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立群专利>正文

室内增压增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338556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增压增氧系统,包括壳体、新风增压机以及制氧机,所述的新风增压机以及制氧机设置在壳体上,所述的新风增压机包括设置在设置在新风进风管、新风出风管、回风管、排风管、新风过滤器、排污风机、导风风机以及板式热交换器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传统的增压氧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用在家居室内的增压增氧设备,具有室内空气的监测以及增压增氧的功能,相比传统增压氧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加便捷、舒适,同时成本低,使得在家中具有与高压氧舱类似的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增压增氧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室内增压增氧系统。
技术介绍
高压氧舱,是一种缺氧症的治疗设备,舱体是一个密闭圆筒,通过管道及控制系统把纯氧或净化压缩空气输入。舱外医生通过观察窗和对讲器可与病人联系,大型氧舱有10~20个座位。高压氧仓吸氧需遵守国标《医用空气加压氧舱》(GB/T12130-2005)。以加压介质分,医用高压氧舱有两种:1、纯氧舱:用纯氧加压,稳压后病人直接呼吸舱内的氧。优点:体积小,价格低,易于运输,很受中小医院的欢迎。缺点:加压介质为氧气,极易引起火灾,化纤织物绝对不能进舱,进舱人员必须着全棉衣物进舱,国内外氧舱燃烧事故多发生在该种舱型;一次治疗多只允许一个病人进舱治疗,部分病人可出现幽闭恐惧症;一旦舱内有情况,难以及时处理,容易发生危险。2、空气加压舱:用空气加压,稳压后根据病情,病人通过面罩、氧帐,直至人工呼吸吸氧。缺点:体积较大,运输不便,价格昂贵。鼻塞或面罩式吸氧未见规范或标准。鼻导管或鼻塞给氧、开式口罩、头罩给氧都是通过在吸氧者头部加上装置,以提高吸入氧浓度的方法。必然会由于这些装置给吸氧者带来不适和不便。增压氧舱成本高昂,管理须专业人员管理和操作,无法在家居日常使用,设计一种室内的增压增压系统,成为本行业设计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具有室内增压增压的室内增压增氧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室内增压增氧系统,包括壳体、新风增压机以及制氧机,所述的新风增压机以及制氧机设置在壳体上,所述的新风增压机包括设置在设置在新风进风管、新风出风管、回风管、排风管、新风过滤器、排污风机、导风风机以及板式热交换器组,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组设置有连通新风进风管和新风出风管的第一通孔以及连通回风管以及排风管的第二通孔,所述的新风进风管以及新风出风管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通孔的两端,所述的回风管以及排风管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二通孔的两端,所述的新风出风管上设置有用于导入新鲜空气的导风风机,所述的排风管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污染空气的排污风机,所述的新风过滤器设置在新风出风管上,所述的制氧机设置有储氧瓶,所述的储氧瓶的一端与制氧机连接,所述的储氧瓶的另一端与新风出风管连接,所述的新风过滤器包括盒体以及若干个过滤网片,所述的盒体设置有用于插设过滤网片的插槽,若干个过滤网依次插设在过插槽上,所述的盒体的一侧设置有检修门。进一步的:还包括室内气体检测模块,所述的室内气体检测模块包括气压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以及控制芯片,所述的气压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新风增压机以及制氧机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的储氧瓶设置有高压气体电磁阀,所述的高压气体电磁阀与控制芯片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室内增压增氧系统还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所述的空气质量传感器、排污风机以及导风风机与控制芯片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室内墙顶的吊杆,所述的吊杆包括杆体以及固定盘,所述的固定盘包括盘体、橡胶块以及刚性块,所述的盘体设置有用于放置橡胶块以及刚性块的凹槽,四个橡胶块以及刚性块设置在凹槽内,所述的凹槽以及刚性块的截面呈正方形,所述的刚性块的任一壁面与凹槽的内壁面呈45°,所述的四个橡胶块的壁面与凹槽的内壁面以及刚性块的壁面分别贴合,所述的吊杆的一端与刚性块固定,所述的盘体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的上端面,所述的吊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室内墙顶上,所述的吊杆通过刚性块与弹性块在凹槽内的相互作用,使得本技术在运转过程中缓解产生的震动,提供本技术的稳定性以及寿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相比传统的增压氧舱,本技术涉及一种运用在家居室内的增压增氧设备,具有室内空气的监测以及增压增氧的功能,相比传统增压氧舱,本技术更加便捷、舒适,同时成本低,使得在家中具有与高压氧舱类似的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新风增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室内增压增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控制芯片的模块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新风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一种室内增压增氧系统,包括壳体1、新风增压机2以及制氧机3,所述的新风增压机2以及制氧机3设置在壳体1上,所述的新风增压机2包括设置在设置在新风进风管21、新风出风管22、回风管23、排风管24、新风过滤器25、排污风机26、导风风机27以及板式热交换器组28,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组28设置有连通新风进风管21和新风出风管22的第一通孔281以及连通回风管23以及排风管24的第二通孔,所述的新风进风管21以及新风出风管22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通孔281的两端,所述的回风管23以及排风管24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二通孔的两端,所述的新风出风管22上设置有用于导入新鲜空气的导风风机27,所述的排风管24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污染空气的排污风机26,所述的新风过滤器25设置在新风出风管22上,所述的制氧机3设置有储氧瓶31,所述的储氧瓶31的一端与制氧机3连接,所述的储氧瓶31的另一端与新风出风管22连接,所述的新风过滤器25包括盒体251以及若干个过滤网片252,所述的盒体251设置有用于插设过滤网片252的插槽253,若干个过滤网依次插设在过插槽253上,所述的盒体251的一侧设置有检修门254,还包括室内气体检测模块,所述的室内气体检测模块包括气压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以及控制芯片,所述的气压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新风增压机2以及制氧机3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的储氧瓶31设置有高压气体电磁阀32,所述的高压气体电磁阀32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的室内增压增氧系统还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所述的空气质量传感器、排污风机26以及导风风机27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的壳体1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室内墙顶的吊杆,所述的吊杆包括杆体11以及固定盘,所述的固定盘包括盘体121、橡胶块122以及刚性块123,所述的盘体121设置有用于放置橡胶块122以及刚性块123的凹槽124,四个橡胶块122以及刚性块123设置在凹槽124内,所述的凹槽124以及刚性块123的截面呈正方形,所述的刚性块123的任一壁面与凹槽124的内壁面呈45°,所述的四个橡胶块122的壁面与凹槽124的内壁面以及刚性块123的壁面分别贴合,所述的吊杆的一端与刚性块123固定,所述的盘体121通过螺栓125固定在壳体1的上端面,所述的吊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室内墙顶上。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室内增压增氧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增压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新风增压机以及制氧机,所述的新风增压机以及制氧机设置在壳体上,所述的新风增压机包括设置在设置在新风进风管、新风出风管、回风管、排风管、新风过滤器、排污风机、导风风机以及板式热交换器组,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组设置有连通新风进风管和新风出风管的第一通孔以及连通回风管以及排风管的第二通孔,所述的新风进风管以及新风出风管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通孔的两端,所述的回风管以及排风管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二通孔的两端,所述的新风出风管上设置有用于导入新鲜空气的导风风机,所述的排风管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污染空气的排污风机,所述的新风过滤器设置在新风出风管上,所述的制氧机设置有储氧瓶,所述的储氧瓶的一端与制氧机连接,所述的储氧瓶的另一端与新风出风管连接,所述的新风过滤器包括盒体以及若干个过滤网片,所述的盒体设置有用于插设过滤网片的插槽,若干个过滤网依次插设在过插槽上,所述的盒体的一侧设置有检修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增压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新风增压机以及制氧机,所述的新风增压机以及制氧机设置在壳体上,所述的新风增压机包括设置在设置在新风进风管、新风出风管、回风管、排风管、新风过滤器、排污风机、导风风机以及板式热交换器组,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组设置有连通新风进风管和新风出风管的第一通孔以及连通回风管以及排风管的第二通孔,所述的新风进风管以及新风出风管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通孔的两端,所述的回风管以及排风管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二通孔的两端,所述的新风出风管上设置有用于导入新鲜空气的导风风机,所述的排风管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污染空气的排污风机,所述的新风过滤器设置在新风出风管上,所述的制氧机设置有储氧瓶,所述的储氧瓶的一端与制氧机连接,所述的储氧瓶的另一端与新风出风管连接,所述的新风过滤器包括盒体以及若干个过滤网片,所述的盒体设置有用于插设过滤网片的插槽,若干个过滤网依次插设在过插槽上,所述的盒体的一侧设置有检修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增压增氧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群
申请(专利权)人:王立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