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型支承垫,其包含有一吸震部,于该吸震部的两端相互平行设置有两支撑板,于两支撑板间设置有至少一呈连续弯折的抗拔钢索,而由此构成一种可避免因过大的垂直向地震能量而产生分离或错位,并能提高刚度及阻尼防震效益的智能型支承垫。
Intelligent support pa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type bearing pad, which comprises a shock-absorbing unit, in the earthquake of parallel suction at both ends is provided with two support plates, two supporting plates are arranged between at least a continuous bending pull cable, and thus constitute a can avoid excessive vertical the seismic energy and produce a separation or dislocation, and can improve the intelligent bearing stiffness and damping shock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承垫,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型支承垫。
技术介绍
为防止地震造成的破坏,于现有的建筑物、桥梁或机器等大型物体上,大都会设置有具吸震及隔震效果的支承垫,来吸收地震时所产生的能量与震动,如美国第5,655,756号专利(以下简称为参考文献)即揭示一种现有的支承垫结构,该参考文献的支承垫(LeadRubberBearing,LRB,铅心橡胶支承垫)主要包含有一核心柱,于该核心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支撑板,而两支撑板分别固设于地面及一大型物体上,并于两支撑板间设置有多个间隔交错设置的金属层及橡胶层,当地震发生时,可通过交错设置的橡胶层、金属层及核心柱的变形来达到吸震的效果,进而降低地震所产生的伤害。然而,现有如参考文献的支承垫,其虽可有效吸收横向的地震能量,但无法有效地抵抗垂直方向的地震能量,尤其是当地震的垂直向能量较大时,容易造成核心柱与两支撑板相互分离或错位,如此不仅能降低支承垫整体的吸震效果,更会造成支承垫的损坏,而无法提供应有的吸震功能,诚有加以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基于现有支承垫结构与使用上的缺陷,经过不断的试验与研究,终于发展出一种可解决现有问题的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支承垫,其可避免支承垫因过大的垂直向地震能量而产生分离或错位的情况,可提高支承垫整体的刚度及阻尼的防震效益,并提供支承垫抗垂直向的拉拔效果,以达到提高支承垫结构稳定性与整体实用性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型支承垫,其包含有:一吸震部;两支撑板,分别设于该吸震部的两端且相互平行设置,其分别为一第一支撑板及一第二支撑板;以及至少一呈连续弯折地设置于两支撑板之间的抗拔钢索。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可通过抗拔钢索的设置,提供支承垫一份良好的抵抗垂直向拉拔力量的效果,以避免支承垫的吸震部与支撑板在地震过程中因垂直向地震能量过大而产生分离或错位的情形,而能增加支承垫整体的刚度及阻尼效果,并提高支承垫的恢复能力(recentering),以提升支承垫整体结构稳定性及整体实用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四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五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六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七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八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九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十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十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十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十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十四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十五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十六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十七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十八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9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十九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30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十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0吸震部20,20A第一支撑板202,202A转折环22,22A第二支撑板222,222A转折环30抗拔钢索。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以安装于建筑物、桥梁、机器或仪器设备等物体上的智能型支承垫,请配合参看如图1所示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支承垫主要包含有一吸震部10、两支撑板20,22及至少一抗拔钢索30,其中该吸震部10可为如台湾申请第103143861、104215675号等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垫的核心柱或滑动柱、台湾申请第104130465号等的自调适支承垫的核心柱、现有铅心橡胶支承垫的核心柱或台湾申请第100145286号等的摩擦复摆或单摆隔震器的吸震结构等,其可通过摩擦、变形、平面或弧面移动而达到吸震效果,均包含于本申请吸震部10的范畴,吸震部10的截面可呈圆形、长方形、方形及其他任何可能的几何形状,本专利技术不加以限制,该两支撑板20,22分别设于该吸震部10的两端且相互平行设置,其分别为一第一支撑板20及一第二支撑板22,两支撑板20,22可呈圆形、长方形、方形及其他任何可能的几何形状,其分别可与地面及建筑物、桥梁或机器等大型物体或仪器设备等小型物体相结合,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本申请的支撑板20,22可呈方形,另外支撑板20,22的面积大于吸震部10的截面积,且支撑板20,22的形状可与吸震部10的截面形状相同或不同。该至少一抗拔钢索30分别呈连续弯折地设置于两支撑板20,22之间,其可由记忆合金(shapememoryalloy)或钢索所制成,通过抗拔钢索30的设置,可提供支承垫一份良好的抵抗垂直向拉拔力量的效果,以避免支承垫的吸震部10与支撑板20,22在地震过程中因垂直向地震能量过大而产生分离或错位的情形,而能增加支承垫整体的刚度及阻尼效果,并提高支承垫的恢复能力(recentering)。又于本专利技术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于两支撑板20,22相对的侧面上可另设置有多个转折环202,222,并设置一条连续地穿过两支撑板20,22上转折环202,222的抗拔钢索30,其中两支撑板20,22上可分别设置有四个转折环202,222,而第一支撑板20的转折环202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20的近端角处,而第二支撑板22的转折环222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22侧边的中间部位,如此该抗拔钢索30可由第一支撑板20位于一端角的转折环202穿过后向下延伸穿过第二支撑板22相对应侧边的中间部位的转折环222后再向上延伸而穿过第一支撑板20相邻端角的转折环202,如此依序穿过第一、二支撑板20,22上的转折环202,222,并使抗拔钢索30两端相互连接,而于支承垫的各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呈V字形弯折的抗拔段。请配合参看图2,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两支撑板20,22上分别设置有四个转折环202,222,第一支撑板20的转折环202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20侧边的中间部位,第二支撑板22的转折环222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22的近端角处,如此该抗拔钢索30可由第二支撑板22位于一端角的转折环222穿过后向上延伸穿过第一支撑板20相对应侧边的中间部位的转折环202后再向下延伸而穿过第二支撑板22相邻端角的转折环222,如此依序穿过第一、二支撑板20,22上的转折环202,222,并使抗拔钢索30两端相互连接,而于支承垫的各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呈倒V字形弯折的抗拔段。请配合参看图3,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两支撑板20,22上分别设置有八个转折环202,222,第一、二支撑板20,22的转折环202,222分别位于侧边的中间部位及近端角处,而两支撑板20,22间则设有两条抗拔钢索30,其中一条抗拔钢索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型支承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吸震部;两支撑板,分别设于该吸震部的两端且相互平行设置,其分别为一第一支撑板及一第二支撑板;以及至少一条呈连续弯折地设置于两支撑板之间的抗拔钢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支承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吸震部;两支撑板,分别设于该吸震部的两端且相互平行设置,其分别为一第一支撑板及一第二支撑板;以及至少一条呈连续弯折地设置于两支撑板之间的抗拔钢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支承垫,其中两支撑板的面积大于吸震部的截面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支承垫,其中两支撑板的形状与吸震部的截面形状相同。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支承垫,其中两支撑板的形状与吸震部的截面形状不相同。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支承垫,其中两支撑板的形状与吸震部的截面形状相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支承垫,其中两支撑板的形状与吸震部的截面形状不相同。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型支承垫,其中于两支撑板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转折环,该至少一条的抗拔钢索分别连续地穿过两支撑板上的转折环。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型支承垫,其中两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四个转折环,两支撑板间设置有一条抗拔钢索,该抗拔钢索于支承垫的各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呈V字形弯折的抗拔段。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型支承垫,其中于两支撑板上分别设置
\t有四个转折环,两支撑板间设置有一条抗拔钢索,该抗拔钢索于支承垫的各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呈倒V字形弯折的抗拔段。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型支承垫,其中两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八个转折环,于两支撑板间则设有两条抗拔钢索,两条抗拔钢索于支承垫的各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呈V字形及倒V字形弯折的抗拔段,而两抗拔钢索的抗拔段则呈相交错起伏配置。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型支承垫,其中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四个转折环,而第二支撑板上则设置有两个转折环,而两支撑板间则设有两条抗拔钢索,两抗拔钢索分别于支承垫的两侧形成一倒三角形的环绕形态。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型支承垫,其中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两个转折环,而第二支撑板上则设置有四个转折环,而两支撑板间则设有两条抗拔钢索,两抗拔钢索分别于支承垫的两侧形成一三角形的环绕形态。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型支承垫,其中两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四个转折环,而两支撑板间则设有两条抗拔钢索,两抗拔钢索分别于支承垫的两侧形成一呈方形或长方形且对角线交叉状态的环绕于吸震部。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型支承垫,其中两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四个转折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崇兴,
申请(专利权)人:蔡崇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