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动力驱动后桥,包括双动力驱动系统和后桥组件,所述双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第一动力输入轴、第二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以择一的方式或同时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动力输出轴,且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轴之间的传动比可变;所述后桥组件包括用于驱动轮毂转动的半轴以及将动力输出轴的动力分别传递至所述半轴的差速器,该后桥适用于具有两个动力装置的车辆,并能根据车辆负载情况选择其中任意一个作为动力源,或者使两个动力装置进行动力合成后同时作为动力源,保证车辆具有足够驱动力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动力驱动后桥
本技术涉及后桥部件,具体是一种双动力驱动后桥。
技术介绍
机动车分为电动车(两轮、三轮和电动汽车)和以发动机为动力的车辆,电动车是以车载动力蓄电池为动力驱动电动车辆行驶,由于电动车具有节能、环保轻便的特点,并且使用费用较低,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但是,由于电动机的功率以及输出扭矩等相比发动机较差,为解决电动车的动力不足的问题,较多的小型车采用混合动力结构,使用汽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车辆达到一定速度之前只靠电机带动,而单纯利用一个电机作为动力的纯电动车,由于其成本较高,动力不足,难以运用于两轮、三轮等动力要求较高的车辆。因此,需要一种双动力驱动后桥,该后桥适用于具有两个动力装置的车辆,并能根据车辆负载情况选择其中任意一个作为动力源,或者使两个动力装置进行动力合成后同时作为动力源,保证车辆具有足够驱动力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具有两个动力装置的车辆的双动力驱动后桥,该后桥能根据车辆负载情况选择任意一个动力装置单独作为动力源,或者使两个动力装置进行动力合成后同时作为动力源,保证车辆具有足够驱动力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能耗;本技术的双动力驱动后桥,包括双动力驱动系统和后桥组件,所述双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第一动力输入轴、第二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以择一的方式或同时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动力输出轴,且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轴之间的传动比可变;所述后桥组件包括用于驱动轮毂转动的半轴以及将动力输出轴的动力分别传递至所述半轴的差速器;进一步,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相互空间垂直,且第二动力输入轴平行于所述动力输出轴;进一步,所述双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壳体,所述后桥组件还包括外套于所述半轴的桥壳,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桥壳;进一步,所述壳体为“凹”形结构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出轴分别可转动支承于第一腔和第二腔内,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与中间轴均可转动支承于第三腔内;进一步,所述双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用于将第二动力输入轴的动力传递至动力输出轴的中间轴,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与中间轴之间通过多组传动比不相同的换挡齿轮副传递动力,相邻两组换挡齿轮副之间设有换挡件;进一步,所述动力输出轴上转动配合有用于接受第一动力输入轴的动力的第一输入齿轮以及用于接受第二动力输入轴的动力的第二动力输入齿轮,第一输入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之间设有以轴向滑动圆周方向传动的方式配合于动力输出轴的动力切换齿套,所述动力切换齿套可以择一的方式或同时与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结合;进一步,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相对的端面均一体设有接合筒,所述接合筒外设有外齿圈,所述切换齿套设有与外齿圈配合的内齿圈;进一步,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轴之间通过锥齿轮副传递动力;进一步,还包括发动机和电动机,所述发动机与电动机的输出端分别传动连接于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进一步,所述壳体与所述差速器的壳体一体成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双动力驱动后桥,第一动力输入轴、第二动力输入轴分别用于接受车辆两个动力装置(通常分别是发动机和电机)输出的动力,通过切换齿套或同步器等换挡原件可控制第一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轴结合或第二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轴结合或者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同时与动力输出轴接合,再由动力输出轴将动力输入至差速器,利用差速器将动力传递至半轴,其中第二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轴之间的传动比为可变式,第二动力输入轴可传动连接于发动机输出端,可根据车辆的动力需求,调节该传动比,本技术的第一动力输入轴、第二动力输入轴可通过齿轮啮合传动、链传动或带传动的方式获得动力,本技术可根据车辆使用情况,选择利用一个动力装置单独工作或者两个同时工作,在一个动力装置单独工作时,可达到增加续航里程的效果,当车辆需要大动力时,可让两个动力装置同时工作,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动力驱动后桥,包括双动力驱动系统和后桥组件,所述双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第一动力输入轴5、第二动力输入轴3和动力输出轴9;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5和第二动力输入轴3以择一的方式或同时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动力输出轴9,且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3与动力输出轴9之间的传动比可变;所述后桥组件包括用于驱动轮毂13转动的半轴11以及将动力输出轴9的动力分别传递至所述半轴11的差速器10,第一动力输入轴5、第二动力输入轴3分别用于接受车辆两个动力装置(通常分别是发动机和电机11)输出的动力,通过切换齿套或同步器等换挡原件可控制第一动力输入轴5与动力输出轴9结合或第二动力输入轴3与动力输出轴9结合或者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同时与动力输出轴9接合,再由动力输出轴9将动力输入至差速器10,利用差速器10将动力传递至半轴11,其中第二动力输入轴3与动力输出轴9之间的传动比为可变式,第二动力输入轴3可传动连接于发动机输出端,可根据车辆的动力需求,调节该传动比,本技术的第一动力输入轴5、第二动力输入轴3可通过齿轮啮合传动、链传动或带传动的方式获得动力,本技术可根据车辆使用情况,选择利用一个动力装置单独工作或者两个同时工作,在一个动力装置单独工作时,可达到增加续航里程的效果,当车辆需要大动力时,可让两个动力装置同时工作,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5和第二动力输入轴3相互空间垂直,且第二动力输入轴3平行于所述动力输出轴9,其中,第二动力输入轴3和动力输出轴9可沿车辆横向布置,由于电机11的轴向尺寸较小,该结构可使电机11沿车辆横向布置,而发动机的纵向尺寸较大,因此可将其沿车架纵向布置并将其输入端直接与第一动力输入轴5传动连接,因此,第一动力输入轴5和第二动力输入轴3的这种布置方式可大大提高双动力车辆上两个动力装置布局的紧凑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壳体,所述后桥组件还包括外套于所述半轴11的桥壳12,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桥壳12,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各个传动部件均设置在壳体内,将壳体固定在桥壳12上,壳体用于容纳差速器的部分位于桥壳12内,使双动力驱动系统与后桥组件相互固定形成整体式结构,有利于整个后桥结构的紧凑性,另外,这种布置形式也大大简化了整车的装配工艺。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凹”形结构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5、动力输出轴9分别可转动支承于第一腔和第二腔内,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3与中间轴7均可转动支承于第三腔内,本实施例中的壳体,第一腔和第三腔均位于第二腔前端,且第一腔和第三腔沿车架横向并列布置,使整个壳体形成凹形结构,这种结构的壳体便于将第一动力输入轴5、第二动力输入轴3和动力输出轴9紧凑布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用于将第二动力输入轴3的动力传递至动力输出轴9的中间轴7,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3与中间轴7之间通过多组传动比不相同的换挡齿轮副2传递动力,相邻两组换挡齿轮副2之间设有换挡件,换挡件可采用同步器或结合套等元件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动力驱动后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动力驱动系统和后桥组件,所述双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第一动力输入轴、第二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以择一的方式或同时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动力输出轴,且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轴之间的传动比可变;所述后桥组件包括用于驱动轮毂转动的半轴以及将动力输出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半轴的差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动力驱动后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动力驱动系统和后桥组件,所述双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第一动力输入轴、第二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以择一的方式或同时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动力输出轴,且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轴之间的传动比可变;所述后桥组件包括用于驱动轮毂转动的半轴以及将动力输出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半轴的差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驱动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入轴相互空间垂直,且第二动力输入轴平行于所述动力输出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驱动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壳体,所述后桥组件还包括外套于所述半轴的桥壳,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桥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动力驱动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凹”形结构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出轴分别可转动支承于第一腔和第二腔内,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与中间轴均可转动支承于第三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驱动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用于将第二动力输入轴的动力传递至动力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吉龙,赵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