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81434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5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包括库区底部防渗结构、山体边坡防渗结构和垃圾边坡防渗结构,库区底部防渗结构顺次包括第一基础层、第一隔离加筋层、地下水导流层、第二隔离加筋层、黏土保护层、第一防渗层、第一膜上保护层、渗沥液次收集层、渗沥液主收集层和反滤隔离层,山体边坡防渗结构顺次包括第二基础层、地下水或裂隙水导流层、第一膜下保护层、第一防渗层、第二膜上保护层、第一渗沥液收集层,垃圾边坡防渗结构顺次包括第三基础层、第二膜下保护层、第三防渗层、第三膜上保护层、第二渗沥液收集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利用原污泥坑场地,在消除安全隐患前提下构造出新的填埋区域,保护周边环境。

Seepage prevention structure of landfill site after solidification of sludge pit in valley type landfill si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ludge pit used in curing the valley type landfill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landfill structure, including reservoir bottom seepage control structure, slope impervious structure and garbage slope seepage control structure, reservoir bottom seepage control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the first base layer, a first isolation reinforcement layer, groundwater diversion layer, second isolation reinforcement the clay layer, a protective layer, the first impervious layer, the first film protective layer, leachate collection layer, leachate collection layer and the main filter isolation layer, a slope impervious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the second base layer, ground water or water diversion gap crack first film layer and the lower protective layer, the first barrier layer, second the membrane protective layer, the first layer of garbage leachate collection, which comprises the third slope impervious structure of base layer, second film protective layer, third impervious layer, third film protective layer, second Leachate collection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can use the original sewage pit landfill site, construct the new area of the premise of the elimination of security risks, protect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填埋场防渗结构,主要涉及一种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见的市政污泥处置方法为污泥填埋技术,即污泥经过预处理,改变其高含水率、高黏度、易流变、高持水性和低渗透性的特性,使其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23485的规定和一定的岩土力学指标后倾倒于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但实际上由于处理能力有限,污泥往往未达到处理标准便直接进行填埋,形成隐患巨大的污泥坑,给填埋场运行带来巨大风险,同时,由于污泥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导致周边环境恶臭难闻,蚊蝇繁多。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生活垃圾填埋场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即对填埋场内存在已久的污泥坑进行妥善处理。因此,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填埋场为减少二次污染、消除安全隐患,将此类污泥坑进行原位治理,原位治理后为充分利用库容,节省土地资源,将固化后的污泥坑作为基底进一步构建新的卫生填埋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其安全可靠、施工方便、投资节省,能够充分利用原污泥坑场地,构造出新的填埋区域继续填埋垃圾,充分节省土地资源,保护周边环境。本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包括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以及分别处于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两侧的山体边坡防渗结构和垃圾边坡防渗结构,所述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从下至上顺次包括第一基础层、第一隔离加筋层、地下水导流层、第二隔离加筋层、黏土保护层、第一防渗层、第一膜上保护层、渗沥液次收集层、渗沥液主收集层和反滤隔离层,所述山体边坡防渗结构从下至上顺次包括第二基础层、地下水或裂隙水导流层、第一膜下保护层、第二防渗层、第二膜上保护层和第一渗沥液收集层,所述垃圾边坡防渗结构从下至上顺次包括第三基础层、第二膜下保护层、第三防渗层、第三膜上保护层和第二渗沥液收集层。所述第一防渗层、第二防渗层和第三防渗层均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所述第一隔离加筋层采用不少于1层的聚丙烯有纺土工布,聚丙烯有纺土工布的强度为150-500kN/m。所述第二隔离加筋层采用不少于1层的聚丙烯有纺土工布,聚丙烯有纺土工布的强度为150-500kN/m。所述渗沥液次收集层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所述土工复合排水网的网芯为土工网格,土工网格的边长为5.0-8.0mm,网芯的上方和下方均覆盖有无纺土工布,无纺土工布的克重不小于200g/m2。所述地下水或裂隙水导流层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所述土工复合排水网的网芯为土工网格,土工网格的边长为5.0-8.0mm,网芯的上方和下方均覆盖有无纺土工布,无纺土工布的克重不小于200g/m2。所述第一渗沥液收集层和第二渗沥液收集层均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所述土工复合排水网的网芯为土工网格,土工网格的边长为5.0-8.0mm,网芯的上方和下方均覆盖有无纺土工布,无纺土工布的克重不小于200g/m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为以污泥固化后的基底为基础的新建填埋场的防渗结构,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中加入加筋层,可以很好的解决因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破坏。2、采用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具有非常强的防渗能力,渗透系数达到1.0×10-13m/s;具有更好的柔性与延展性,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抗撕裂与抗穿刺能力强,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抗化学腐蚀能力强,能保持长期稳定性。3、以山谷型填埋场内污泥坑固化后地基为基础,构建新的填埋库区,能够充分利用原污泥坑场地,构造出新的填埋区域继续填埋垃圾,充分节省土地资源,保护周边环境。采用本技术防渗结构具有安全可靠、施工方便、节省投资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库区底部防渗结构示意图;图2为山体边坡防渗结构示意图;图3为垃圾边坡防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包括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以及分别处于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两侧的山体边坡防渗结构和垃圾边坡防渗结构。本技术针对污泥固化后的地基基础,在库区底部、垃圾边坡、山体边坡处有针对性的分别设置不同的防渗结构,以保证新构建填埋区域安全可靠、施工方便、节省投资的要求。所述库区底部防渗结构如图1所示,从下至上顺次包括第一基础层1、第一隔离加筋层2、地下水导流层3、第二隔离加筋层4、黏土保护层5、第一防渗层6、第一膜上保护层7、渗沥液次收集层8、渗沥液主收集层9以及反滤隔离层10。第一基础层1为固化完成后修整过的污泥坑地基,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3%,沿主导排方向纵横坡度不小于2%。第一基础层1平整时要求确保所有孔隙和裂缝均被堵塞,防止渗沥液渗入地下水,同时有效防止填埋气体横向迁移,保证周边建筑物安全。在第一基础层1上铺设第一隔离加筋层2,第一隔离加筋层2采用不少于1层的150-500kN/m的聚丙烯有纺土工布,第一隔离加筋层2对整个新建填埋库区防渗系统起到加筋抗沉降、稳定作用,抵抗基底不均匀沉降对防渗系统的破坏作用,同时对基础层起到反滤作用。为确保长期稳定,土工布采用缝合连接方式,缝合连接的搭接宽度为75mm±15mm。第一隔离加筋层2上铺设地下水导流层3,地下水导流层3为不少于300mm厚的卵石或砾石,级配20-50mm。为避免对已施工完成的上道工序成品的损坏,要求先采用人工铺设袋装碎石或小型机械铺设的方法施工,每100m2设置一处标杆,以控制填料的厚度均匀。地下水导流层3上铺设第二隔离加筋层4,第二隔离加筋层4采用不少于1层的150-500kN/m的聚丙烯有纺土工布,第二隔离加筋层4对整个填埋场防渗系统起加筋、稳定作用,抵抗基底不均匀沉降对防渗系统的破坏作用,同时对黏土保护层和地下水导流层起到隔离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同第一隔离加筋层2。第二隔离加筋层4上铺设黏土保护层5,黏土保护层5厚度设置为750mm,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6cm/s,黏土层施工完毕后平整度应达到每平方米误差不大于2cm。黏土保护层5的黏土含水量应通过加水或风干控制在最佳含水率,以达到最佳的压实系数。黏土保护层上铺设第一防渗层6,第一防渗层6采用柔性和延展性更好的光面的土工膜,土工膜,优选为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厚度不小于1.5mm,光面、搭接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热熔焊接为100mm±20mm,挤压焊接为75mm±20mm)。LLDPE线性低密度土工膜应顺坡铺设,水平接缝与坡脚的距离须大于1.5m。铺设时应根据气温的变化、现场地形和膜的性能要求预留出合理的伸缩变形量,接缝、搭接的方向与位置应合理,减少接缝受力,避免焊缝出现在应力集中的部位。第一防渗层6上铺设第一膜上保护层7,所述第一膜上保护层7采用克重不小于600g/m2长丝无纺土工布,土工布采用缝合连接方式,缝合连接的搭接宽度为75mm±15mm。第一膜上保护层7上铺设渗沥液次收集层8,渗沥液次收集层8采用5.0-8.0mm的土工复合排水网,所述土工复合排水网的网芯为5.0-8.0mm的土工网格,网芯的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以及分别处于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两侧的山体边坡防渗结构和垃圾边坡防渗结构,所述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从下至上顺次包括第一基础层、第一隔离加筋层、地下水导流层、第二隔离加筋层、黏土保护层、第一防渗层、第一膜上保护层、渗沥液次收集层、渗沥液主收集层和反滤隔离层,所述山体边坡防渗结构从下至上顺次包括第二基础层、地下水或裂隙水导流层、第一膜下保护层、第二防渗层、第二膜上保护层和第一渗沥液收集层,所述垃圾边坡防渗结构从下至上顺次包括第三基础层、第二膜下保护层、第三防渗层、第三膜上保护层和第二渗沥液收集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以及分别处于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两侧的山体边坡防渗结构和垃圾边坡防渗结构,所述库区底部防渗结构从下至上顺次包括第一基础层、第一隔离加筋层、地下水导流层、第二隔离加筋层、黏土保护层、第一防渗层、第一膜上保护层、渗沥液次收集层、渗沥液主收集层和反滤隔离层,所述山体边坡防渗结构从下至上顺次包括第二基础层、地下水或裂隙水导流层、第一膜下保护层、第二防渗层、第二膜上保护层和第一渗沥液收集层,所述垃圾边坡防渗结构从下至上顺次包括第三基础层、第二膜下保护层、第三防渗层、第三膜上保护层和第二渗沥液收集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渗层、第二防渗层和第三防渗层均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土工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泥坑固化后地基的填埋场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加筋层采用不少于1层的聚丙烯有纺土工布,聚丙烯有纺土工布的强度为150-500k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山谷型填埋场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雪甄胜利齐长青刘博黄志亮田素芳王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