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绳夹和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39392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3:15
系绳(60)具有一对引导板(64)。一对引导板(64)具有间隔随着趋向于系绳顶端而变宽的对置两边(64a)。系绳(60)也可以具有弹性片(66)。一对引导板(64)也可以具有向锚固部(62)侧突出的突部(64d)。也可以使系绳中间部(60a)弯曲而延长系绳(60)。系绳(60)也可以具有第二、第三引导板(76、78)。在柱装饰件(80)向离开柱(90)的方向移动时,引导板的两边(64a)与系绳插入孔(86)的缘部抵接,从而防止系绳(6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和锚固部(62)从系绳插入孔的脱出。弹性片(66)和突部(64d)在系绳收纳部底壁(84)到达引导板(64)与锚固部(62)之间时防止系绳(60)的旋转。第二、第三引导板(76、78)也防止系绳(60)的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系绳夹和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系绳夹和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组装结构”也可以称为“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现有的系绳夹和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系绳夹被组装在前柱装饰件(以下,也简称为“柱装饰件”)上,并被用于将组装有系绳夹的柱装饰件安装在车身的前柱(以下,也简称为柱)上。在帘式安全气囊(以下,也称作CSA。CSA是CurtainShieldAirbag的缩写)展开时,系绳夹容许柱装饰件向从柱离开的方向移动,直至系绳夹的锚固部与被设置在柱装饰件的系绳收纳部上的系绳夹插入孔(以下,也简称为“系绳插入孔”)的周缘部抵接,从而在柱装饰件与柱之间产生CSA膨胀展开用的间隙,并对系绳夹的进一步移动进行约束以防止柱装饰件的飞出。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70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当为了充分地得到CSA膨胀展开用的间隙,而在现有的系绳夹中于与柱装饰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确保充分的系绳长度时,存在有系绳收纳部在与柱装饰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需要空间,但却不能获得空间的情况。作为对策,在使系绳夹的系绳的弯曲方向和延伸方向朝向柱装饰件的长度方向的情况下,存在有在CSA膨胀展开时系绳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柱装饰件按压而使系绳绕夹子中心轴线旋转的可能性。系绳进行旋转的原因在于,系绳夹的截面呈圆形的腿部在柱的圆形的夹子组装孔内能够绕夹子中心轴线旋转,以及由于系绳弯曲因而在从夹子中心轴线偏移的部位处被系绳夹插入孔缘部按压。认为在系绳绕夹子中心轴线旋转近90度时,在CSA膨胀展开时系绳伸展成大致直线状的状态下,与系绳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锚固部的长度方向和柱装饰件的系绳插入孔的长度方向一致,从而锚固部从柱装饰件的系绳插入孔脱出,由此柱装饰件从系绳夹脱离而飞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绳夹和该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在该系绳夹中,在柱装饰件向离开柱的方向进行移动时,在系绳绕夹子中心轴线旋转近90度之前使系绳的旋转停止,并且,在柱装饰件从系绳的旋转被停止的状态向离开柱的方向进一步进行移动时,能够使系绳的绕夹子中心轴线的旋转返回至近0度。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系绳夹和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能够采用以下的方式(“方式”也可以被称为“结构”)。另外,带括号的符号对应于附图中所出现的部件编号。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带括号的符号的部件的方式。此外,各方式与后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关系也被一并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中,系绳夹(10)被组装在柱装饰件(80)上,所述柱装饰件(80)具有系绳收纳部(82),所述系绳收纳部(82)具有设置有系绳插入孔(86)的底壁(84)。系绳夹(10)具有:系绳(60),其具有顶端(60b)、座部侧端部(60c)以及系绳中间部(60a),并在沿着一个平面的方向上延伸;锚固部(62),其与系绳的顶端(60b)连接并在与上述一个平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在系绳中间部(60a)处设置有一对引导板(64),所述一对引导板(64)在沿着上述一个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并向从系绳中间部(60a)离开的方向且互为相反的方向延伸。一对引导板(64)具有对置两边(64a),所述对置两边(64a)以使系绳中间部(60a)中的设置有一对引导板的部分(60f)位于它们之间的方式而相互对置。对置两边(64a)的间隔随着接近于系绳的顶端(60b)而变宽。第一方式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并且也能够应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中,在上述第一方式中,在引导板(64)与锚固部(62)之间的系绳部分(60g)处设置有弹性片(66)。弹性片(66)在沿着上述一个平面的方向上,向从引导板(64)与锚固部(62)之间的系绳部分(60g)离开的方向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第二方式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中,在上述第一方式中,在一对引导板(64)上,于引导板(64)的与锚固部(62)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向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突出的突部(64d)。第三方式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并且也能够应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中,在上述第三方式中,在引导板(64)的突部(64d)的锚固部侧顶端与锚固部(62)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间隔大于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的厚度,并且在系绳的顶端(60b)的中心线从与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正交的线倾斜时使引导板(64)的突部(64d)进入系绳插入孔(86)内。第四方式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并且也能够应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中,在上述第三方式中,在一对引导板(64)的与锚固部(62)对置的部位处,于与突部(64d)相比靠系绳中间部(60a)侧,形成有向与突部(64d)的顶端相比远离锚固部(62)的方向凹陷的凹部(64e)。第五方式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并且也能够应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中,在上述第三方式中,系绳中间部(60a)具有:第一部分(60h),其在从座部侧端部(60c)向上方且远离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第二部分(60i),其从第一部分(60h)的上端向上方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第三部分(60j),其从第二部分(60i)的上端向下方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第四部分(60k),其从第三部分(60j)的下端向上方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到系绳的顶端(60b)。第六方式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式中,在上述第六方式中,在系绳中间部(60a)的第一部分(60h)、第二部分(60i)以及第三部分(60j)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上,设置有沿着上述一个平面且隔着系绳中间部(60a)而相互向相反侧延伸的第二引导板(76)和第三引导板(78)中的至少一方,在系绳中间部(60a)的第四部分(60k)上设置有一对引导板(64)。第七方式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式中,在上述第七方式中,第二引导板(76)和第三引导板(78)中的至少一方与被设置在第四部分(60k)上的引导板(64)在沿着系绳中间部(60a)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不连续。第八方式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式中,在上述第一方式中,系绳中间部(60a)具有:第一部分(60h),其在从座部侧端部(60c)向上方且远离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第二部分(60i),其从第一部分(60h)的上端向上方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第三部分(60j),其从第二部分(60i)的上端向下方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第四部分(60k),其从第三部分(60j)的下端向上方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到系绳的顶端(60b)。第九方式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式中,在上述第九方式中,在系绳中间部(60a)的第一部分(60h)、第二部分(60i)以及第三部分(60j)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上,设置有沿着上述一个平面且隔着系绳中间部(60a)而相互向相反侧延伸的第二引导板(76)和第三引导板(78)中的至少一方,在系绳中间部(60a)的第四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系绳夹和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系绳夹,其被组装在柱装饰件上,所述柱装饰件具有系绳收纳部,所述系绳收纳部具有设置有系绳插入孔的底壁,所述系绳夹有:系绳,其具有顶端、座部侧端部以及系绳中间部,并在沿着一个平面的方向上延伸;锚固部,其与系绳的顶端连接并在与所述一个平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在系绳中间部处设置有一对引导板,所述一对引导板在沿着所述一个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并向从系绳中间部离开的方向且互为相反的方向延伸,该一对引导板具有对置两边,所述对置两边以使系绳中间部中的设置有一对引导板的部分位于它们之间的方式而相互对置,该对置两边的间隔随着接近于系绳的顶端而变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30 JP 2014-1544991.一种系绳夹,其被组装在柱装饰件上,所述柱装饰件具有系绳收纳部,所述系绳收纳部具有设置有系绳插入孔的底壁,所述系绳夹有:系绳,其具有顶端、座部侧端部以及系绳中间部,并在沿着一个平面的方向上延伸;锚固部,其与系绳的顶端连接并在与所述一个平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在系绳中间部处设置有一对引导板,所述一对引导板在沿着所述一个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并向从系绳中间部离开的方向且互为相反的方向延伸,该一对引导板具有对置两边,所述对置两边以使系绳中间部中的设置有一对引导板的部分位于它们之间的方式而相互对置,该对置两边的间隔随着接近于系绳的顶端而变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绳夹,其中,在引导板与锚固部之间的系绳部分处设置有弹性片,弹性片在沿着所述一个平面的方向上,向从引导板与锚固部之间的系绳部分离开的方向且靠近锚固部的方向延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绳夹,其中,在一对引导板上,于引导板的与锚固部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向朝向锚固部的方向突出的突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绳夹,其中,在引导板的突部的锚固部侧顶端与锚固部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间隔大于系绳收纳部的底壁的厚度,并且在系绳的顶端的中心线从与系绳收纳部的底壁正交的线倾斜时使引导板的突部进入系绳插入孔内。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绳夹,其中,在一对引导板的与锚固部对置的部位处,于与突部相比靠系绳中间部侧,形成有向与突部的顶端相比远离锚固部的方向凹陷的凹部。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绳夹,其中,系绳中间部具有:第一部分,其从座部侧端部向上方且远离锚固部的方向延伸;第二部分,其从第一部分的上端向上方且朝向锚固部的方向延伸;第三部分,其从第二部分的上端向下方且朝向锚固部的方向延伸;第四部分,其从第三部分的下端向上方且朝向锚固部的方向延伸到系绳的顶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绳夹,其中,在系绳中间部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上,设置有沿着所述一个平面且隔着系绳中间部而相互向相反侧延伸的第二引导板和第三引导板中的至少一方,在系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一人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