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改进的非钳位感应开关抗扰性的晶体管结构
技术介绍
在DC-DC电源中,功率/控制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优化需要最小化的传导损耗和开关损耗。例如,LDMOS(横向扩散MOSFET)器件在历史上已经用于在高频时要求非常低的开关损耗的RF(射频)应用中。半导体工业将功率MOSFET的耐用性定义为当经受非钳位感应开关(unclampedinductiveswitching,UIS)时承受雪崩电流的能力。对于功率开关应用,在每个电路中都不能避免电感。也就是说,在UIS事件中,电路中通过功率MOSFET关断的电感将继续推动电流通过功率MOSFET。这会导致在晶体管两端存在高电压,这反过来又会导致功率MOSFET的失效,例如雪崩击穿和高温。因此,这种非钳位感应开关事件仍然是功率MOSFET耐用性的最关键的挑战之一。电感的关键特性之一是在接通过程期间它会从电路吸收能量,并在关断过程期间将能量释放到电路中。例如,每当通过电感的电流被快速关断时,磁场感应反电磁力(counterelectromagneticforce,EMF),其可以在相应的开关两端建立惊人的高电位。当这种UIS事件发生时,由于没有钳位器件来接收存储在电感中的能量,这种巨大能量不得不由功率MOSFET器件消耗或失效。也就是说,当晶体管用作开关时,该感应电势的全部累积可能远远超过晶体管的额定击穿电压,或导致瞬时芯片温度达到临界值。在任一情况下,在不受控的UIS事件中的功率MOSFET将经历灾难性失效。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晶体管结构,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衬底;与所述衬底相邻的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具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位于所述外延层之上的栅极结构,在所述外延层内的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漏区;在所述外延层内的具有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源区;在所述外延层中的所述源区和漏区之间形成的沟道,其中所述沟道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栅极结构下方;在所述外延层内的具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体结构,所述体结构至少部分地形成于所述栅极结构下方并在所述源区下方横向延伸,其中所述外延层的掺杂少于所述体结构;导电沟槽状馈通元件,穿过所述外延层并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并且穿过并接触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源区;和具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槽区,形成于所述源区下方且横向靠近并接触所述体结构,其中所述槽区与所述沟槽状馈通元件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21 US 14/465,6971.一种半导体晶体管结构,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衬底;与所述衬底相邻的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具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位于所述外延层之上的栅极结构,在所述外延层内的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漏区;在所述外延层内的具有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源区;在所述外延层中的所述源区和漏区之间形成的沟道,其中所述沟道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栅极结构下方;在所述外延层内的具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体结构,所述体结构至少部分地形成于所述栅极结构下方并在所述源区下方横向延伸,其中所述外延层的掺杂少于所述体结构;导电沟槽状馈通元件,穿过所述外延层并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并且穿过并接触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源区;和具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槽区,形成于所述源区下方且横向靠近并接触所述体结构,其中所述槽区与所述沟槽状馈通元件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晶体管结构,其中所述槽区包括:第一槽区,至少部分地形成于所述源区下方且横向靠近并接触所述体结构,其中所述体结构的掺杂少于所述第一槽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晶体管结构,其中所述槽区包括:第二槽区,至少部分地形成于所述第一槽区下方,其中所述第二槽区的掺杂少于所述第一槽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晶体管结构,其中所述漏区包括:第一区域,与漏极接触可接近并与所述栅极结构分隔开;和第二区域,被轻掺杂并且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外延层内的所述第一区域下方,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所述栅极结构下方,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掺杂少于所述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栅极结构的边缘粗略对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晶体管结构,其中所述源区与所述栅极结构的边缘粗略对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晶体管结构,其中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极氧化物层;硅化钨层;和夹在所述栅极氧化物层和所述硅化钨层之间的栅极多晶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晶体管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包括p型,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包括n型。8.一种半导体晶体管结构,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衬底;与所述衬底相邻的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具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靠近并位于所述外延层之上的栅极结构,在所述外延层内的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漏区;在所述外延层内的具有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源区;在所述外延层中的所述源区和漏区之间形成的沟道,其中,所述沟道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栅极结构下方;在所述外延层内的具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体结构,所述体结构至少部分地形成于所述栅极结构下方并在所述源区下方横向延伸,其中所述外延层的掺杂少于所述体结构;导电沟槽状馈通元件,穿过所述外延层并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并且穿过并接触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源区,并且穿过并接触形成于所述源区下方并且横向靠近并接触所述体结构的具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槽区;其中所述漏区包括与漏极接触可接近并与所述栅极结构分隔开的第一区域,和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外延层内的所述第一区域下方的、比所述第一区域掺杂更少的第二区域,使得所述第二区域至少部分地延伸至所述栅极结构下方,其中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杰·张,马督儿·博德,陈去非,凯尔·特里尔,
申请(专利权)人:维西埃硅化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