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清液重力出流的初雨调蓄池,包括调蓄池,调蓄池由挡流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缓冲池廊道,另一部分为调蓄池主体,挡流板的上部将缓冲池廊道和调蓄池主体连通,调蓄池主体的侧面上端开设上清液出水口,上清液出水口的入口前设置电动阀门,上清液出水口的底部标高高于受纳水体的洪水位标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布置容易;初雨调蓄池上清液可凭借重力流排入受纳水体,上清液无需使用水泵抽取外排,也不需要随同污染程度较大的雨水一起排入污水管道,能耗低,排出速度快,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清液重力出流的初雨调蓄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调蓄
,具体是一种上清液重力出流的初雨调蓄池。
技术介绍
初期雨水在形成径流前,往往会淋洗、冲刷、输送空气中以及地面上的污染物,初雨含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直接排放会对受纳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同时雨水直接进入污水管道会使得接近满负荷运行的地方污水管道爆满甚至引起城市内涝,因此通常会设置初雨调蓄池对初雨进行收集调理。进入初雨调蓄池内的全部雨水一般通过水泵提升后排向污水管网进行处理,也有的将上清液通过水泵抽出排入自然水体,有的将上清液回收利用进行灌溉、或作景观用水。当调蓄池较大,上清液的水量往往会比较多,此时若上清液通过水泵作业排出调蓄池,将会耗费较长时间,且耗能较多;若所有调蓄池内的雨水全部排向污水管网,会极大地增大污水管道运行负荷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上清液速排、能耗低的初雨调蓄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上清液重力出流的初雨调蓄池,上清液出水快速,全自动,能耗低,极大地减轻后续雨污水管道的负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清液重力出流的初雨调蓄池,包括调蓄池,所述调蓄池由挡流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缓冲池廊道,另一部分为调蓄池主体,所述挡流板的上部将所述缓冲池廊道和所述调蓄池主体连通,所述调蓄池主体的侧面上端开设上清液出水口,所述上清液出水口的入口前设置电动阀门,所述上清液出水口的底部标高高于受纳水体的洪水位标高。本专利技术1)结构简单,布置容易。2)初雨调蓄池上清液可凭借重力流排入受纳水体,无需使用水泵抽取外排,能耗低,排出速度快。3)排出的雨水上清液对受纳水体不构成污染,上清液不需要随同污染程度较大的雨水一起排入污水管道,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池廊道相对的两侧面下部对应设置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初雨及较为干净的后期雨水均可由进水管道输送进入缓冲池廊道,出水管道可以将初雨或后续调蓄池主体下部污染物较多的雨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进一步地,所述挡流板上端与调蓄池的外墙平齐,所述挡流板的上部设置过水通道将所述缓冲池廊道和所述调蓄池主体连通。缓冲池廊道的雨水水位高于过水通道后,雨水可通过过水通道进入调蓄池主体。进一步地,所述挡流板的上端低于调蓄池的外墙,外墙的上部整体可作为过水通道,外墙上可另外开设过水通道。此时挡流板充当溢流板,当缓冲池廊道的水位高于挡流板的上端时,整个溢流板上端可作为过水通道直接溢流到调蓄池主体;也可以再在挡流板上增设过水通道,加快雨水进入调蓄池主体的速度。进一步地,所述过水通道上设置格栅或液动旋转堰门的一种或几种。格栅可以为自清洗水平格栅,当缓冲池廊道中的雨水液位超过过水通道的底部时,此时液动旋转堰门是开启的,雨水可以进入调蓄池主体,同时雨水中的漂浮物由格栅拦截在缓冲池廊道一侧,不会进入调蓄池主体内;液动旋转堰门是常开的,只在调蓄池主体达到最高液位时关闭。进一步地,所述调蓄池主体的底部有坡度。坡度可朝向排空泵,方便智能喷射器冲洗时沉积在底部的污泥较快清理干净并聚集在一侧经排空泵泵出。进一步地,所述调蓄池主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智能喷射器。智能喷射器可将池底进行彻底冲洗,且可旋转喷射,定点冲洗。进一步地,所述调蓄池主体的底部设有排空泵,所述排空泵的管道伸入所述缓冲池廊道上部。排空泵可将集中在一侧的污泥或者污染较大的泥水混合物排到缓冲池廊道内,排到缓冲池廊道内的泥水混合物可经出水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地,所述调蓄池主体的一侧设置应急行洪廊道。可以是靠近进水管道的一侧,也可以为靠近出水管道的一侧,也可以灵活设置其位置。后期雨水量太多,调蓄池主体内已达到最高水位无法蓄水,后期较为干净的雨水可直接通过应急行洪廊道排入受纳水体。进一步地,所述应急行洪廊道与缓冲池廊道之间设置水力自动闸门,所述应急行洪廊道的下部设置应急行洪出水管。当调蓄池主体的水位到达最高水位后无法继续蓄水时,液动旋转堰门关闭,缓冲池廊道中的水位继续升高,浮箱室进水后水位升高,带动连杆转动,水力自动闸门开启,后期较为干净的雨水直接通过应急行洪廊道下部的应急行洪出水管排入受纳水体,完成泄洪。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面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面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上清液重力出流的初雨调蓄池,包括调蓄池1,调蓄池1由挡流板2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缓冲池廊道3,另一部分为调蓄池主体4,挡流板2与整个调蓄池1的顶部平齐,挡流板2的上部设置一条或多条过水通道5,过水通道5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也可以为圆柱体,也可以按需要设计成其他形状,过水通道5上设置格栅51,格栅51可以为自清洗水平格栅51,格栅51前设置液动旋转堰门52;挡流板2也可以低于调蓄池1的外墙,外墙的上部整体可作为过水通道5,也可以在外墙上另外开设过水通道5。调蓄池主体4的侧面上端开设上清液出水口6,上清液出水口6的入口前设置电动阀门61,上清液出水口6的底部标高高于受纳水体的洪水位标高,受纳水体可以为自然水体,也可以为自建水池,还可以为污水处理厂水处理构筑物水体,上清液出水口6与电动阀门61的位置要视调蓄池主体4内上清液水位的判定位置设定;上清液出水口6的出口与上清液出水管道连接。缓冲池廊道3相对的两侧面下部对应设置进水管道31和出水管道32,进水管道31接入上游的雨水,出水管道32外接污水处理厂的进水管,出水管道32入口处可设置限流闸门控制雨水输出流量。调蓄池主体4的底部设置1个智能喷射器7,智能喷射器7的个数视喷射覆盖面设定,智能喷射器7可自动控制喷水,且可旋转喷射,将池底进行彻底冲洗,若有未冲洗干净的角落,还可以定点喷射冲洗。调蓄池主体4的一侧设置应急行洪廊道8,可选择靠近进水管道31处的一侧,应急行洪廊道8与缓冲池廊道3之间设置水力自动闸门81,水力自动闸门81包括闸门811和旁边的浮箱室812,闸门811和浮箱室812通过连杆连通,浮箱室812与缓冲池廊道3之间设有进水孔连通,且浮箱室812的水位高于调蓄池主体4的进水水位,应急行洪廊道8的下部设置应急行洪出水管82。如图1和图2所示,调蓄池主体4底部靠近挡流板2处设有排空泵9,排空泵9的管道伸入缓冲池廊道3,电动阀门61将上清液出水口6的入口拦截,待调蓄池主体4内的雨水沉淀之后形成上清液,需要排出时全部打开,液动旋转堰门52在调蓄池主体内的雨水进行沉淀时处于关闭状态,水力自动闸门81在泄洪时自动开启将应急行洪廊道8和缓冲池廊道3连通。如图1和图3所示,调蓄池主体4为地埋式,通过上清液出水口6连接管道通入受纳水体,上清液出水口6的底部标高高于受纳水体的最高水位,智能喷射器7的喷嘴朝向挡流板2,调蓄池主体4的底部形成坡度,坡度朝向挡流板2,方便智能喷射器7冲刷池底,过水通道5设在挡流板2的上部,过水通道5处设置格栅51,格栅51前设置液动旋转堰门52。图1、图2或图3中的箭头所示方向为雨水流动方向。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方式如下:雨天时,被上游截流的初雨由进水管道31进入缓冲池廊道3,由出水管道32排向污水处理厂处理;当液位继续升高,没过出水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清液重力出流的初雨调蓄池,包括调蓄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池(1)由挡流板(2)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缓冲池廊道(3),另一部分为调蓄池主体(4),所述挡流板(2)的上部将所述缓冲池廊道(3)和所述调蓄池主体(4)连通,所述调蓄池主体(4)的侧面上端开设上清液出水口(6),所述上清液出水口(6)的入口前设置电动阀门(61),所述上清液出口(6)的底部标高高于受纳水体的洪水位标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清液重力出流的初雨调蓄池,包括调蓄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池(1)由挡流板(2)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缓冲池廊道(3),另一部分为调蓄池主体(4),所述挡流板(2)的上部将所述缓冲池廊道(3)和所述调蓄池主体(4)连通,所述调蓄池主体(4)的侧面上端开设上清液出水口(6),所述上清液出水口(6)的入口前设置电动阀门(61),所述上清液出口(6)的底部标高高于受纳水体的洪水位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清液重力出流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池廊道(3)相对的两侧面下部对应设置进水管道(31)和出水管道(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清液重力出流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2)上端与调蓄池(1)的外墙平齐,所述挡流板(2)的上部设置过水通道(5)将所述缓冲池廊道(3)和所述调蓄池主体(4)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清液重力出流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2)的上端低于调蓄池(1)的外墙,外墙的上部整体可作为过水通道(5),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习洪,张享,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