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组油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50629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组油冷却装置,包括由制冷压缩机、油分离器、水冷式冷凝器、贮液器、板式油冷却器、油温调节阀及制冷管路构成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由冷凝器、冷却塔、水泵及水管路构成的水循环系统;其中,经水冷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其中一路进入板式油冷却器,与油分离器来的高温润滑油产生热交换,将高温热的润滑油冷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占地小,充注制冷剂量少,现场安装工作量小,不受环境温度影响,供油温度稳定,适用于螺杆水冷式压缩机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组油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冷式螺杆制冷压缩机组,特别是一种机组油冷却装置,其利用冷凝器后液体进行润滑油冷却。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冷却装置分为两种,分别为水冷式机组和蒸发冷式机组。水冷式机组,制冷剂与润滑油均采用冷却水来冷却,水路复杂,还存在气温严寒进将水冷式油冷却器冻劽的可能;蒸发冷式机组,制冷剂采用蒸发式冷凝器,润滑油采用虹吸冷,这种冷却方式对蒸发冷及虹吸罐的安装高度有较高要求,而且这部分均需在施工工现场完成,工作量巨大,管路较为复杂,所消耗的制冷剂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冷剂采用冷却水冷却,而润滑油采用制冷剂冷却的技术方案,整个部件都集成在机组机架上,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现场施工管路简单,整个系统充注制冷剂量少。适用于螺杆式水冷机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机组油冷却装置,包括制冷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排出高温高压气体与油的混合物经过第一管道进入油分离器,混合物在油分离器中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截止止回阀经第二管道进入水冷式冷凝器,在水冷式冷凝器内被冷凝后的高温高压液体经过第三管道后分为两路:一路经第四管道进入贮液桶;另一路经过第五管道进入板式油冷却器,在板式油冷却器内高温润滑油放热降温与制冷剂液体气化吸热产生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气液混合物经第六管道顺着气流方向进入第二管道;从油分离器出来的高温润滑油依次经过截止阀和第七管道后,润滑油被分两路:一路经第一热油支管道进入板式油冷却器再经过第八管道进入油温调节阀;另一路热油经第二热油支管道进入油温调节阀,高温油与低温油分别在油温调节阀进行混合成适合压缩机的温度(45-50°)后依次经第九管道和截止阀喷入所述压缩机;水循环系统为:进入水冷式冷凝器内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与冷却水产生热交换,热交换后的高温水进入冷却塔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再通过水泵泵入水冷式冷凝器内进行循环,其特征是:经水冷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其中一路进入板式油冷却器,与油分离器来的高温润滑油产生热交换,将高温热的润滑油冷却。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经过油分离器分离后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恒压阀后再通过截止止回阀。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六管道倾斜插入第二管道,第六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夹角<90°。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五管道倾斜连接板式油冷却器,第六管道的水平管段倾斜设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占地小,充注制冷剂量少,现场安装工作量小,不受环境温度影响,供油温度稳定,适用于螺杆水冷式压缩机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六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压缩机、2-第一管道、3-油分离器、4-恒压阀、5-截止止回阀、6-第二管道、7-水冷式冷凝器、8-第三管道、9-第四管道、10-贮液桶、11-第五管道、12-板式换热器、13-第六管道、14-截止阀、15-第七管道、16-第一热油支管道、17-第二热油支管道、18-第八管道、19-油温调节阀、20-第九管道、21-截止阀、22-冷却塔、23-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制冷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油分离器,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与油的混合物在油分离器内经过离心分离,分离后的高温高压气体依次通过恒压阀和截止止回阀,恒压阀主要用于控制油分离器的内部压力,保证油分离器的内部压力≥1.0MPa,目的是为了使油分离器内的润滑油有足够压力,使润滑油在压差作用下顺利供给给压缩机,为压缩机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证,截止止回阀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停机后制冷剂气体冷凝在油冷离器,经第二管道进入水冷式冷凝器水冷式冷凝器冷凝为高压液体,被冷却后的液体,一部分进入板式油冷却器与高温热油进行热交换。从油分离器出来的高温热油经截止阀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油温调节阀B口,另一路进入板式油冷却器与从水冷式冷凝器过来的制冷剂液体产生热交换,被板式油却器冷却后的润滑油进入油温调节阀C口,油温调节阀内带有温度控制的阀芯及控制升降弹簧,进行精准的控制油温调节阀A口的温度,从而为压缩机安全稳定的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如图2所示,经过板式热交换器后的气液混合物经第六管道顺着气流方向进入第二管道。第六管道插入第二管道时需要按角度A(A<90)进行,有利于与第二管道内的气流产生虹吸作用,使油的冷却得以保证。如图3所示,从水冷式冷凝器过来的制冷剂液体进入板式油冷却器的水平管道,需有坡向板式油冷却器的坡度,保证使液体顺着坡度流下,不能产生液囊,使管道增加阻力,影响冷却效果。经过与高温热油产生热交换后的气液混合物的第六管道,第六管道的水平部分需要有向板式油冷却的坡度。因为经过热交换后的第六管道内是气液混合物,第六管道坡度要能让产生的气流顺畅的进入第二管道,同样不能产生液液囊,使管道增加阻力,从而影响油的冷却。进入水冷式冷凝器内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与冷却水产生热交换,热交换后的高温水进入冷却塔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再通过水泵泵入水冷式冷凝器内进行循环。这种冷却方式,冷却效果好,能效高。本技术结构简单,占地小,充注制冷剂量少,现场安装工作量小,不受环境温度影响,供油温度稳定,适用于螺杆水冷式压缩机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组油冷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组油冷却装置,包括制冷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所述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气体与油的混合物经过第一管道(2)进入油分离器(3),混合物在所述油分离器(3)中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截止止回阀(5)经第二管道(6)进入水冷式冷凝器(7),在所述水冷式冷凝器(7)内被冷凝后的高温高压液体经过第三管道(8)后分为两路:一路经第四管道(9)进入贮液桶(10);另一路经过第五管道(11)进入板式油冷却器(12),在所述板式油冷却器(12)内高温润滑油放热降温与制冷剂液体气化吸热产生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气液混合物经第六管道(13)顺着气流方向进入所述第二管道(6);从所述油分离器(3)出来的高温润滑油依次经过截止阀(14)和第七管道(15)后,润滑油被分两路:其特征是:一路经第一热油支管道(16)进入所述板式油冷却器(12)再经过第八管道(18)进入油温调节阀(19);另一路热油经第二热油支管道(17)进入所述油温调节阀(19),高温油与低温油分别在所述油温调节阀(19)进行混合成45‑50°后依次经第九管道(20)和截止阀(21)喷入所述压缩机(1);所述水循环系统为:进入所述水冷式冷凝器(7)内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与冷却水产生热交换,热交换后的高温水进入冷却塔(22)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再通过水泵(23)泵入所述水冷式冷凝器(7)内进行循环,经所述水冷冷凝器(7)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其中一路进入所述板式油冷却器(12),与所述油分离器(3)来的高温润滑油产生热交换,将高温热的润滑油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组油冷却装置,包括制冷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所述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气体与油的混合物经过第一管道(2)进入油分离器(3),混合物在所述油分离器(3)中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截止止回阀(5)经第二管道(6)进入水冷式冷凝器(7),在所述水冷式冷凝器(7)内被冷凝后的高温高压液体经过第三管道(8)后分为两路:一路经第四管道(9)进入贮液桶(10);另一路经过第五管道(11)进入板式油冷却器(12),在所述板式油冷却器(12)内高温润滑油放热降温与制冷剂液体气化吸热产生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气液混合物经第六管道(13)顺着气流方向进入所述第二管道(6);从所述油分离器(3)出来的高温润滑油依次经过截止阀(14)和第七管道(15)后,润滑油被分两路:其特征是:一路经第一热油支管道(16)进入所述板式油冷却器(12)再经过第八管道(18)进入油温调节阀(19);另一路热油经第二热油支管道(17)进入所述油温调节阀(19),高温油与低温油分别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德云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四方冷链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