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侴乔力专利>正文

回热型余热蒸汽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88518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0 13:41
一种回热型余热蒸汽锅炉:集成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回热器、汽汽引射器;利用圆环分布垂直加热管簇内侧的升膜蒸发,与中央圆柱下降通道所形成的虹吸循环,强化传热以及防止结垢;利用回热器一方面提高所产水蒸汽压力;另一方面提高装置的余热利用率;实现圆环分布垂直加热管簇外侧的垂直冲刷,以强化润滑油等高粘度余热介质的传热;利用蒸汽管网余压驱动汽汽引射器热压缩水蒸汽,实现高效、简单的回热型余热蒸汽锅炉。

Regenerative type waste heat steam boiler

A heat regenerative heat recovery steam boiler: integrated pipe siphon circulating counterflow heating rising film evaporator, heat exchanger, steam ejector; with the ring distribution of vertical heating pipe cluster inside of the rising film evaporation, and decreased the central cylinder formed by siphon circulation channels, strengthen heat transfer and prevent fouling by back; on the one hand to improve the heat produced by the water vapor pressure;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heat recovery device on the other hand; realiz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vertical erosion ring heating tube cluster outside, to strengthen the heat transfer medium high viscosity lubricating oil heat; pressure driven steam ejector heat steam compression using steam pipe network, to achieve heat type of waste heat steam boiler efficient and si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各种形式余热直接产生水蒸汽的回热型余热蒸汽锅炉。(二)
技术介绍
当利用发动机的套缸循环冷却水或空压机的循环冷却润滑油等工业余热,来驱动余热锅炉产生水蒸汽时:1、余热介质只能回收高温显热,所产水蒸汽饱和温度以下的显热无法有效回收。2、为提高所产水蒸汽的饱和压力,可设置循环泵驱动软化补水在逆流换热器与汽包之间循环流动,以利用套缸循环冷却水逆流加热补充软化水,使其升膜蒸发后再送至汽包内分离;不仅需要换热器、汽包、循环泵等多台设备投资,而且需要增加电耗,从而延长项目回收期。3、许多高粘度的余热介质如润滑油等,在管壳换热器中不可流经管内侧,否则其换热效果奇差,难以实现有效热回收。因此针对上述三种情况,决定了工业余热回收市场,需要一种回热彻底、设备简化、无需耗电、传热强化、直接产生水蒸汽的余热蒸汽锅炉。(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系统集成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回热器、汽汽引射器;利用圆环分布垂直加热管簇内侧的升膜蒸发,与中央圆柱下降通道所形成的虹吸循环,强化传热以及防止结垢;利用回热器一方面提高所产水蒸汽压力;另一方面提高装置的余热利用率;实现圆环分布垂直加热管簇外侧的垂直冲刷,以强化润滑油等高粘度余热介质的传热;利用蒸汽管网余压驱动汽汽引射器热压缩水蒸汽,实现高效、简单的回热型余热蒸汽锅炉。按照附图1所示的回热型余热蒸汽锅炉,其由1-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1-余热介质进口;1-2-分离腔;1-3-圆环分布垂直虹吸加热管簇;1-4-分流腔;1-5-余热介质出口;1-6-软化补水进口;1-7-水蒸汽出口;1-8-圆柱空间虹吸下降通道;2-余热介质;3-液位开关;4-软化补水流量调节阀;5-水蒸汽压缩机;6-压力开关;7-温度开关;8-高压水蒸汽;9-回热器组成,其特征在于: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壳程的顶部余热介质进口1-1、中部圆环分布垂直虹吸加热管簇1-3和圆柱空间虹吸下降通道1-8的外侧、底部余热介质出口1-5,组成余热介质放热回路;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管程的底部软化补水进口1-6、底部分流腔1-4、中部圆环分布垂直虹吸加热管簇1-3和圆柱空间虹吸下降通道1-8的内侧、顶部分离腔1-2、顶部水蒸汽出口1-7,组成软化补水的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回路,其中圆环分布垂直虹吸加热管簇1-3为圆环分布、垂直设置的管簇,中央设置一个圆柱空间虹吸下降通道1-8,而管簇内壁的多个圆柱空间设为虹吸上升通道,虹吸下降通道与虹吸上升通道的流通面积大致相等;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的外壳为垂直设置的圆柱面;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管程上部内壁设置液位开关3,依据软化补水水位信号闭环控制软化补水流量调节阀4的开度;软化补水流量调节阀4的进口通过管道连接回热器9的软化补水侧出口,而其出口则通过管道连接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管程底部软化补水进口1-6,组成软化补水回热与流量调节回路;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壳程底部余热介质出口1-5,通过管道连接回热器9的余热介质侧,组成余热介质放热回路;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管程顶部水蒸汽出口1-7通过管道连接水蒸汽压缩机5,组成水蒸汽压缩回路;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管程顶部分离腔1-2内壁设置压力开关6和温度开关7各一只,底部分流腔1-4内壁设置温度开关7一只;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壳程的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各设置一只温度开关7。水蒸汽压缩机5为热压缩式汽汽引射器5,高压水蒸汽8流经其进汽口并由喷嘴高速喷出,所形成的负压通过其引射口引射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管程顶部产生的水蒸汽,并混合、扩压成为中压、中温水蒸汽,经其出汽口流出。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是液态余热介质2与软化补水的换热器,或是气态余热介质2与软化补水的换热器,或是废蒸汽2与软化补水的换热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结合附图1说明如下:1、机械压缩输出水蒸汽的回热型余热蒸汽锅炉:余热介质2从上至下流经余热介质进口1-1、圆环分布垂直虹吸加热管簇1-3和圆柱空间虹吸下降通道1-8的外侧、余热介质出口1-5、回热器9的余热介质侧,以提供余热热量;通过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壳程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各设置一只温度开关7之间的差值,以控制余热介质2的流量。液位开关3通过软化补水流量调节阀4控制软化补水从下至上流经回热器9的软化补水侧、软化补水进口1-6、分流腔1-4、圆环分布垂直虹吸加热管簇1-3和圆柱空间虹吸下降通道1-8的内侧、分离腔1-2、水蒸汽出口1-7,然后以逆流方式被加热而升膜蒸发、比重减小,在中央圆柱虹吸下降通道1-8中,由于软化补水的温度相对较低、比重较大,因此受重力作用下沉,从而形成驱动强化传热的虹吸循环。所产生的水蒸汽被水蒸汽压缩机5压缩、输出;而管程顶部分离腔1-2内壁设置的压力开关6和温度开关7共同控制水蒸汽压缩机5的流量。2、热压缩输出水蒸汽的回热型余热蒸汽锅炉:余热介质2从上至下流经余热介质进口1-1、圆环分布垂直虹吸加热管簇1-3和圆柱空间虹吸下降通道1-8的外侧、余热介质出口1-5、回热器9的余热介质侧,以提供余热热量;通过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壳程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各设置一只温度开关7之间的差值,以控制余热介质2的流量。液位开关3通过软化补水流量调节阀4控制软化补水从下至上流经回热器9的软化补水侧、软化补水进口1-6、分流腔1-4、圆环分布垂直虹吸加热管簇1-3和圆柱空间虹吸下降通道1-8的内侧、分离腔1-2、水蒸汽出口1-7,然后以逆流方式被加热而升膜蒸发、比重减小,在中央圆柱虹吸下降通道1-8中,由于软化补水的温度相对较低、比重较大,因此受重力作用下沉,从而形成驱动强化传热的虹吸循环。所产生的水蒸汽被热压缩式汽汽引射器5压缩、输出;而管程顶部分离腔1-2内壁设置的压力开关6和温度开关7共同控制热压缩式汽汽引射器5的流量。所产生的n份水蒸汽在热压缩式汽汽引射器5中,由流经其中的1份高压水蒸汽8引射后扩压,以调制成为n+1份中压、中温水蒸汽,以通过热压缩方式输出。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技术优势如下:(1)系统集成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回热器、汽汽引射器;(2)利用圆环分布垂直加热管簇内侧的升膜蒸发,与中央圆柱下降通道所形成的虹吸循环,强化传热以及防止结垢;替代循环泵驱动软化补水的逆流加热、升膜蒸发,节省循环泵投资与电耗;同时也方便管簇内侧的机械清洗;(3)利用回热器一方面提高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的进口水温,以提高所产水蒸汽压力;另一方面降低余热介质的出口温度,以提高装置的余热利用率;(4)实现圆环分布垂直加热管簇外侧的垂直冲刷,以强化润滑油等高粘度余热介质的传热;(5)利用蒸汽管网余压驱动汽汽引射器热压缩水蒸汽,实现1份高压水蒸汽调制出n+1份中压蒸汽的蒸汽倍增功能,以节省水蒸汽压缩机投资与电耗,实现高效、简单的回热型余热蒸汽锅炉。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技术优势如下:系统集成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回热器、汽汽引射器;利用圆环分布垂直加热管簇内侧的升膜蒸发,与中央圆柱下降通道所形成的虹吸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回热型余热蒸汽锅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热型余热蒸汽锅炉,其由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余热介质进口(1‑1);分离腔(1‑2);圆环分布垂直虹吸加热管簇(1‑3);分流腔(1‑4);余热介质出口(1‑5);软化补水进口(1‑6);水蒸汽出口(1‑7);圆柱空间虹吸下降通道(1‑8);余热介质(2);液位开关(3);软化补水流量调节阀(4);水蒸汽压缩机(5);压力开关(6);温度开关(7);高压水蒸汽(8);回热器(9)组成,其特征在于: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壳程的顶部余热介质进口(1‑1)、中部圆环分布垂直虹吸加热管簇(1‑3)和圆柱空间虹吸下降通道(1‑8)的外侧、底部余热介质出口(1‑5),组成余热介质放热回路;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管程的底部软化补水进口(1‑6)、底部分流腔(1‑4)、中部圆环分布垂直虹吸加热管簇(1‑3)和圆柱空间虹吸下降通道(1‑8)的内侧、顶部分离腔(1‑2)、顶部水蒸汽出口(1‑7),组成软化补水的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回路,其中圆环分布垂直虹吸加热管簇(1‑3)为圆环分布、垂直设置的管簇,中央设置一个圆柱空间虹吸下降通道(1‑8),而管簇内壁的多个圆柱空间设为虹吸上升通道,虹吸下降通道与虹吸上升通道的流通面积大致相等;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的外壳为垂直设置的圆柱面;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管程上部内壁设置液位开关(3),依据软化补水水位信号闭环控制软化补水流量调节阀(4)的开度;软化补水流量调节阀(4)的进口通过管道连接回热器(9)的软化补水侧出口,而其出口则通过管道连接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管程底部软化补水进口(1‑6),组成软化补水回热与流量调节回路;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壳程底部余热介质出口(1‑5),通过管道连接回热器(9)的余热介质侧,组成余热介质放热回路;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管程顶部水蒸汽出口(1‑7)通过管道连接水蒸汽压缩机(5),组成水蒸汽压缩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热型余热蒸汽锅炉,其由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余热介质进口(1-1);分离腔(1-2);圆环分布垂直虹吸加热管簇(1-3);分流腔(1-4);余热介质出口(1-5);软化补水进口(1-6);水蒸汽出口(1-7);圆柱空间虹吸下降通道(1-8);余热介质(2);液位开关(3);软化补水流量调节阀(4);水蒸汽压缩机(5);压力开关(6);温度开关(7);高压水蒸汽(8);回热器(9)组成,其特征在于: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壳程的顶部余热介质进口(1-1)、中部圆环分布垂直虹吸加热管簇(1-3)和圆柱空间虹吸下降通道(1-8)的外侧、底部余热介质出口(1-5),组成余热介质放热回路;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管程的底部软化补水进口(1-6)、底部分流腔(1-4)、中部圆环分布垂直虹吸加热管簇(1-3)和圆柱空间虹吸下降通道(1-8)的内侧、顶部分离腔(1-2)、顶部水蒸汽出口(1-7),组成软化补水的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回路,其中圆环分布垂直虹吸加热管簇(1-3)为圆环分布、垂直设置的管簇,中央设置一个圆柱空间虹吸下降通道(1-8),而管簇内壁的多个圆柱空间设为虹吸上升通道,虹吸下降通道与虹吸上升通道的流通面积大致相等;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的外壳为垂直设置的圆柱面;管内虹吸循环逆流加热升膜蒸发器(1)管程上部内壁设置液位开关(3),依据软化补水水位信号闭环控制软化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侴乔力陈江侴雨宏魏蔚
申请(专利权)人:侴乔力陈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