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修复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3835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骶骨修复体,包括:修复主体,修复主体包括两个第一修复体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一修复体之间的第二修复体,各第一修复体的第一端与第二修复体连接,两个第一修复体和第二修复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各第一修复体的第二端沿远离第二修复体的方向延伸并与髂骨接触配合,第二修复体的顶部与腰椎椎体接触配合;钉棒结构,钉棒结构包连接座以及棒体,连接座与修复主体连接,棒体固定在连接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钉棒系统支撑不可靠,容易疲劳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骶骨修复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骶骨修复体。
技术介绍
骶骨是人体躯干与肢体连接的重要骨性结构,上方与腰椎形成腰骶关节,两侧与骨盆形成骶髂关节。由于骶骨内部不仅有重要的骶神经,而且骶髂关节也是连接中轴骨和下肢骨的唯一结构。因此,这一部位手术切除后对神经功能和结构稳定性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患有骶骨肿瘤的患者而言,放疗、化疗与肿瘤切除相结合是多数骶骨肿瘤的首选方案。但是由于骶骨肿瘤具有早期症状少,发现时多已巨大的特点,因此对于骶骨肿瘤而言,手术时切除范围较大,对局部稳定性破坏程度严重,切除后腰骶部应力传导的恢复和稳定性的重建直接决定着患者术后功能和生活质量。恢复腰骶部最重要的三个结构:腰骶,骨盆后环,椎体前柱。特别是针对全骶骨切除的患者,全骶骨切除后的骨缺损会造成人体躯干与骨盆失去联系,患者术后有可能无法站立行走、生活无法自理等问题。如果没有对骶骨进行有效的重建,术后会出现严重的腰椎下沉和腰骶神经牵拉。上述骶骨切除术后重建是国际上骨肿瘤学界的一大难点。目前出现了多种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为结构性植骨重建。结构性植骨重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教堂式”重建,即通过髂骨钉及钉棒系统将下位腰椎直接支撑于髂骨上;上述结构性植骨重建短期虽然能达到承重的效果,但是从长期随访观察来看,钉棒容易发生断裂或者松动,骨质受到了破坏,患者会再度陷入无法站立行走、生活无法自理的状态,必须再次实施固定手术。另一类结构性植骨重建是经髂骨棒重建,即通过植骨块或内植物将两侧髂骨连接,恢复骨盆后环,并通过钉棒系统与横向的金属棒或植骨等结构进行连接,重建腰椎到髂骨的应力传导。上述结构性植骨重建早期的稳定性需要金属内植物提供,但远期的稳定性需要骨性融合,因此生物重建对于远期腰骶部稳定性至关重要。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由于腰椎骨盆固定后力矩较长,这就造成了腰骶部会承受较高的应力和剪切力,利用上述重建方法无法实现腰椎骨盆完全融合,导致应力主要集中在金属内植物。长期如此,将会导致金属内植物疲劳断裂,进而使得金属内植物失去固定效果而被动拔出。虽然通过应用植骨、羟基磷灰石、骨水泥、长螺钉等方法能够降低金属内植物的拔出,但对于金属内植物疲劳断裂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很难实现有效的重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骶骨修复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钉棒系统支撑不可靠,容易疲劳断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骶骨修复体,包括:修复主体,修复主体包括两个第一修复体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一修复体之间的第二修复体,各第一修复体的第一端与第二修复体连接,两个第一修复体和第二修复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各第一修复体的第二端沿远离第二修复体的方向延伸并与髂骨接触配合,第二修复体的顶部与腰椎椎体接触配合;钉棒结构,钉棒结构包连接座以及棒体,连接座与修复主体连接,棒体固定在连接座上。进一步地,第一修复体上设置有第一螺钉孔,第一螺钉孔为锥孔,第一螺钉孔内设置有第一钉座,第一钉座具有球形内表面,和/或第二修复体上设置有第二螺钉孔,第二螺钉孔为锥孔,第二螺钉孔内设置有第二钉座,第二钉座具有球形内表面。进一步地,连接座包括:连接螺钉,连接螺钉的一端与修复主体连接,连接螺钉的另一端具有球形钉头;棒体固定部,用以固定棒体,棒体固定部的一端具有与球形钉头相配合的球形孔,以使棒体固定部可旋转地设置在连接螺钉上。进一步地,棒体固定部包括U形支座及固定帽,棒体夹设在U形支座与固定帽之间。进一步地,修复主体为中空桁架结构,修复主体通过3D打印成型。进一步地,第一修复体的第二端和/或第二修复体的顶部设置有多孔结构。进一步地,第一修复体的第二端和/或第二修复体的顶部设置有针状凸起。进一步地,修复主体朝向盆腔的表面为光滑表面。进一步地,修复主体上设置有防脱机构,防脱机构夹设在修复主体与连接座之间,防脱机构包括与容纳在第一螺钉孔内的螺钉配合的第一防脱触角。进一步地,防脱机构还包括防脱主体,防脱主体夹设在修复主体与连接座之间,防脱机构还包括第二防脱触角,第一防脱触角以及第二防脱触角均与防脱主体连接并向外延伸,第二防脱触角上设置有与棒体配合的限位套。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骶骨修复体包括修复主体,修复主体包括两个第一修复体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一修复体之间的第二修复体,各第一修复体的第一端与第二修复体连接,各第一修复体的第二端沿远离第二修复体的方向延伸并与髂骨接触配合,第二修复体的顶部与腰椎椎体接触配合。上述修复主体的外形轮廓形成“八字”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改善了结构的内力分布。在承受较高的应力和剪切力的情况下,能够维持骶骨修复体的刚度,使得骨质不容易受到破坏。因此上述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钉棒系统支撑不可靠,容易疲劳断裂,最终导致骨质易受损坏的问题。此外,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钉棒结构包括连接座以及棒体,连接座与修复主体连接,棒体固定在连接座上。上述结构加强了修复主体与腰椎椎体之间的固定,增加了腰椎椎体的稳定性,避免了腰椎部位下沉。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骶骨修复体的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骶骨修复体的连接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连接座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的骶骨修复体的另一个连接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的另一个连接座的纵剖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示出了图1的骶骨修复体的防脱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髂骨;2、腰椎椎体;11、第一修复体;111、第一螺钉孔;12、第二修复体;121、第二螺钉孔;21、连接座;211、连接螺钉;2111、球形钉头;212、棒体固定部;2121、U形支座;2122、固定帽;22、连接座;221、连接螺钉;2211、球形钉头;222、棒体固定部;2221、U形支座;2222、固定帽;23、棒体;30、防脱机构;31、第一防脱触角;32、防脱主体;33、第二防脱触角;34、限位套。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骶骨修复体包括修复主体以及钉棒结构。其中,修复主体包括两个第一修复体11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一修复体11之间的第二修复体12,各第一修复体11的第一端与第二修复体12连接,两个第一修复体11和第二修复体12为一体成型结构,各第一修复体11的第二端沿远离第二修复体12的方向延伸并与髂骨1接触配合,第二修复体12的顶部与腰椎椎体2接触配合;钉棒结构包括连接座22以及棒体23,连接座22与修复主体连接,棒体23固定在连接座22上。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骶骨修复体包括修复主体,修复主体包括两个第一修复体11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一修复体11之间的第二修复体12,各第一修复体11的第一端与第二修复体12连接,各第一修复体11的第二端沿远离第二修复体12的方向延伸并与髂骨1接触配合,第二修复体12的顶部与腰椎椎体2接触配合。上述修复主体形成“八字”结构,具有良好的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骶骨修复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骶骨修复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主体,所述修复主体包括两个第一修复体(11)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修复体(11)之间的第二修复体(12),各所述第一修复体(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修复体(12)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修复体(11)和所述第二修复体(12)为一体成型结构,各所述第一修复体(11)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第二修复体(12)的方向延伸并与髂骨(1)接触配合,所述第二修复体(12)的顶部与腰椎椎体(2)接触配合;钉棒结构,所述钉棒结构包连接座(22)以及棒体(23),所述连接座(22)与所述修复主体连接,所述棒体(23)固定在所述连接座(2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骶骨修复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主体,所述修复主体包括两个第一修复体(11)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修复体(11)之间的第二修复体(12),各所述第一修复体(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修复体(12)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修复体(11)和所述第二修复体(12)为一体成型结构,各所述第一修复体(11)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第二修复体(12)的方向延伸并与髂骨(1)接触配合,所述第二修复体(12)的顶部与腰椎椎体(2)接触配合;钉棒结构,所述钉棒结构包连接座(22)以及棒体(23),所述连接座(22)与所述修复主体连接,所述棒体(23)固定在所述连接座(2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骶骨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修复体(11)上设置有第一螺钉孔(111),所述第一螺钉孔(111)为锥孔,所述第一螺钉孔(111)内设置有第一钉座,所述第一钉座具有球形内表面,和/或所述第二修复体(12)上设置有第二螺钉孔(121),所述第二螺钉孔(121)为锥孔,所述第二螺钉孔(121)内设置有第二钉座,所述第二钉座具有球形内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骶骨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2)包括:连接螺钉(221),所述连接螺钉(221)的一端与所述修复主体连接,所述连接螺钉(221)的另一端具有球形钉头(2211);棒体固定部(222),用以固定所述棒体(23),所述棒体固定部(222)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球形钉头(2211)相配合的球形孔,以使所述棒体固定部(222)可旋转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卫王彩梅姬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