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低成本改善汽车或其他车辆的乘坐品质。一种车辆座椅(1)配备有用于支撑乘客的臀部的座椅衬垫(10)以及用于支撑该乘客的背部的座椅靠背(20)。在该座椅靠背(20)的宽度方向上的基本上中央位置处、在会支撑该乘客的背部的部位中形成了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凹部(51)或开口(5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座椅、车辆座椅构件以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车辆、例如汽车中使用的车辆座椅并且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构件以及一种车辆。现有技术由于汽车已经变成当今世界的一部分,尝试改善乘坐品质以使得驾驶员和乘客可以尽可能舒适地乘坐已经有一段历史,并且世界各国的汽车制造商和座椅制造商已经提出多种不同设计,目前还正在积极地进行技术开发。汽车遭受到的来自道路表面的冲击通过以下路径传递:轮胎→悬架→车身→座椅→车辆乘坐者,并且过去已经设计了多种不同方法来减轻这些部位中的每一处的冲击。根据汽车的类型,已经进行了大量的金融投资进行开发,旨在改善乘坐品质、同时维持恒定的驾驶性能,并且已经引入了昂贵的部件,这通常也需要大量的成本。然而,存在的问题是,在汽车等车辆中,乘坐品质和驾驶性能通常是难以实现平衡的、相冲突的因素;为了提高乘坐品质,在驾驶性能方面的某些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当努力改善驾驶性能时,又降低了乘坐品质。已经设想了多种不同手段以同时满足这两个矛盾因素(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但是提高其之间的兼容性的努力越大,在开发和部件方面的成本就越高,因此制造商不可避免地必须为可观的成本增加做准备,并且目前的情况是,这些手段可以实际应用的领域也有限制。此外,即使努力在保持驾驶性能的同时改善乘坐品质,也难以针对所有种类的路面和所有种类的行驶条件进行改善,并且经常存在的情况是,乘坐品质方面的任何改进只在某个给定范围内出现。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2010-228601A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并且提供了一种能够廉价地改善汽车等车辆的乘坐品质的车辆座椅并且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构件以及一种车辆。解决该问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包括:用于支撑车辆乘坐者的臀部的座椅衬垫部分,以及用于支撑车辆乘坐者的背部的座椅靠背部分,在该座椅靠背部分中,在沿宽度方向的基本上中央位置处、在会支撑该车辆乘坐者的背部的部位处形成了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凹陷或开口。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当该座椅靠背部分在其高度方向上被等分为三部分时该凹陷或该开口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延伸从而包括中央部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可以将包括比该座椅靠背部分更柔软的材料的挠性构件布置在该凹陷内或该开口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该座椅靠背部分可以包括通过开口分开的第一座椅靠背部分和第二座椅靠背部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该凹陷可以是由于在该座椅靠背部分上形成的突出部而形成的。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中,该座椅靠背部分可以包括用于支撑车辆乘坐者的腰部区域的腰部支撑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构件可以被安装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分上、并且包括附接座椅主体部分,在该附接座椅主体部分中,在沿宽度方向的基本上中央位置处、在会支撑车辆乘坐者的背部的部位处形成了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凹陷或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将该附接座椅主体部分固定至该座椅靠背部分上的固定构件。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构件中,当该附接座椅主体部分在其高度方向上被等分为三部分时该凹陷或该开口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延伸从而包括中央部。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构件中,可以将包括比该附接座椅主体部分更柔软的材料的挠性构件布置在该凹陷内或该开口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构件中,该附接座椅主体部分可以包括通过开口分开的第一附接座椅主体部分和第二附接座椅主体部分,并且该第一附接座椅主体部分和该第二附接座椅主体部分可以通过连结构件相连结。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构件中,在该座椅靠背部分与该车辆座椅构件之间可以形成空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构件可以是使得它不能从该车辆座椅上被移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构件,该车辆座椅构件可以包括用于支撑车辆乘坐者的腰部区域的腰部支撑部分。一种上述车辆座椅构件附接至其上的车辆座椅。一种包括上述车辆座椅的车辆。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抑制冲击传递到车辆乘坐者的脊骨而廉价地改善汽车等车辆的乘坐品质。附图说明[图1]图1是斜视图,展示了可以以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使用的车辆座椅的实例;[图2]图2(a)是示意性前视图,展示了可以以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使用的车辆座椅的一个不同实例,并且图2(b)是示意性前视图,展示了可以以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使用的车辆座椅的另一个不同实例;[图3]图3展示了在汽车的驾驶员座椅或乘客座椅中采用的车辆座椅的多个变体,这些变体可以以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使用,其中图3(a)是前视图和平面视图,展示了以下方式:从座椅靠背部分的上端到下端形成了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凹陷,图3(b)是前视图和平面视图,展示了以下方式:从该座椅靠背部分的上端附近到下端形成了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凹陷,图3(c)是前视图和平面视图,展示了以下方式:从该座椅靠背部分的上端到下端附近形成了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凹陷,并且图3(b)是前视图和平面视图,展示了以下方式:从该座椅靠背部分的上端附近到下端附近形成了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凹陷;[图4]图4(a)是前视图,展示了以下方式:从长条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分的上端到下端形成了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凹陷,并且图4(b)是图4(a)的平面视图;[图5]图5是斜视图,展示了可以以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使用的车辆座椅的变体实例;[图6]图6(a)是斜视图,展示了以下方式:从汽车中的驾驶员座椅或乘客座椅中采用的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分的上端到下端形成了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开口,图6(b)是图6(a)的前视图,并且图6(c)是图6(a)的平面视图;[图7]图7是斜视图,展示了可以以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使用的车辆座椅构件的实例;[图8]图8展示了在汽车的驾驶员座椅或乘客座椅中采用的车辆座椅构件的多个变体,这些变体可以以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使用,其中图8(a)是前视图和平面视图,展示了以下方式:从附接座椅主体部分的上端到下端形成了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开口,图8(b)是前视图和平面视图,展示了以下方式:从该附接座椅主体部分的上端附近到下端形成了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开口,图8(c)是前视图和平面视图,展示了以下方式:从该附接座椅主体部分的上端到下端附近形成了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开口、并且图8(d)是前视图和平面视图,展示了以下方式:从该附接座椅主体部分的上端附近到下端附近形成了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开口;[图9]图9是可以以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使用的车辆座椅的斜视图,展示了具有腰部支撑部分的车辆座椅;[图10]图10是可以以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使用的车辆座椅的斜视图,展示了具有网眼部分的车辆座椅;[图11]图11是斜视图,展示了可以以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使用的车辆座椅的一个不同实例;[图12]图12是斜视图、展示了可以以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使用的车辆座椅构件的一个不同实例;[图13]图13是斜视图,展示了可以以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使用的座椅衬垫部分的另一个不同实例;[图14]图14是斜视图,展示了可以以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使用的车辆衬垫构件的另一个不同实例;[图15]图15是可以以本实例第一实施方式使用的车辆座椅的平面视图,展示了多个突出部形成空气衬垫的实例;并且[图16]图16是可以以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使用的车辆座椅的平面视图,展示了以下方式:在座椅靠背部分与突出部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座椅,包括:用于支撑车辆乘坐者的臀部的座椅衬垫部分,以及用于支撑车辆乘坐者的背部的座椅靠背部分,其特征在于,在该座椅靠背部分中,在沿宽度方向的基本上中央位置处、在会支撑该车辆乘坐者的背部的部位处形成了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凹陷或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13 JP 2014-1649501.一种车辆座椅,包括:用于支撑车辆乘坐者的臀部的座椅衬垫部分,以及用于支撑车辆乘坐者的背部的座椅靠背部分,其特征在于,在该座椅靠背部分中,在沿宽度方向的基本上中央位置处、在会支撑该车辆乘坐者的背部的部位处形成了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凹陷或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当该座椅靠背部分在其高度方向上被等分为三部分时该凹陷或该开口在竖直方向上延伸从而包括中央部分。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将包括比该座椅靠背部分更柔软的材料的挠性构件布置在该凹陷内或该开口内。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靠背部分包括通过开口分开的第一座椅靠背部分和第二座椅靠背部分。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凹陷是由于在该座椅靠背部分上形成的突出部而形成的。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靠背部分包括用于支撑车辆乘坐者的腰部区域的腰部支撑部分。7.一种能够被安装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分上的车辆座椅构件,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座椅构件包括附接座椅主体部分,在该附接座椅主体部分中,在沿宽度方向的基本上中央位置处、在会支撑车辆乘坐者的背部的部位处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霜田有三,
申请(专利权)人:GG澳大利亚有限公司,霜田有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澳大利亚,AU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