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水生态处理中淤泥及衍生物的再利用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泥泵,过滤池、粉碎室、缓冲室、厌氧消化池、污泥压缩器和液体储存室,过滤池与粉碎室之间通过提升装置连接,在过滤池的上部设有格栅,在粉碎室的侧壁四周设有第一搅拌刀片,在粉碎室的中心设有搅拌轴,在搅拌轴上分布有第二搅拌刀片,在缓冲室内设有超声波发生器和滤网,在缓冲室底部通过第一管道与液体储存室连接,在厌氧消化池上方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搅拌组件设于厌氧消化池内,在厌氧消化池的上方设有沼气出口,在厌氧消化池上设有加热装置,在污泥压缩器上设有干淤泥处理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环保、节能、生态”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生态处理中淤泥及衍生物的再利用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生态处理过程中对污泥的处理的装置,特别是水生态处理中淤泥及衍生物的再利用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水生态处理率的不断提高,水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而随之产生的越来越多的淤泥却给城市的环境带来许多麻烦。淤泥是污水处理的伴生物,其成分复杂,既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又含有有害的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易腐烂,有强烈的臭味,若不加以妥善处理、任意排放,将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对淤泥进行处理处置。淤泥处理与处置的目的主要有四个:一是稳定化,通过处理使淤泥停止降解;二是无害化,杀灭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三是减量化,减少淤泥最终处置的体积,降低淤泥处理及最终处置费用;四是资源化和最终处置,在处理污泥的同时实现化害为利、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的目的,但目前采取的污泥最多的采用填埋,将淤泥运至垃圾填埋场,与城市垃圾一起进行处置。这种填埋方式的问题是,污泥中的N、P和重金属在无防渗情况下污染地下水,同时污泥填埋需要投入运输和管理费用,并且填埋将占用大量土地,在目前我国城乡耕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显然不符合社会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其他方式就是堆肥化、干燥、厌氧消化等,但都存在问题,要么成本相对过高,要么时间久,不够环保,因此如何设计一款降低成本、实现自动化又能够无污染的淤泥处理系统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生态、环保节能的系统对淤泥及衍生物进行处理后进行再利用的水生态处理中淤泥及衍生物的再利用处理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水生态处理中淤泥及衍生物的再利用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泥泵,过滤池、粉碎室、缓冲室、厌氧消化池、污泥压缩器和液体储存室,所述过滤池与粉碎室之间通过提升装置连接,在过滤池的上部设有格栅,在粉碎室的侧壁四周设有第一搅拌刀片,在粉碎室的中心设有由电机控制的搅拌轴,在搅拌轴上分布有倾斜的第二搅拌刀片,所述第一搅拌刀片与第二搅拌刀片之间间隔分布,且刀口相互对称设置,在缓冲室内设有超声波发生器和倾斜的滤网,在缓冲室底部通过第一管道与液体储存室连接,厌氧消化池与缓冲室的连接管道设于滤网的上方,在厌氧消化池上方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搅拌组件设于厌氧消化池内,在厌氧消化池的上方设有沼气出口,在厌氧消化池上设有加热装置,在污泥压缩器上设有干淤泥处理口。上述结构的设计,利用污泥泵把水生态处理过程中的淤泥抽取上来,然后输送给过滤池,由过滤池内的格栅将抽取的淤泥中的不容易降解的大物件从淤泥中分离出来,过滤池内下部的淤泥通过提升装置将淤泥送入到粉碎室内,此时开启电机,电机启动带动搅拌轴旋转,搅拌轴带动上部的第二搅拌刀片旋转,从而切割淤泥,将淤泥中一些由于颗粒较大不容易降解的淤泥进行切割变成小颗粒,从而使得后期降解速度较快,在切割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搅拌刀片与第二搅拌刀片的共同作用,使得切割的效果相对较好,切割完成后送入缓冲室,在缓冲室中滤网的作用下,淤泥中的部分水分流入到缓冲室下部,而淤泥停留在上方同时由于超声波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杀死微生物后,再送入厌氧消化池,在一定反应温度下,厌氧消化,所产甲烷由顶部的沼气出口输出,作燃料或化工原料;然后下部的淤泥流入污泥压缩器进行压缩,将淤泥中剩余的水分排出,淤泥变成干淤泥,以供后续作为肥料或者焚烧填满,而多余的水分送入液体储存室,因此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轻松的将淤泥及衍生物进行处理后再利用,从而使得将淤泥变废为宝,又能够防止污染,环保,而且整个过程更加节能,实现对淤泥的生态处理。为了能够更进一步降低水中的微生物,在液体储存室内设有紫外灯。为了方便清理垃圾,在液体储存室上设有出水口,在过滤池上设有垃圾清理口,在连接管道上设有阀门,在过滤池的侧壁设有第一高压冲水口,在过滤池的底部设有第一放水口,在缓冲室的侧壁设有第二高压冲水口,在缓冲室的底部设有第二放水口,,在缓冲室上端设有高压喷淋头。本技术得到的水生态处理中淤泥及衍生物的再利用处理系统,实现对淤泥及衍生物的自处理过程,实现生态、环保、节能对淤泥进行处理,最终实现再利用的过程。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所提供一种水生态处理中淤泥及衍生物的再利用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所提供一种水生态处理中淤泥及衍生物的再利用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污泥泵1,过滤池2、粉碎室3、缓冲室4、厌氧消化池5、污泥压缩器6、液体储存室7、提升装置8、格栅9、超声波发生器10、搅拌器11、搅拌组件11-1、沼气出口12、干淤泥处理口13、第一搅拌刀片14、电机15、搅拌轴16、第二搅拌刀片17、滤网18、第一管道19、连接管道20、阀门21、紫外灯22、加热装置23、出水口24、垃圾清理口25、高压喷淋头26、第一高压冲水口27、第一放水口28、第二高压冲水口29、第二放水口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水生态处理中淤泥及衍生物的再利用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泥泵1,过滤池2、粉碎室3、缓冲室4、厌氧消化池5、污泥压缩器6和液体储存室7,所述过滤池2与粉碎室3之间通过提升装置8连接,在过滤池2的上部设有格栅9,在粉碎室3的侧壁四周设有第一搅拌刀片14,在粉碎室3的中心设有由电机15控制的搅拌轴16,在搅拌轴16上分布有倾斜的第二搅拌刀片17,所述第一搅拌刀片14与第二搅拌刀片17之间间隔分布,且刀口相互对称设置,在缓冲室4内设有超声波发生器10和倾斜的滤网18,在缓冲室4底部通过第一管道19与液体储存室7连接,厌氧消化池5与缓冲室4的连接管道20设于滤网18的上方,在厌氧消化池5上方设有搅拌器11,所述搅拌器11的搅拌组件11-1设于厌氧消化池5内,在厌氧消化池5的上方设有沼气出口12,在厌氧消化池5上设有加热装置23,在污泥压缩器6上设有干淤泥处理口13。为了对污水进行杀菌消毒,在液体储存室7内设有紫外灯22,通过紫外灯22对污水进行再次杀菌处理。上述结构的设计,利用污泥泵1把水生态处理过程中的淤泥抽取上来,然后输送给过滤池2,由过滤池2内的格栅9将抽取的淤泥中的不容易降解的大物件从淤泥中分离出来,过滤池2内下部的淤泥通过提升装置8将淤泥送入到粉碎室内,此时开启电机15,电机15启动带动搅拌轴16旋转,搅拌轴16带动上部的第二搅拌刀片17旋转,从而切割淤泥,将淤泥中一些由于颗粒较大不容易降解的淤泥进行切割变成小颗粒,从而使得后期降解速度较快,在切割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搅拌刀片14与第二搅拌刀片17的共同作用,使得切割的效果相对较好,在缓冲室4中滤网18的作用下,淤泥中的部分水分流入到缓冲室4下部,而淤泥停留在上方同时由于超声波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杀死微生物后,再送入厌氧消化池5,在一定反应温度下,厌氧消化,所产甲烷由顶部的沼气出口输出,作燃料或化工原料;然后下部的淤泥流入污泥压缩器6进行压缩,将淤泥中剩余的水分排出,淤泥变成干淤泥,以供后续作为肥料或者焚烧填满,而多余的水分送入液体储存室7,因此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轻松的将淤泥及衍生物进行处理后再利用,从而使得将淤泥变废为宝,又能够防止污染,环保,而且整个过程更加节能,实现对淤泥的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生态处理中淤泥及衍生物的再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泥泵(1),过滤池(2)、粉碎室(3)、缓冲室(4)、厌氧消化池(5)、污泥压缩器(6)和液体储存室(7),所述过滤池(2)与粉碎室(3)之间通过提升装置(8)连接,在过滤池(2)的上部设有格栅(9),在粉碎室(3)的侧壁四周设有第一搅拌刀片(14),在粉碎室(3)的中心设有由电机(15)控制的搅拌轴(16),在搅拌轴(16)上分布有倾斜的第二搅拌刀片(17),所述第一搅拌刀片(14)与第二搅拌刀片(17)之间间隔分布,且刀口相互对称设置,在缓冲室(4)内设有超声波发生器(10)和倾斜的滤网(18),在缓冲室(4)底部通过第一管道(19)与液体储存室(7)连接,厌氧消化池(5)与缓冲室(4)的连接管道(20)设于滤网(18)的上方,在厌氧消化池(5)上方设有搅拌器(11),所述搅拌器(11)的搅拌组件(11‑1)设于厌氧消化池(5)内,在厌氧消化池(5)的上方设有沼气出口(12),在厌氧消化池(5)上设有加热装置(23),在污泥压缩器(6)上设有干淤泥处理口(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生态处理中淤泥及衍生物的再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泥泵(1),过滤池(2)、粉碎室(3)、缓冲室(4)、厌氧消化池(5)、污泥压缩器(6)和液体储存室(7),所述过滤池(2)与粉碎室(3)之间通过提升装置(8)连接,在过滤池(2)的上部设有格栅(9),在粉碎室(3)的侧壁四周设有第一搅拌刀片(14),在粉碎室(3)的中心设有由电机(15)控制的搅拌轴(16),在搅拌轴(16)上分布有倾斜的第二搅拌刀片(17),所述第一搅拌刀片(14)与第二搅拌刀片(17)之间间隔分布,且刀口相互对称设置,在缓冲室(4)内设有超声波发生器(10)和倾斜的滤网(18),在缓冲室(4)底部通过第一管道(19)与液体储存室(7)连接,厌氧消化池(5)与缓冲室(4)的连接管道(20)设于滤网(18)的上方,在厌氧消化池(5)上方设有搅拌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世跃,冯蕾,施静静,陈凯武,李青青,孙林,丁李笑妃,邹丹娜,朱潇威,周月晓,李红财,
申请(专利权)人:禹顺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