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田田间管理机,能完成多重任务的具有同辙转向功能的田间管理机械,插秧时有运苗的功能,消灭病虫害时有喷雾的功能,减轻对农田秧苗的损伤,提高作物产量时有扬肥施肥的功能,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紧凑灵活、重量轻便、各种地况适应性强,机械生产和维护成本低廉,填补了水田田间管理机械领域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田田间管理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田田间管理机。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多功能的农业机械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水田作物,需要一种拥有同辙转向功能的同时能完成多重任务的田间管理机械,插秧时需要有运苗的功能,消灭病虫害需要有喷雾的功能,减轻对农田秧苗的损伤,提高作物产量需要有扬肥施肥的功能,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款能完成此类综合任务的高效水田田间管理机械。现有的水田机械功能单一,功能转化不便捷,难以维护,车身重量大,压地压苗严重,各种地况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田田间管理机,能完成多重任务的具有同辙转向功能的田间管理机械,插秧时有运苗的功能,消灭病虫害时有喷雾的功能,减轻对农田秧苗的损伤,提高作物产量时有扬肥施肥的功能,并且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紧凑灵活、重量轻便、各种地况适应性强,机械生产和维护成本低廉,填补了水田田间管理机械领域的空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由机械行走系统,喷杆喷雾系统,扬肥施肥系统,运苗系统四大系统组成。水田田间管理机最大功用就是实现了同辙转向和一机多能一机多用,解决了水田田间管理的机械化应用难题,减轻对农田秧苗的损伤,实现肥料和农药的减施增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农药的喷洒效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节本增效,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提高粮食产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水田田间管理机由:发动机、方向盘、变速箱、铰接式转向机构、铰链接头、液压马达、液泵、液罐、喷杆架、车轮、传动立轴、传动轴、扬肥器、肥箱、施肥器、带差速锁传动桥、液压油缸、前车架、后车架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该产品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操作维护保养简单,各应用系统间模块化快速转换,适用于各种恶劣地块,使用范围广,铰接式转向机构铰接转向点位于前后带差速锁传动桥的几何中心位置,转向可以实现同辙转向,铰接式车体可以实现2轴和3轴的车型,采用全轮驱动,且每个轴上都配有差速锁,采用多轮胎,接地比压小,保证车辆在松软和潮湿土壤地面的通过性和稳定性以及喷雾作业时的耐蚀性,车体主要采用整体结构和耐腐蚀材料,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在机械行走系统中,发动机与变速箱配合,变速箱与分动器配合,分动器与前后带差速锁传动桥配合,动力由发动机传递给变速箱,由变速箱通过传动轴传递给分动器,由分动器通过传动轴传递给前后带差速锁传动桥,从而来实现驱动行走,通过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变化两轮驱动或四轮驱动模式,前后轮驱动并附有前后百分之百起作用的差速器锁,可实现两轮驱动,四轮驱动,四驱加前后桥差速锁锁止,转向是由方向盘控制液压油缸来推动位于前后带差速锁传动桥的几何中心位置的铰接式转向机构来实现转向,铰接式车体的关键在连接前后两个部分的铰接器,其原理类似于万向节。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车架,前一部分布置发动机及其操作系统、驾驶室;后一部分布置车斗,通过铰链接头将动力部分与载货部分连接起来,铰链接头直接与前车架或者后车架相连,接入垂直铰链和水平铰链后使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性能:一部分可以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另一部分向左或向右回转成45度角,甚至是“折叠”在一起,由于铰接式转向机构铰接转向点位于前后带差速锁传动桥的几何中心位置,前车架和后车架在执行转向时操作与同一个转向圆相切,前后车架运行轨迹相同,转向可以实现同辙转向,另外,前后车架都可以在垂直于公共纵轴的平面内绕公共纵轴作独立的无限制转动。特别是它完全消除了作用在车架上的扭转载荷,因此可以提高整个结构的可靠性,不象普通车体结构在无路条件下工作时,车架要承受很大的沿轴向的载荷;特殊的悬挂装置以及独特的转向架可以使车体在路面差、气候恶劣的条件下正常行驶,使得车辆能够在崎岖地带行驶而不会对悬架装置有过高的要求。由于铰接式车体转弯时两部分车架形成折叠角,使得车体外轮廓转弯半径减小,而内轮廓转弯半径加大,这样使得其可以在狭窄的通道内通行;车身的两部分能相对于公共纵轴转动,可以明显地减少车轮在悬架系统垂直方向跳动;铰接式车体可以实现2轴和3轴的车型,采用全轮驱动,且每个轴上都配有差速锁,采用多轮胎,接地比压小,保证车辆在松软和潮湿土壤地面的通过性和稳定性以及喷雾作业时的耐蚀性,车体主要采用整体结构和耐腐蚀材料,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在喷杆喷雾系统中,液罐位于车体后方,通过预留模块化连接底座快捷连接,模块化快接的应用方便于各系统之间的相互转化,为减轻整机的重量和实现耐腐蚀采用铝合金的喷杆架,在喷杆架上安装喷雾喷头,由手动折叠的方式来实现喷杆的折叠与展开。在升降架上由液压油缸来实现喷杆架升降。在液压系统中,是由与发动机连接的液压油泵,液压油泵连接多路换向阀,再由多路换向阀连接液压油缸,来执行各部位的作业动作。液泵系统:是液泵与液压马达配合,由液压马达提供动力,液压油泵驱动液压马,带动液泵工作,药液的搅拌是通过液泵回流管路循环并与搅拌器配合,使药液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由液泵通过连接软管泵至分配器出,分配器通过连接软管输送至喷头处开始对农作物喷雾作业。在扬肥施肥系统中,将不需要使用的液罐和喷杆架卸下,减小整机重量不压地不伤地,扬肥器安装在车体后部,由液压马达提供动力,施肥器通过升降连接架与车体连接,由液压油缸控制施肥器的升降,扬肥器扬撒固态颗粒肥,施肥器可以施用液态肥和固态颗粒肥,按设定好的流量施入开沟器破土开沟的作业位置,施肥系统中施固态颗粒肥时,需将储存肥料的肥箱安装在施肥器上方,施液态肥时多数元器件可与喷杆喷雾系统中的元器件通用,包括液泵、分配器、液罐和连接软管。在运苗系统中,卸下液泵、喷杆架、液罐、扬肥器等不影响机器使用且与运苗无关的元器件,将铰接式转向机构后方的后车架上不影响机器使用且与运苗无关的附件全部卸下,然后在后车架上安装运苗托架。各系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铰接式转向机构后方的车体可以选用单轴、两轴或多轴的结构,整体多轴结构是为了增加承载量和减少压地伤地,保证车辆的通过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水田田间管理机喷雾状态的侧视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水田田间管理机扬肥状态的侧视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水田田间管理机施液态肥状态的侧视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水田田间管理机3轴车型的侧视图。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水田田间管理机3轴车型的仰视图。1-发动机2-方向盘3-变速箱4-铰接式转向机构5-铰链接头6-液压马达7-液泵8-液罐9-喷杆架10-车轮11-传动立轴12-传动轴13-扬肥器14-肥箱15-施肥器16-带差速锁传动桥17-液压油缸18-前车架19-后车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水田田间管理机由:发动机1、方向盘2、变速箱3、铰接式转向机构4、铰链接头5、液压马达6、液泵7、液罐8、喷杆架9、车轮10、传动立轴11、传动轴12、扬肥器13、肥箱14、施肥器15、带差速锁传动桥16、液压油缸17、前车架18、后车架19构成。本专利技术水田田间管理机其特征在于在机械行走系统中,发动机与变速箱配合,变速箱与分动器配合,分动器与前后带差速锁传动桥配合,动力由发动机(1)传递给变速箱(3),由变速箱(3)通过传动轴(12)传递给分动器,由分动器通过传动轴(12)传递给前后带差速锁传动桥(16),从而来实现驱动行走,通过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田田间管理机的技术方案是:由机械行走系统,喷杆喷雾系统,扬肥施肥系统,运苗系统四大系统组成;它主要由:发动机1、方向盘2、变速箱3、铰接式转向机构4、铰链接头5、液压马达6、液泵7、液罐8、喷杆架9、车轮10、传动立轴11、传动轴12、扬肥器13、肥箱14、施肥器15、带差速锁传动桥16、液压油缸17、前车架18、后车架19构成;在机械行走系统中,发动机与变速箱配合,变速箱与分动器配合,分动器与前后带差速锁传动桥配合,动力由发动机(1)传递给变速箱(3),由变速箱(3)通过传动轴(12)传递给分动器,由分动器通过传动轴(12)传递给前后带差速锁传动桥(16),从而来实现驱动行走,通过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变化两轮驱动或四轮驱动模式,前后轮驱动并附有前后百分之百起作用的差速器锁,可实现两轮驱动,四轮驱动,四驱加前后桥差速锁锁止,转向是由方向盘(2)控制液压油缸(17)来推动位于前后带差速锁传动桥(16)的几何中心位置的铰接式转向机构(4)来实现转向,铰接式车体的关键在连接前后两个部分的铰接器,其原理类似于万向节,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车架,前一部分布置发动机及其操作系统、驾驶室;后一部分布置车斗,通过铰链接头将动力部分与载货部分连接起来,铰链接头直接与前车架或者后车架相连,接入垂直铰链和水平铰链后使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性能:一部分可以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另一部分向左或向右回转成45度角,甚至是“折叠”在一起,由于铰接式转向机构(4)铰接转向点位于前后带差速锁传动桥(16)的几何中心位置,前车架(18)和后车架(19)在执行转向时操作与同一个转向圆相切,前后车架运行轨迹相同,转向可以实现同辙转向,另外,前后车架都可以在垂直于公共纵轴的平面内绕公共纵轴作独立的无限制转动,特别是它完全消除了作用在车架上的扭转载荷,因此可以提高整个结构的可靠性,不象普通车体结构在无路条件下工作时,车架要承受很大的沿轴向的载荷;特殊的悬挂装置以及独特的转向架可以使车体在路面差、气候恶劣的条件下正常行驶,使得车辆能够在崎岖地带行驶而不会对悬架装置有过高的要求,由于铰接式车体转弯时两部分车架形成折叠角,使得车体外轮廓转弯半径减小,而内轮廓转弯半径加大,这样使得其可以在狭窄的通道内通行;车身的两部分能相对于公共纵轴转动,可以明显地减少车轮在悬架系统垂直方向跳动;铰接式车体可以实现2轴和3轴的车型,采用全轮驱动,且每个轴上都配有差速锁,采用多轮胎,接地比压小,保证车辆在松软和潮湿土壤地面的通过性和稳定性以及喷雾作业时的耐蚀性,车体主要采用整体结构和耐腐蚀材料,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田田间管理机的技术方案是:由机械行走系统,喷杆喷雾系统,扬肥施肥系统,运苗系统四大系统组成;它主要由:发动机1、方向盘2、变速箱3、铰接式转向机构4、铰链接头5、液压马达6、液泵7、液罐8、喷杆架9、车轮10、传动立轴11、传动轴12、扬肥器13、肥箱14、施肥器15、带差速锁传动桥16、液压油缸17、前车架18、后车架19构成;在机械行走系统中,发动机与变速箱配合,变速箱与分动器配合,分动器与前后带差速锁传动桥配合,动力由发动机(1)传递给变速箱(3),由变速箱(3)通过传动轴(12)传递给分动器,由分动器通过传动轴(12)传递给前后带差速锁传动桥(16),从而来实现驱动行走,通过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变化两轮驱动或四轮驱动模式,前后轮驱动并附有前后百分之百起作用的差速器锁,可实现两轮驱动,四轮驱动,四驱加前后桥差速锁锁止,转向是由方向盘(2)控制液压油缸(17)来推动位于前后带差速锁传动桥(16)的几何中心位置的铰接式转向机构(4)来实现转向,铰接式车体的关键在连接前后两个部分的铰接器,其原理类似于万向节,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车架,前一部分布置发动机及其操作系统、驾驶室;后一部分布置车斗,通过铰链接头将动力部分与载货部分连接起来,铰链接头直接与前车架或者后车架相连,接入垂直铰链和水平铰链后使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性能:一部分可以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另一部分向左或向右回转成45度角,甚至是“折叠”在一起,由于铰接式转向机构(4)铰接转向点位于前后带差速锁传动桥(16)的几何中心位置,前车架(18)和后车架(19)在执行转向时操作与同一个转向圆相切,前后车架运行轨迹相同,转向可以实现同辙转向,另外,前后车架都可以在垂直于公共纵轴的平面内绕公共纵轴作独立的无限制转动,特别是它完全消除了作用在车架上的扭转载荷,因此可以提高整个结构的可靠性,不象普通车体结构在无路条件下工作时,车架要承受很大的沿轴向的载荷;特殊的悬挂装置以及独特的转向架可以使车体在路面差、气候恶劣的条件下正常行驶,使得车辆能够在崎岖地带行驶而不会对悬架装置有过高的要求,由于铰接式车体转弯时两部分车架形成折叠角,使得车体外轮廓转弯半径减小,而内轮廓转弯半径加大,这样使得其可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航,
申请(专利权)人:陈志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