且向出气口倾斜。优选地,所述挡板的边缘与第一筒体的内壁贴合固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增设一个筒体来分离油,使进入蒸发器的冷媒内不带冷冻油,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系统缺油的现象发生,具有结构简单,油分离效果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卧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式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标号如下:1第一筒体、2进气口、3出气口、4挡板、5第一钢丝刷、6第二筒体、7第二钢丝刷、8管、9油挡板、10放油口、11视液镜、12储油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技术。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技术,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离器,包括第一筒体1,所述第一筒体1为两端小的空心筒体,其中一端为进气口2,另一端为出气口3,所述第一筒体1内设有第一钢丝刷5;所述第一筒体1的旁侧设有第二筒体6,所述第二筒体6和第一筒体1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筒体6内设有第二钢丝刷7,所述第二筒体6和第一筒体1通过均匀分布的多根管8相连通,所述多根管8和第一筒体1相连的管口处均设有一油挡板9。所述第一钢丝刷5沿着第一筒体1的内壁从进气口2到出气口3为由少到多设置。所述第二钢丝刷7沿着第二筒体6的内壁从靠近第一筒体1进气口2的一端到靠近第一筒体1出气口3的另一端为由少到多设置。所述油挡板9的一端与管口靠近进气口2的一侧连接,油挡板9的另一端悬空且向出气口3倾斜。所述挡板4的边缘与第一筒体1的内壁贴合固定。本技术具有卧式和立式两种结构。实施例1:如图1所示,在具备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油分离器为卧式结构,所述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6横向设置且第一筒体1设于第二筒体6的上方,所述多根管8与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6相垂直,所述第一筒体1内靠近进气口2处设有一挡板4,所述挡板4上设有多个孔,第一筒体1内的挡板4到出气口3处设有第一钢丝刷5,所述第二筒体6的两端封闭,其中靠近第一筒体1进气口2的一端设有放油口10和视液镜11,所述放油口10设于该端靠下侧。其中,所述进气口2的直径为54mm,若接口的直径大于76mm,则通过法兰相连接;若接口的直径小于76mm,则采用焊接工艺相连接,接口最小直径为12dmm。管8的直径为8mm。所述第一钢丝刷5为高效304钢丝刷。所述第二钢丝刷7为高效过滤钢丝刷。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油分离器为立式结构,所述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6纵向设置,所述第一筒体1的出气口3在上,所述多根管8倾斜向下和第二筒体6相连通,所述第二筒体6的靠近第一筒体1出气口3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二筒体6的靠近第一筒体1进气口2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油箱12,所述储油箱12上设有视液镜11。储油箱12的储油量为2L。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技术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技术的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总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离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离器,包括第一筒体(1),所述第一筒体(1)为两端小的空心筒体,其中一端为进气口(2),另一端为出气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内设有第一钢丝刷(5);所述第一筒体(1)的旁侧设有第二筒体(6),所述第二筒体(6)和第一筒体(1)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筒体(6)内设有第二钢丝刷(7),所述第二筒体(6)和第一筒体(1)通过均匀分布的多根管(8)相连通,所述多根管(8)和第一筒体(1)相连的管口处均设有一油挡板(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的油分离器,包括第一筒体(1),所述第一筒体(1)为两端小的空心筒体,其中一端为进气口(2),另一端为出气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内设有第一钢丝刷(5);所述第一筒体(1)的旁侧设有第二筒体(6),所述第二筒体(6)和第一筒体(1)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筒体(6)内设有第二钢丝刷(7),所述第二筒体(6)和第一筒体(1)通过均匀分布的多根管(8)相连通,所述多根管(8)和第一筒体(1)相连的管口处均设有一油挡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为卧式结构,所述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6)横向设置且第一筒体(1)设于第二筒体(6)的上方,所述多根管(8)与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6)相垂直,所述第一筒体(1)内靠近进气口(2)处设有一挡板(4),所述挡板(4)上设有多个孔,第一筒体(1)内的挡板(4)到出气口(3)处设有第一钢丝刷(5),所述第二筒体(6)的两端封闭,其中靠近第一筒体(1)进气口(2)的一端设有放油口(10)和视液镜(11),所述放油口(10)设于该端靠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庸安进
申请(专利权)人:庸安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