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排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71363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4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排气管,包括外管、内管、柔性消音棉、轴承和弹性圈;所述外管的内表面开设有环形的容纳槽;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内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容纳槽的内径,所述柔性消音棉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之间;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内管的两端,所述弹性圈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两端;所述弹性圈的内表面与所述轴承的外圈贴合;所述内管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槽径向移动或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汽车的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
技术介绍
排气管是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一部分,其用于排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汽车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噪音,噪音传递至汽车外,将对汽车周围产生噪声污染。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在通过排气管时对排气管的内壁造成冲击,使得排气管产生震动。排气管在震动过程中与汽车中的其它零部件产生碰撞,这是汽车工作噪音的一大来源。当前,主要采用对排气管增加固定结构,从而更好的固定主排气管以减少排气管的震动。然而这样的做法,其降噪效果并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排气管。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排气管,包括外管、内管、柔性消音棉、轴承和弹性圈;所述外管的内表面开设有环形的容纳槽;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内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容纳槽的内径,所述柔性消音棉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之间;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内管的两端,所述弹性圈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两端;所述弹性圈的内表面与所述轴承的外圈贴合;所述内管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槽径向移动或转动。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增加的固定结构虽然能够使排气管固定得更加稳固,但是废气在通过排气管时对排气管内壁的冲击力会通过固定结构传递至汽车的底盘,从而增加了汽车的整体震动,导致降噪效果无法得到明显提升。为此,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汽车排气管。在废气进入后,废气冲击内管,由于内管能够相对于容纳槽径向移动或转动,因此内管的运动即可吸收废气产生的大部分冲击,降低震动。弹性圈用于在冲击力消失后使容纳槽回位。同时,通过柔性消音棉,进一步对内管的运动进行缓冲,并吸收噪音,从而较大程度的提高了降噪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内具备交替布置的大直径通道和小直径通道。在内管内交替布置大直径通道和小直径通道,废气在通过内管的过程中,在大直径通道中扩散,在小直径通道中被压缩,如此使得废气中的声波得到消解,进一步提高了降噪性能。进一步的,在所述内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多孔吸音棉层。在内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多孔吸音棉层,进一个提高了降噪性能。进一步的,在所述外管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两端连通的润滑油加注孔;还包括与所述润滑油加注孔配合的堵头。设置润滑油加注孔,通过润滑油加注孔向容纳槽内加注润滑油,延缓轴承的磨损,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还包括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管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管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波纹管封闭所述内管端部与所述容纳槽端部之间的间隙。设置波纹管,防止加注的润滑油进入内管中,从而提高本技术的安全性。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废气进入后,废气冲击内管,由于内管能够相对于容纳槽径向移动或转动,因此内管的运动即可吸收废气产生的大部分冲击,降低震动。弹性圈用于在冲击力消失后使容纳槽回位。同时,通过柔性消音棉,进一步对内管的运动进行缓冲,并吸收噪音,从而较大程度的提高了降噪效果。2.在内管内交替布置大直径通道和小直径通道,废气在通过内管的过程中,在大直径通道中扩散,在小直径通道中被压缩,如此使得废气中的声波得到消解,进一步提高了降噪性能。3.设置润滑油加注孔,通过润滑油加注孔向容纳槽内加注润滑油,延缓轴承的磨损,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4.设置波纹管,防止加注的润滑油进入内管中,从而提高本技术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汽车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10-外管,11-容纳槽,12-润滑油加注孔,13-堵头,20-内管,21-大直径通道,22-小直径通道,23-多孔吸音棉层,30-柔性消音棉,40-轴承,50-波纹管,60-弹性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技术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内。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排气管,包括外管10、内管20、柔性消音棉30、轴承40和弹性圈60;所述外管10的内表面开设有环形的容纳槽11;所述内管20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1内,所述内管20的外径小于所述容纳槽11的内径,所述柔性消音棉30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1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20的外表面之间;所述轴承40套设在所述内管20的两端,所述弹性圈60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1的两端;所述弹性圈60的内表面与所述轴承40的外圈贴合;所述内管20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槽11径向移动或转动。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增加的固定结构虽然能够使排气管固定得更加稳固,但是废气在通过排气管时对排气管内壁的冲击力会通过固定结构传递至汽车的底盘,从而增加了汽车的整体震动,导致降噪效果无法得到明显提升。为此,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汽车排气管。在废气进入后,废气冲击内管20,由于内管20能够相对于容纳槽11径向移动或转动,因此内管20的运动即可吸收废气产生的大部分冲击,降低震动。弹性圈60用于在冲击力消失后使容纳槽11回位。同时,通过柔性消音棉30,进一步对内管20的运动进行缓冲,并吸收噪音,从而较大程度的提高了降噪效果。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内管20内具备交替布置的大直径通道21和小直径通道22。在内管20内交替布置大直径通道21和小直径通道22,废气在通过内管20的过程中,在大直径通道21中扩散,在小直径通道22中被压缩,如此使得废气中的声波得到消解,进一步提高了降噪性能。实施例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所述内管20的内表面设置有多孔吸音棉层23。在内管20的内表面设置有多孔吸音棉层23,进一个提高了降噪性能。实施例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在所述外管10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11两端连通的润滑油加注孔12;还包括与所述润滑油加注孔12配合的堵头13。设置润滑油加注孔12,通过润滑油加注孔12向容纳槽11内加注润滑油,延缓轴承40的磨损,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实施例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还包括波纹管50,所述波纹管50的一端与所述外管10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波纹管50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管20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波纹管50封闭所述内管20端部与所述容纳槽11端部之间的间隙。设置波纹管50,防止加注的润滑油进入内管20中,从而提高本技术的安全性。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排气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0)、内管(20)、柔性消音棉(30)、轴承(40)和弹性圈(60);所述外管(10)的内表面开设有环形的容纳槽(11);所述内管(20)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1)内,所述内管(20)的外径小于所述容纳槽(11)的内径,所述柔性消音棉(30)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1)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20)的外表面之间;所述轴承(40)套设在所述内管(20)的两端,所述弹性圈(60)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1)的两端;所述弹性圈(60)的内表面与所述轴承(40)的外圈贴合;所述内管(20)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槽(11)径向移动或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0)、内管(20)、柔性消音棉(30)、轴承(40)和弹性圈(60);所述外管(10)的内表面开设有环形的容纳槽(11);所述内管(20)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1)内,所述内管(20)的外径小于所述容纳槽(11)的内径,所述柔性消音棉(30)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1)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20)的外表面之间;所述轴承(40)套设在所述内管(20)的两端,所述弹性圈(60)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1)的两端;所述弹性圈(60)的内表面与所述轴承(40)的外圈贴合;所述内管(20)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槽(11)径向移动或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敬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欣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