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同修专利>正文

正反循环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4866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正反循环钻机。机动车底盘的上端固定配电箱和卷扬机,后端固定小架,小架与大架铰接,大架上固定动力头总成,动力头总成固定正反循环转换装置,正反循环转换装置的上端与泵体总成密封相通,正反循环转换装置的下端与钻杆的内孔密封相通。它结构简单,能快速实现正反循环钻机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反循环钻机
本技术属于钻机,特别涉及一种能正反循环使用的钻机。
技术介绍
反循环钻机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在遇到厚砂层时,容易踏空,不能向井孔内注浆水保护孔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正反循环钻机,它结构简单,能快速实现正反循环钻机转换。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机动车底盘的上端固定配电箱和卷扬机,后端固定小架,小架与大架铰接,大架上固定动力头总成,动力头总成固定正反循环转换装置,正反循环转换装置的上端与泵体总成密封相通,正反循环转换装置的下端与钻杆的内孔密封相通。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具备反循环钻机的全部作业功能;2)、不需要移动主机,通过简单的拆装,加上正循环装置,即可实现正循环钻机的全部作业功能;3)、拆去正循环装置,即可恢复为反循环钻机,实现正反钻机快速转换;4)、通过正反循环装置快速切换,将水注入孔底部,涌出泥浆,完成深井孔作业;5)、打桩孔时实现翻浆保护孔壁作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机动车底盘6的上端固定配电箱7和卷扬机5,后端固定小架9,小架9与大架1铰接,大架1上固定动力头总成4,动力头总成4固定正反循环转换装置3,正反循环转换装置3的上端与泵体总成2密封相通,正反循环转换装置3的下端与钻杆8的内孔密封相通。所述的正反循环转换装置3包括上三通10、下三通11、吸水管12和进水管13,上三通10和下三通11串联密封固定,上三通10的上口与泵体总成2的进水口密封相通,泵体总成2的出水口通过进水管13与下三通11的侧水口密封相通,下三通11的下水口与钻杆8的内孔密封相通,上三通10的侧水口与吸水管12的一端密封相通,吸水管12的另一端与水池相通。所述上三通10和下三通11连接处的内壁上铰接有挡水板14。可以使上三通10与下三通11连通或断开。反循环作业时,卸掉进水管13和吸水管12,将泵体总成2的出水口、上三通10的侧水口和下三通11的侧水口密封。打开挡水板14,并将挡水板14固定在上三通10的侧壁上。泵体总成2通过钻杆17将泥浆抽出井外。正循环作业时,放下挡水板14拧紧,将上三通10和下三通11断开。分别装上吸水管12和进水管13。工作时,水从吸水管12进入泵体总成2,通过泵体总成2加压,依次进入进水管13、下三通11、钻杆8,最后进入井底,将泥浆压出井腔到地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正反循环钻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反循环钻机,其特征在于:机动车底盘(6)的上端固定配电箱(7)和卷扬机(5),后端固定小架(9),小架(9)与大架(1)铰接,大架(1)上固定动力头总成(4),动力头总成(4)固定正反循环转换装置(3),正反循环转换装置(3)的上端与泵体总成(2)密封相通,正反循环转换装置(3)的下端与钻杆(8)的内孔密封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反循环钻机,其特征在于:机动车底盘(6)的上端固定配电箱(7)和卷扬机(5),后端固定小架(9),小架(9)与大架(1)铰接,大架(1)上固定动力头总成(4),动力头总成(4)固定正反循环转换装置(3),正反循环转换装置(3)的上端与泵体总成(2)密封相通,正反循环转换装置(3)的下端与钻杆(8)的内孔密封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循环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反循环转换装置(3)包括上三通(10)、下三通(11)、吸水管(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同修
申请(专利权)人:孙同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