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及后挡泥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45741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及后挡泥板结构,该后挡泥板结构包括挡泥基板和与所述挡泥基板贴合设置的内挡板,所述内挡板设于所述挡泥基板面向后车轮的一侧,所述内挡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设于所述第一板体背向所述挡泥基板的一侧的挡泥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内挡板是一种仅专门用于设置挡泥筋板的结构,其结构较为简单,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可根据理想状态来设计挡泥筋板的方向、高度及数量,从而大大地减轻了制作难度,有效地提高了后挡泥板的防泥性。同时,由于整个后挡泥板由挡泥基板和内挡板组装而成,相当于为后挡泥板增加一个内衬加强板,大大地提高了后挡泥板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及后挡泥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设计
,尤其是涉及一种摩托车及后挡泥板结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后挡泥板安装在车架的后部,位于后车轮的上方,其主要用于遮挡车辆行驶时后车轮带起的泥水,防止泥水飞溅到车内零部件或骑乘人员身上。其内侧一般设有面向地面的挡泥筋板,用以达到防泥的要求。而目前,由于采用注塑成型方式进行生产时其脱模方向及产品外观的限制要求,挡泥板内侧布置的挡泥筋板的凸出方向及凸出高度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并且,现有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结构简单,整体强度低,刚性差,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破损、断裂,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摩托车及后挡泥板结构,其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挡泥筋板的方向、高度及数量,大大地提升了后挡泥板的挡泥效果,且降低了制作难度,同时其有效地提高了后挡泥板的强度。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后挡泥板结构,包括挡泥基板和与所述挡泥基板贴合设置的内挡板,所述内挡板设于所述挡泥基板面向后车轮的一侧,所述内挡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设于所述第一板体背向所述挡泥基板的一侧的挡泥筋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紧固件,所述挡泥基板包括第二板体和设于所述第二板体面向所述内挡板的一侧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有螺纹预装孔,所述内挡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用于避让所述连接柱的避让罩体,所述避让罩体开设有与所述螺纹预装孔相对设置的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螺纹预装孔螺纹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呈倾斜夹角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让罩体为四个,四个所述避让罩体分别一一对应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四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定位件,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件相配合的定位卡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泥筋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板体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泥筋板为开口朝向地面的弯折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泥筋板为多个,多个所述挡泥筋板沿着所述内挡板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摩托车本体和上述的后挡泥板结构。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本技术所述的后挡泥板结构,其由挡泥基板和内挡板组装而成,内挡板独立于挡泥基板设计,内挡板上设有挡泥筋。由于此内挡板是一种仅专门用于设置挡泥筋板的结构,其结构较为简单,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可根据理想状态来设计挡泥筋板的方向、高度及数量,从而大大地减轻了制作难度,有效地提高了后挡泥板的防泥性。同时,由于整个后挡泥板由挡泥基板和内挡板组装而成,相当于为后挡泥板增加一个内衬加强板,大大地提高了后挡泥板的强度。所述内挡板和所述挡泥基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具体地,挡泥基板上设有连接柱,内挡板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柱配合的避让罩体,紧固件穿过避让罩体与所述连接柱螺纹配合,用以在实现内挡板与挡泥基板之间贴合的同时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挡泥基板的第二板体之间呈倾斜夹角设置,相应地,避让罩体也与内挡板的第一板体之间呈相应夹角设置,用以避免避让罩体直突于内挡板设置,并且可达到增加连接柱的长度的效果,从而保证紧固件的旋合长度,保证连接强度。所述挡泥基板上还设有定位件,所述内挡板上还设有定位卡口,用以实现内挡板安装时定位,使得保证内挡板安装简易。在内挡板中,所述挡泥筋板垂直于第一板体设置,以及所述挡泥筋版为开口向下的弯折板均用以保证整个后挡泥板具有理想的挡泥特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后挡泥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挡泥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内挡板面向后车轮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内挡板面向挡泥基板的一侧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挡泥基板,110、第二板体,120、连接柱,121、螺纹预装孔,122、加强筋,130、定位件,200、内挡板,210、第一板体,220、挡泥筋板,230、避让罩体,231、连接孔,240、定位卡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所述的摩托车,包括摩托车本体(附图未示出)和后挡泥板结构,所述后挡泥板结构位于摩托车本体的车架上且位于后车轮上方。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后挡泥板结构包括挡泥基板100和与所述挡泥基板100贴合设置的内挡板200。所述内挡板200设于所述挡泥基板100面向后车轮的一侧。所述内挡板200包括第一板体210和设于所述第一板体210背向所述挡泥基板100的一侧的挡泥筋板220。由于本实施例所述内挡板200可独立于挡泥基板100设计,其专门用于设置挡泥筋板220,其结构较为简单,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可根据理想状态来设计挡泥筋板220的方向、高度及数量,大大地减轻了制作难度,从而大大地提高后挡泥板的防泥性。同时,由于整个后挡泥板由挡泥基板100和内挡板200组装而成,相当于为后挡泥板增加一个内衬加强板,大大提高了后挡泥板的强度。此外,由于挡泥基板100比原有的结构分离出了单独成型的挡泥筋板220结构,降低了挡泥基板100结构的复杂性,使模具的结构以及注塑成型的工艺得以简化,同时也避免了因在后挡泥板内侧布置挡泥筋板而在挡泥板外部留下缩水痕纹路等外观缺陷产生。所述挡泥筋板220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挡泥筋板220沿着所述内挡板200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优选地,所述挡泥筋板220垂直于所述第一板体210设置,用以保证挡泥板具有理想的挡泥特性。进一步地,所述挡泥筋板220为开口向下的弯折板,其呈“八”字或“人”字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挡板200和挡泥基板100通过紧固件(螺钉、螺栓等附图未示出)组装在一起。请结合图2至图4,所述挡泥基板100包括第二板体110和设于所述第二板体110面向所述内挡板200的一侧的连接柱120,所述连接柱120设有螺纹预装孔121。连接柱120上还设有加强筋122。所述内挡板20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板体210上的、用于避让所述连接柱120的避让罩体230,所述避让罩体230突出于所述内挡板200设置。所述避让罩体230开设有与所述螺纹预装孔121相对设置的连接孔231,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231与所述螺纹预装孔121螺纹配合。所述螺纹预装孔121在与所述紧固件装配之前是一个预设的盲孔,安装时通过紧固件自攻旋入。所述连接柱120、所述避让罩体230以及所述紧固件均为四个。四个所述避让罩体230分别一一对应设于所述第一板体210的四角。本技术在实现内挡板200与挡泥基板100之间贴合的同时,保证了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连接柱120与所述第二板体110之间呈倾斜夹角设置,相应地,避让罩体230也与第一板体210之间呈相应夹角设置,用以避免避让罩体230直突于第一板体210设置,并且可达到增加连接柱120的长度的效果,从而保证紧固件的旋合长度,保证连接强度。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板体110上还设有定位件130,所述第一板体210则设有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摩托车及后挡泥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泥基板和与所述挡泥基板贴合设置的内挡板,所述内挡板设于所述挡泥基板面向后车轮的一侧,所述内挡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设于所述第一板体背向所述挡泥基板的一侧的挡泥筋板,所述挡泥筋板为多个,多个所述挡泥筋板沿着所述内挡板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泥基板和与所述挡泥基板贴合设置的内挡板,所述内挡板设于所述挡泥基板面向后车轮的一侧,所述内挡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设于所述第一板体背向所述挡泥基板的一侧的挡泥筋板,所述挡泥筋板为多个,多个所述挡泥筋板沿着所述内挡板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所述挡泥基板包括第二板体和设于所述第二板体面向所述内挡板的一侧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有螺纹预装孔,所述内挡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用于避让所述连接柱的避让罩体,所述避让罩体开设有与所述螺纹预装孔相对设置的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螺纹预装孔螺纹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涛刘国余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