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8419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6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轮;一至多个第一槽轮机构;一至多个第二槽轮机构;第一支撑轴,其一端设置有一至多个第一槽轮机构,槽轮机构连接于前轮内侧;第二支撑轴,其一端与第一支撑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点;第三支撑轴,其一端与第二支撑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支点;后轮,其半径较前轮的半径小;第四支撑轴,其一端与第三支撑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支点,第四支撑轴上设置有一至多个第二槽轮机构,第二槽轮机构连接于后轮内侧以支撑后轮转动;脚踏机构,设置在第三支点处。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三个支点实现无轮辐自行车的前轮与后轮在折叠时完全重合,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节省了折叠空间。

Foldable bicy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lding bicycle, comprising a front wheel; a plurality of first Geneva mechanism; a plurality of second Geneva mechanism; the first supporting shaft, th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Geneva mechanism, Geneva mechanism is connected to the front wheel inside; the second supporting shaft, the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 the other end of the shaft is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first pivot; third supporting shaft, one en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rotating supporting shaft second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fulcrum; rear wheel, wheel radius is the radius is small; the fourth supporting shaft, the end and the third supporting shaft and the other end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pivot shaft is provided with fourth support there is one or second Geneva mechanism, connecting second Geneva mechanism to support the rear wheels on the rear side; a pedal mechanism, set up in third pivot poi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front wheel and the back wheel of the bicycle without the spokes are completely coincident when folded, and the folding space is saved by setting three pivo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轮辐自行车
,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自行车
技术介绍
无轮辐自行车作为自行车新的发展方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无轮辐自行车,顾名思义,是指自行车的车轮部分没有保护车辆车轮的轮圈、辐条的装置,车轮中部可以为空,也可以制作成储物部。但是目前公开的无轮辐自行车中,由于其结构的独特性以及车身材质要求较高,难以实现无轮辐自行车的折叠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难以实现无轮辐自行车的折叠功能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折叠自行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构造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轮;一至多个第一槽轮机构;一至多个第二槽轮机构;第一支撑轴,其一端设置有一至多个所述第一槽轮机构,所述槽轮机构连接于所述前轮内侧以支撑所述前轮转动;第二支撑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点;第三支撑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支点;后轮,其半径较所述前轮的半径小;第四支撑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支点,所述第四支撑轴上设置有一至多个所述第二槽轮机构,所述第二槽轮机构连接于所述后轮内侧以支撑所述后轮转动;脚踏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支点处并带动所述后轮转动。在本技术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中,所述脚踏机构包括:第一同步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三支点处;车蹬,连接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以带动所述第一同步齿轮转动;第二同步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撑轴;传动带,所述第一同步齿轮及所述第二同步齿轮通过所述传动带连接;直齿轮,所述直齿轮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的圆心重合,其连接于所述后轮的内侧以带动所述后轮转动。在本技术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中,还包括车把,所述车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点处。在本技术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中,还包括车座,所述车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支点处。在本技术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中,所述前轮包括内轮;所述第一槽轮机构连接于所述内轮的内侧。在本技术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中,所述前轮还包括环形支撑架,所述环形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内轮内侧,其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槽轮机构。在本技术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中,所述后轮包括内轮;所述第二槽轮机构连接于所述内轮的内侧。在本技术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中,所述后轮还包括环形支撑架,所述环形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内轮内侧,其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槽轮机构。另一方面,提供另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轮,所述前轮包括第一内轮及第一环形支撑架;所述第一环形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内轮内侧。一至多个第一槽轮机构,所述第一槽轮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内轮的内侧,并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支撑架内部;一至多个第二槽轮机构;第一支撑轴,其一端设置有一至多个所述第一槽轮机构,所述槽轮机构连接于所述前轮内侧以支撑所述前轮转动;第二支撑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点;第三支撑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支点;后轮,其半径较所述前轮的半径小;所述后轮包括第二内轮及第二环形支撑架;所述第二槽轮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内轮的内侧,所述第二环形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轮内侧,所述第二环形支撑架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槽轮机构;第四支撑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支点,所述第四支撑轴上设置有一至多个所述第二槽轮机构,所述第二槽轮机构连接于所述后轮内侧以支撑所述后轮转动;脚踏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支点处并带动所述后轮转动;所述脚踏机构包括第一同步齿轮、车蹬、第二同步齿轮、传动带及直齿轮;第一同步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三支点处;车蹬连接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以带动所述第一同步齿轮转动;第二同步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撑轴;所述第一同步齿轮及所述第二同步齿轮通过所述传动带连接;所述直齿轮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的圆心重合,其连接于所述后轮的内侧以带动所述后轮转动;车把,所述车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点处;车座,所述车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支点处。上述公开的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三个支点实现无轮辐自行车的前轮与后轮在折叠时完全重合,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节省了折叠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自行车100,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置三个支点实现无轮辐自行车的前轮与后轮在折叠时完全重合,并通过槽轮支撑前轮及后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节省了折叠空间。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自行车100的结构示意图,该可折叠自行车100包括前轮1、一至多个第一槽轮机构2、一至多个第二槽轮机构3、第一支撑轴4、第二支撑轴5、第三支撑轴6、后轮7、第四支撑轴8、脚踏机构9、车把13以及车座14。第一支撑轴4的一端设置有一至多个所述第一槽轮机构2,所述槽轮机构连接于所述前轮1内侧以支撑所述前轮1转动;第二支撑轴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轴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点10;第三支撑轴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轴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支点11;后轮7的半径较所述前轮1的半径小;第四支撑轴8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轴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支点12,所述第四支撑轴8上设置有一至多个所述第二槽轮机构3,所述第二槽轮机构3连接于所述后轮7内侧以支撑所述后轮7转动;脚踏机构9设置在所述第三支点12处并带动所述后轮7转动。所述车把1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点10处。所述车座14设置在所述第二支点11处。其中,所述脚踏机构9包括第一同步齿轮901、车蹬902、第二同步齿轮903、传动带904、直齿轮905。第一同步齿轮901设置于所述第三支点12处;车蹬902连接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901以带动所述第一同步齿轮901转动;第二同步齿轮90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撑轴8;所述第一同步齿轮901及所述第二同步齿轮903通过所述传动带904连接,从而在第一同步齿轮901转动时通过传动带904带动第二同步齿轮903转动;所述直齿轮905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903的圆心重合,直齿轮905与第二同步齿轮903同步转动,直齿轮905连接于所述后轮7的内侧以带动所述后轮7转动。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该可折叠自行车100使用时可在第一支点10、第二支点11及第三支点12固定如图1所示,该可折叠自行车100需要折叠时,可以将第一支撑轴4、第二支撑轴5、第三支撑轴6及第四支撑轴8折叠,因后轮7的半径比前轮1的半径小,折叠时可将后轮7放置于前轮1内,从而节省了折叠所需空间。参见图2,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自行车100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不同于上一实施例之处在于,在前轮1及后轮7中增设了环形支撑架以更好的支撑轮中的槽轮机构。具体的,所述前轮1包括第一内轮101及第一环形支撑架102;所述第一环形支撑架102设置于所述内轮内侧。所述第一槽轮机构2连接于所述第一内轮101的内侧,并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支撑架102内部。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折叠自行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一至多个第一槽轮机构;一至多个第二槽轮机构;第一支撑轴,其一端设置有一至多个所述第一槽轮机构,所述槽轮机构连接于所述前轮内侧以支撑所述前轮转动;第二支撑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点;第三支撑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支点;后轮,其半径较所述前轮的半径小;第四支撑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支点,所述第四支撑轴上设置有一至多个所述第二槽轮机构,所述第二槽轮机构连接于所述后轮内侧以支撑所述后轮转动;脚踏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支点处并带动所述后轮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一至多个第一槽轮机构;一至多个第二槽轮机构;第一支撑轴,其一端设置有一至多个所述第一槽轮机构,所述槽轮机构连接于所述前轮内侧以支撑所述前轮转动;第二支撑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点;第三支撑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支点;后轮,其半径较所述前轮的半径小;第四支撑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支点,所述第四支撑轴上设置有一至多个所述第二槽轮机构,所述第二槽轮机构连接于所述后轮内侧以支撑所述后轮转动;脚踏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支点处并带动所述后轮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机构包括:第一同步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三支点处;车蹬,连接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以带动所述第一同步齿轮转动;第二同步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撑轴;传动带,所述第一同步齿轮及所述第二同步齿轮通过所述传动带连接;直齿轮,所述直齿轮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的圆心重合,其连接于所述后轮的内侧以带动所述后轮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把,所述车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点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座,所述车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支点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包括内轮;所述第一槽轮机构连接于所述内轮的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还包括环形支撑架,所述环形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内轮内侧,其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槽轮机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包括内轮;所述第二槽轮机构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柳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发改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