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式残留地膜回收机组的传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334679 阅读:3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1:49
本专利涉及农业用地膜清理、回收和再利用领域,提供一种能够将埋藏于地面之下的残留地膜进行回收的自行式残留地膜回收机组的传送系统。本专利改良了现有的传送系统,所述传送系统包括前端的铲板和对接铲板后端的多级输送带,铲板与输送带均倾斜设置,多级输送带自前向后斜率逐级增加,最后一级输送带后端对接所述分离系统。采用多级输送带的目的在于缩短整个传送系统的横向长度,如果只有一级输送带,则其斜率固定,要与分离系统上部的进料口对接,需要很长的横向距离,这样就增加了整体的长度,因此改用多级输送带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式残留地膜回收机组的传送系统
本专利涉及农业用地膜清理、回收和再利用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自行式残留地膜回收机组的传送系统。
技术介绍
三十年前农用地膜推广,帮助中国农业增产增收。目前,我国地膜技术开发和覆盖地膜的使用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位。随着农用地膜多年来不断推广和应用,残留在农田里的地膜越来越多,在自然条件下上百年都得不到降解,严重污染着环境。残留地膜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破坏土壤结构,影响耕地质量和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致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二、残留地膜中的有害物质,使农作物根系无法生长而死亡,或则是该毒性致使农作物生长缓慢或黄化死亡;三、大量残留地膜存在于耕耘层,残留地膜缠绕造成农耕设备的机械工作部件不能转动,影响农机作业;四、未清理或清理出来弃于地头的残留地膜,被大风吹起四处散落,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废旧地膜污染问题已经是世界很多国家面临的一个“顽疾”。防治农田“白色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废旧农用地膜的回收治理工作也是我国高度重视、重点扶持的项目之一,而且也是关系日后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治理废旧地膜污染的方法主要有:一、推广生物降解可回收环保型地膜,减少农用地膜“白色污染”,但现有技术中,无论是液态膜、光降解膜或者是纤维膜等生物降解膜,在农业生产试验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特别是技术不成熟以及市场价格因数致使生物降解地膜多年来难以推广。我国北方及西北大部分地区的作物栽培仍需要全程覆膜,但是生物降解型地膜由于其价格偏高,是一般农用地膜的两到三倍,农民根本无法承担。技术的不成熟也是推广的重要障碍,降解地膜在农业生长后期往往失去保墒、保温性能,有的膜甚至还没有过农作物生长期就已经风化。另一严重的问题是,生物降解地膜降解后的脆片由于含有淀粉,植物纤维等有机质,容易与土壤颗粒胶合,回收难度比普通农用地膜更大,一般不予回收。但是生物降解地膜长期大量埋在土壤里,究竟会不会对土地造成影响,是不是完全降解为无害的碳水化合物并未经过科学论证,暂时没法确定。但是大量的人造化合物进入土壤内,可以预见极有可能带来隐蔽性更强、致使土地无法种植农作物污染物问题。该问题随着科技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降解地膜降解后的残留化合物对土地的影响一定被人们逐渐认识和发觉,这将重复着“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老路,那今天我们这代人将如何去面对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即使是生物降解地膜能够完全的降解,但是该新型地膜的应用并不能减少现在已经残留在农田中的废膜,即新型地膜的应用无法解决目前已经对土地造成严重污染的地膜问题。二、采用人工和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措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通过人力手工或耙子回收土壤表面残留的地膜,现有回收废膜机械主要是拖拉机牵引多层梳型耙子或环形滚动钉齿式残留地膜清除机,也有部分新型的废膜机械回收埋在泥土中的地膜(0~8cm深度)。但是上述方式均只能对农田表面的大张废膜进行捡拾,而对清除每年不断增加残留在土地耕作层(10~30cm深度)之间的废膜则毫无效果,因为该深度的地膜由于埋藏多年,已经与土壤结成一体,通过机械的方式进行回收,刨起力度太小则无法将该深度的地膜拉出,刨起力度太大则容易拉断地膜,同样无法拉出地膜。而且上述方式只能用于回收面积较大,较长的地膜,对于地膜碎块完全没有办法,小面积的地膜根本就无法通过上述方式耧出去。对于回收的地膜,很多处理的方式是堆积起来进行焚烧,造成对空气的二次污染。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即使采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回收,耕种满10年农田土壤中每亩仍含有17公斤残留地膜,耕种满20年农田土壤中每亩仍含有28公斤残留地膜,耕种满30年农田土壤中每亩仍含有45公斤残留地膜。随着土地耕种期的延长,农田里残留地膜数量将迅速增加,50年后该土地将无法耕种,即使是现在,农作物的成活率也随着土壤内地膜的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如何处理目前我国东北、西北等地区耕地残留地膜的问题,恢复土地的种植能力是关乎我国民生和未来国家战略的大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申请人设计了多个技术,如中国专利201310375581.2号,名称为:残留地膜回收方法及回收机组;201320515681.6号,名称为:地膜回收机组的风选泥土薄膜分离系统;201320523024.6号,名称为:地膜回收机组的泥土薄膜分离系统;201320515685.4号,名称为:地膜回收机组的土地翻松旋耕输送系统;201320522762.9号,名称为:地膜回收机组的残膜收集和压缩打包系统;以及201320523022.7好,名称为:农田深层残留地膜回收机组等。经过实际使用,这些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上述农田地膜残留的问题,但由于这些技术采用的是全新纯物理、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农田地膜回收,依然存在一部分技术上的不足。如该技术所涉及的设备为采用拖伇式结构,没有自主行进动力,需要由拖拉机或汽车拖动,这样就大大增加设备的长度,在农田间行进转弯十分不便。而如果该成自行式系统,则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将现有的拖伇式结构的尺寸设计得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旨在克服现有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地表而且能够将埋藏于地面之下的残留地膜进行回收的自行式残留地膜回收机组的回收系统。本专利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自行式深层净化农田残留地膜回收机组,其具有自身行进动力,具体结构包括:车身主体,将地膜和泥土翻松的旋耕系统,将翻松的地膜和泥土铲起并输送的传送系统,将泥土和地膜分离的分离系统,收集地膜并打包的收集打包系统;所述旋耕系统、传送系统、分离系统和收集打包系统沿车身主体自前向后依次安装,相对于申请人之前的技术方案其最大的改变就是车身具有自主行进动力。为了能够适用该自行式的结构,本专利改良了现有的传送系统,所述传送系统包括前端的铲板和对接铲板后端的多级输送带,铲板与输送带均倾斜设置,多级输送带自前向后斜率逐级增加,最后一级输送带后端对接所述分离系统。采用多级输送带的目的在于缩短整个传送系统的横向长度,如果只有一级输送带,则其斜率固定,要与分离系统上部的进料口对接,需要很长的横向距离,这样就增加了整体的长度,因此改用多级输送带结构。结合实际使用的经验,优化具体尺寸,所述铲板铲土深度在25~35cm之间,倾斜角度在20~40°之间。所述输送带优选两级输送带,即包括前端与铲板对接的一级输送带和后端与分离系统对接的二级输送带。所述一级输送带倾斜角度在20~40°之间,所述二级输送带倾斜角度在40~50°之间。为了使铲板铲起的残留地膜和泥土能够顺利被输送带传送,不会掉落或堆积在对接处,所述一级输送带倾斜度优选等于铲板倾斜度。根据实际情况,所述传送系统还包括铲板铲土深度和角度调节装置。通过深度和角度调节装置能够实时的调整铲板铲土的深度和角度,以适合地面的高低变化和深耕的深度的变化,提高设备的适应能力。或者是所述传送系统还包括铲板升降装置,这样在非铲土状态下就可以升起铲板,机组则可以在普通路面行进。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铲板需要将地膜和泥土混合物铲起后通过机组行进的前进动力将其输送至后端的输送带上。由于地膜和泥土混合物重量较大,即使被翻松,铲起也需要极大的动力,根据上述本专利采用分布式液压电机系统,铲起地膜和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自行式残留地膜回收机组的传送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式残留地膜回收机组的传送系统,用于将翻松的地膜和泥土铲起并输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的铲板(310)和对接铲板(310)后端的多级输送带(320),铲板(310)与输送带(320)均倾斜设置,多级输送带(320)自前向后斜率逐级增加。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25 CN 20162094302261.一种自行式残留地膜回收机组的传送系统,用于将翻松的地膜和泥土铲起并输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的铲板(310)和对接铲板(310)后端的多级输送带(320),铲板(310)与输送带(320)均倾斜设置,多级输送带(320)自前向后斜率逐级增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式残留地膜回收机组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板(310)铲土深度在25~35cm之间,倾斜角度在20~4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式残留地膜回收机组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320)包括前端与铲板(310)对接的一级输送带(321)和后端与分离系统(400)对接的二级输送带(3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式残留地膜回收机组的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输送带(321)倾斜角度在20~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尧生李欢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聚源天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