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原水网区农田面源污染全过程生态控制网络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平原水网区农田面源污染全路径生态控制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农田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统计资料,我国目前各种农田作物对氮肥、钾肥和磷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仅有40~50%、30~40%和10~20%,喷施的农药有40~60%降落到地面。这些未被利用且残存在土壤中的农业投入品在降雨或灌溉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地下渗漏等途径进入河流湖库,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当前水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根据农田面源污染的“源—流—汇”三个发生与发展阶段,农田面源污染治理的总体思路应从源头、过程和终端三个阶段进行逐级控制。其中,因面源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过程复杂及影响因素多样,过程控制是农田业面源污染治理中最复杂、最困难的控制阶段。农田面源污染过程控制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农田生态系统内部分或全部“有用”污染物质的资源化再利用,主要技术包括生态田埂、生物篱、生态拦截缓冲带等;二是针对一些难以有效进行物理拦截的农田面源污染物,建设生态沟渠、生态水塘系统、人工湿地等生态工程,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联合作用,最大化的去除难减量化的农田面源污染物。因此,为了最大化削减流失过程中的农田面源污染物,应最大程度地在以上两个环节中布设相关的生态技术措施。但现有的针对农田面源污染过程控制的生态技术布设,大多只是针对农田面源污染从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原水网区农田面源污染全过程生态控制网络体系,包括田块、生态田埂、生态沟渠、生态水塘、森林湿地、河流、滨岸植被缓冲带、前置库、湖泊或水库,其中,所述的田块之间布设生态田埂,所述田块的排水通过田块排水口进入所述生态沟渠,最后经过所述生态沟渠的末端后,经过所述生态水塘和所述森林湿地进入所述河流,所述河流两岸营造所述滨岸植被缓冲带,汇入湖泊、水库或河流末端设置的所述前置库,或直接汇入湖泊或水库,或者返回所述生态水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原水网区农田面源污染全过程生态控制网络体系,包括田块、生态田埂、生态沟渠、生态水塘、森林湿地、河流、滨岸植被缓冲带、前置库、湖泊或水库,其中,所述的田块之间布设生态田埂,所述田块的排水通过田块排水口进入所述生态沟渠,最后经过所述生态沟渠的末端后,经过所述生态水塘和所述森林湿地进入所述河流,所述河流两岸营造所述滨岸植被缓冲带,汇入湖泊、水库或河流末端设置的所述前置库,或直接汇入湖泊或水库,或者返回所述生态水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控制网络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沟渠优选包括生态农沟、生态斗沟、生态支渠、生态干渠的至少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的生态沟渠为生态农沟、生态斗沟、生态支渠、生态干渠,且所述田块的排水通过田块排水口进入生态沟渠的次序为依次进入生态农沟、生态斗沟、生态支渠、生态干渠;其中,所述生态农沟和所述生态斗沟采用土质沟底的倒梯形沟槽,沟底种植根系发达、吸污能力强、耐水湿的植物;所述生态支渠和生态干渠的横断面均为倒梯形;优选地,所述生态沟渠为生态农沟、生态斗沟、生态支渠,且将原有所述生态干渠的末端挖大、挖深而成形成生态水塘,其中所述生态水塘的塘底基质为土壤、砂、煤灰渣、砾石等,塘周边种植沉水植物和水生植物,塘坡采用浆砌混凝土;优选地,所述生态沟渠为生态农沟、生态斗沟、生态支渠,且生态水塘扩展、挖大而成森林湿地,其中所述森林湿地的基质材料为原有土壤,种植耐水湿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护坡采用不填缝浆砌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控制网络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控制网络体系中,还设置有混凝土制六角形空心块;所述混凝土制六角形空心块的下部填充耕作土、上部摊铺碎石,混凝土制六角形空心块的内种植耐水湿植物;其中,所述混凝土制六角形空心块为设置于所述生态农沟、生态斗沟、生态支渠、生态干渠中;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制六角形空心块铺设于所述生态农沟和所述生态斗沟的沟壁;以及铺设于所述生态支渠和生态干渠的渠壁和渠底,所述生态农沟和所述生态斗沟的渠底和渠壁常水位以下的混凝土制六角形空心块内种植水生植物,渠壁常水位以上的混凝土制六角形空心块内种植耐水湿灌草植物,并间隔一段距离设置拦水坝;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制六角形空心块还设置于田块排水口汇入生态农沟口、生态农沟汇入生态斗沟口、生态斗沟汇入生态支渠口、生态支渠口汇入生态干渠口、生态干渠口汇入生态水塘、森林湿地、森林湿地汇入河流口、河流汇入前置库口、前置库汇入湖库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控制网络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田埂,包括利用田埂两侧田块的土对原有田埂进行加固、加高、加宽建设,并栽植根系发达、固土效果好、吸污能力强的低矮灌草植物或经济作物;其中,所述的田块排水口布设在生态田埂上,位于所述田块内侧布设插板式水闸,所述闸门后铺设混凝土制六角形空心块并种植吸污能力强、耐水湿的植物;所述的滨岸植被缓冲带包括坡脚至常水位的土工网植物护坡、常水位至坡顶的乔灌草复合配置植物带,所述的土工网植物护坡的植物材料选用根系发达、吸污能力强的沉水植物、浮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锋,许华森,汪庆兵,陈光才,单奇华,潘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