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包括:本体部,具有前后方向的长度,外周面沿着横方向以圆形状、椭圆形状或多角中的一种形态形成;把手,在使用人员用手把持的状态下,以能够进行前后方向移动和旋转操作的方式在上述本体部的后端以相比本体部更小的直径相连接;以及吸收部件,沿着上述本体部的前后方向以构成螺旋的方式连续卷绕,从而吸收使用人员的鼻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式吸引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式吸引器,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旋转式吸引器:使鼻涕吸收部件在本体部的外周面以构成螺旋的方式连续卷绕结合之后,通过推动或拉动动作和旋转动作来除去使用人员的鼻涕,由于未利用人为的吸力,因此可以无刺激地除去鼻涕,可防止鼻子内侧的黏膜和血管受伤。
技术介绍
通常,幼儿或动作不够灵活的患者的情况下,即使因鼻涕而产生鼻塞现象也难以独自排出鼻涕,严重的情况下导致呼吸障碍,从而处于危险的状况。像这样,在幼儿或患者的情况下,由于难以独自排出鼻涕,因此可以人为地除去鼻子内的鼻涕的鼻涕吸入器被广泛使用。以往的鼻涕吸入器大部分采用强制吸入空气的方式,由可吸入空气的吸入装置和以与上述吸入装置相连接的状态以规定长度插入于使用人员的鼻子内的吸入喷嘴等来构成。但是,以往的鼻涕吸入器由于具有强制吸入空气的方式,因此可导致鼻子的黏膜或血管受伤,此时,会有血管损伤或鼻子流血等各种问题。因此,需要鼻子的黏膜或血管不受伤,且可以顺畅地除去鼻涕的吸引器。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文献为韩国授权技术第20-0436518号(2007年08月24日),在上述文献揭示了鼻涕吸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旋转式吸引器:使鼻涕吸收部件在本体部的外周面以构成螺旋的方式连续卷绕结合之后,通过推动或拉动动作和旋转动作来除去使用人员的鼻涕,由于未利用人为的吸力,因此可以无刺激地除去鼻涕,可防止鼻子内侧的黏膜和血管受伤。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具有前后方向的长度,外周面沿着横方向以圆形状、椭圆形状或多角中的任一种形态形成;把手,以能够在使用人员用手把持的状态下进行前后方向移动和旋转操作的方式在上述本体部的后端以相比本体部更小的直径相连接;以及吸收部件,沿着上述本体部的前后方向以构成螺旋的方式连续卷绕,从而吸收使用人员的鼻涕。并且,上述本体部的前端能够以半球或椭圆形状突出而成。并且,在上述本体部沿着横方向贯通有用于使上述吸收部件的一端或两端插入的结合孔。并且,上述结合孔可通过上述本体部的前方以能够结合上述吸收部件的方式向上述本体部的前方开放。并且,上述结合孔以小于上述吸收部件的宽度形成来可把持上述吸收部件的外部面。并且,在上述本体部的外部面以沿着纵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吸收部件卡定的卡止突起。并且,在上述结合孔的上部面或下部面凹陷地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吸收部件卡定的卡止突起或卡止槽。并且,上述吸收部件可借助粘结剂附着于上述本体部的外周面。并且,上述本体部的直径越向前方逐渐变小。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效果:使鼻涕吸收部件在本体部的外周面以构成螺旋的方式连续卷绕结合之后,通过推动或拉动动作和旋转动作来除去使用人员的鼻涕,由于未利用人为的吸力,因此可以无刺激地除去鼻涕,可防止鼻子内侧的黏膜和血管受伤。并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效果:由于利用鼻涕的表面粘度,可使鼻子内侧黏膜、血管或鼻孔周围的受伤最小化,由于不使用额外的电源,从而具有环保性,并且可以更换使用吸收部件,从而可以半永久地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的立体图。图2为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的侧视图。图3为用于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中使结合孔向本体部的前方开放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用于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中使结合孔向本体部的前方开放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为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的正面剖视图。图6为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以多角形态适用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图7为用于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的本体部适用卡止突起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的使用状态图。符号说明100:本体部110:结合孔120:前端130:台阶200:把手300:吸收部件400、400’:卡止突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的实施例,会让本专利技术的优点、特征及实现这些优点和特征的方法更加明确。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所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互不相同的各种方式实施,本实施例仅用于使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范畴,本专利技术仅由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定义。并且,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的过程中,若判断为对相关公知技术对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变得模糊,则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图1为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的立体图,图2为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的侧视图。并且,图3为用于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中使结合孔向本体部的前方开放的状态的立体图。并且,图4为用于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中使结合孔向本体部的前方开放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为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的正面剖视图。并且,图6为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以多角形态适用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吸引器包括本体部100和把手200以及吸收部件300。首先,上述本体部100具有前后方向的规定长度,上述本体部100的外周面可沿着横方向形成圆形状、曲面形状、多角面形状等。其中,优选地,上述本体部100利用木材、合成树脂材料、金属材料中的任一种制作,但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使用多种材质来制作。并且,如图1所示,上述本体部100为一直线形态,但可以根据人体形态制作成曲线形态。并且,上述本体部100可具有适当的直径和长度,使得上述本体部100能够插入于幼儿或行动不便的患者等的鼻子内。同时,如图1所示,上述本体部100的前端120能够以呈水平的面形成,如图3、图4所示,也能够以椭圆形状突出而成。尤其,在上述本体部100沿着横方向贯通有用于使后述的吸收部件300的一端或两端插入的结合孔110。上述结合孔110具有在上述本体部100以缝隙形状切开的形态,从而可以在双向牢固把持后述的吸收部件300的外部面。并且,上述结合孔110可向本体部100的前方开放,使得上述结合孔110可通过本体部100的前方与后述的吸收部件300相结合。并且,上述结合孔110以小于吸收部件300的宽度形成,从而可把持吸收部件300的外部面。另一方面,在本体部100的外部面以沿着纵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用于使吸收部件300卡定的卡止突起400。上述卡止突起400可沿着本体部100的前后方向形成多个,并且上述卡止突起400可配置成相互隔开的状态。并且,在结合孔110的上部面或下部面凹陷地形成有用于使吸收部件300卡定的卡止突起400’或卡止槽。上述卡止突起400’或卡止槽具有以大的摩擦力牢固把持后述的吸收部件300的外周面的作用。因此,在上述卡止突起400’或卡止槽将本体部100进行前后移动的情况下,可防止因吸收部件300被推至前方或后方而发生位置移动。另一方面,虽未图示,但上述本体部100可以制作成越向前方,直径逐渐变小的锥形形态。即,由于上述本体部100的前方以窄的直径形成,因此可容易地插入于使用对象的鼻子内。如图8所示,把手200以能够在使用人员用手把持的状态下进行左右方向移动和旋转的方式在上述本体部的后端以相比本体部更小的直径连接。此时,在上述把手200与本体部100的连接部位可形成因直径差的台阶130。并且,上述把手200可以和本体部100相同的材质形成,但是可根据需要适用其他材质。例如,可以在上述把手200的外周面覆盖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具有前后方向的长度,外周面沿着横方向以圆形状、椭圆形状或多角中的一种形态形成;把手,以能够在使用人员用手把持的状态下进行前后方向移动和旋转操作的方式在上述本体部的后端以相比本体部更小的直径相连接;以及吸收部件,设置于上述本体部,用于吸收使用人员的鼻涕。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01 KR 10-2014-00988281.一种旋转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具有前后方向的长度,外周面沿着横方向以圆形状、椭圆形状或多角中的一种形态形成;把手,以能够在使用人员用手把持的状态下进行前后方向移动和旋转操作的方式在上述本体部的后端以相比本体部更小的直径相连接;以及吸收部件,设置于上述本体部,用于吸收使用人员的鼻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部的前端以半球形状突出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本体部沿着横方向贯通有用于使上述吸收部件的一端或两端插入的结合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吸引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结合孔通过上述本体部的前方以能够结合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东禛,
申请(专利权)人:徐东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