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电池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70766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4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动车电池固定支架,属于电动车安装支架领域,包括两侧板,两侧板间设有上平板、加强板和连接座,侧板呈L形,上平板具有一个,上平板呈与侧板形状匹配的L形,上平板安装在两侧板的上端,加强板设有若干,加强板固定在两侧板上,连接座具有一个,连接座设置在侧板的折弯处且连接座与两侧板固定连接,连接座上开有连接孔;侧板包括侧板本体、设置在侧板本体一侧的安装部、及设置在侧板本体另一侧的连接部,安装部上开有用于将该固定支架安装在底盘系统上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底盘系统间采用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定支架加工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可以批量生产、互换性好,能够在同类车型中复制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支架,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电池固定支架,属于电动车安装支架领域。
技术介绍
现在商用电动车技术越来越成熟,电池作为电动车的动力源,其重量和体积很大,为了优化整车布置和避免电池对底盘系统局部区域持续疲劳振动造成的破坏,就要求电池固定支架自身具有很高的抗扭力矩、高的强度以及能够将电池重量通过电池固定支架分布在车架上以减小局部应力集中的功能。目前,大多数纯电动车电池固定支架采用钢板冲压折弯拼焊后(形状如常规货车的普通电瓶支架)固定在车架上或采用类似常规油箱托架的连接方式固定在车架上。上述两种连接方式的优点在于:冲压成型尺寸精度高、装配精度高;缺点是:1)两者均为冲压结构,模具开发费用高;2)采用钢板冲压折弯拼焊结构的电池固定支架放置动力电池后受结构缺陷的影响,两端受力大,中间受力小,受力不均匀;3)采用常规油箱托架结构的电池固定支架根部倒角过大(约R60),根部空间不能利用,电池整体布局很差,电池的动静态稳定性和安全性不易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电池固定支架,结构精简、制作简单,成本低,整体受力均匀,可保证电池的动静态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电动车电池固定支架,包括用于将支架安装在底盘系统上的两侧板,两侧板间设有上平板、加强板和连接座,所述侧板呈L形,所述上平板具有一个,上平板呈与侧板形状匹配的L形,上平板安装在两侧板的上端,所述加强板设有若干,加强板固定在两侧板上,所述连接座具有一个,连接座设置在侧板的折弯处且连接座与两侧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上开有连接孔;所述侧板包括侧板本体、设置在侧板本体一侧的安装部、及设置在侧板本体另一侧的连接部,所述安装部上开有用于将该固定支架安装在底盘系统上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底盘系统间采用螺栓连接。作为改进,所述连接部上开有第一减重孔。作为改进,所述上平板的一端设有用于放置动力电池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开有用于连接动力电池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动力电池间通过螺栓连接。作为改进,所述上平板上还开有若干第二减重孔。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板上开有若干第三减重孔。作为改进,所述上平板与侧板连接处设有若干加强筋条。作为改进,所述加强筋条为直角三角形状,加强筋条的一直角边焊接在上平板上,另一直角边焊接在侧板上。作为改进,所述上平板焊接在两侧板上端;所述加强板具有两个,一加强板焊接在两侧板的安装部间,另一加强板焊接在两侧板的连接部下端。作为改进,所述侧板的连接部由折弯处向外,其高度递减。本技术的电池固定支架结构精简、制作简单,成本低,可通过多根同规格的支架的简单组合成一种有效的电池固定支架装置,也可以说根据电池大小的不同,通过增减电池固定支架的数量,可以快速匹配一套用来固定电池的装置。本技术的电池固定支架加工简单,安全可靠,能够在同类车型中复制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侧板,11、安装部,12、第一安装孔,13、连接部,14、第一减重孔,2、上平板,21、承载部,22、第二减重孔,23、第二安装孔,3、加强板,31、第三减重孔,4、连接座,5、固定支架,6、连接杆,7、底盘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车电池固定支架,包括用于将支架安装在底盘系统7上的两侧板1,两侧板1间设有上平板2、加强板3和连接座4,所述侧板1呈L形,所述上平板2具有一个,上平板2呈与侧板1形状匹配的L形,上平板2安装在两侧板1的上端,所述加强板3设有若干,加强板3固定在两侧板1上,所述连接座4具有一个,连接座4设置在侧板1的折弯处且连接座4与两侧板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4上开有连接孔;所述侧板1包括侧板本体、设置在侧板本体一侧的安装部11、及设置在侧板本体另一侧的连接部13,所述安装部11上开有用于将该固定支架安装在底盘系统7上的第一安装孔12,第一安装孔12与底盘系统7间采用螺栓连接。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连接部13上开有第一减重孔14,使整体结构轻量化。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上平板2的一端设有用于放置动力电池的承载部21,所述承载部21上开有用于连接动力电池的第二安装孔23,第二安装孔23与动力电池间通过螺栓连接。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有效配合将动力电池固定在该支架上。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上平板2上还开有若干第二减重孔22;所述加强板3上开有若干第三减重孔31,进一步实现支架结构的轻量化。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上平板2与侧板1连接处设有若干加强筋条。作为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筋条为直角三角形状,加强筋条的一直角边焊接在上平板2上,另一直角边焊接在侧板1上,整体结构稳固性高。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上平板2焊接在两侧板1上端;所述加强板3具有两个,一加强板3焊接在两侧板1的安装部11间,另一加强板3焊接在两侧板1的连接部13下端。将所述的侧板1、上平板2、加强板3、连接座4,分别采用相互焊接,可在保证电池固定支架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减小冲压模具投入;采用焊合结构,支架能够灵活生产,可以快速改型,不用担心模具方面的更改。另外,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简单焊接方式达到冲压件效果,且比冲压件优点在于:1)不需要开模,成本低;2)料厚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等厚;3)细节更改容易,不涉及到模具更改。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侧板1的连接部13由折弯处向外,其高度递减,有效避免固定支架因根部倒角过大,而产生根部空间不能利用的弊端。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动车电池固定支架,使用时,如图2所示,通过固定支架5、连接杆6的配合:先将固定支架5通过第一安装孔12、螺栓安装在底盘系统7上,再将底盘系统7两侧相对的两连接座4采用连接杆6、螺栓连接,进而使两固定支架5紧固。动力电池放置并稳固在电池固定支架5上,随着车型大小的不同,需要配备不同的动力电池时,只需要增加或减少电池固定支架5和连接杆6的数量即可。通过采用本支架的多组装配成一整套装置,将动力电池稳定牢固的固定在装置上,可根据动力电池模块的大小增减本技术的固定支架,从而形成新的装置,本技术的固定支架加工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可以批量生产、互换性好。同时,本技术的电池固定支架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用途的使用领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动车电池固定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电池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支架安装在底盘系统(7)上的两侧板(1),两侧板(1)间设有上平板(2)、加强板(3)和连接座(4),所述侧板(1)呈L形,所述上平板(2)具有一个,上平板(2)呈与侧板(1)形状匹配的L形,上平板(2)安装在两侧板(1)的上端,所述加强板(3)设有若干,加强板(3)固定在两侧板(1)上,所述连接座(4)具有一个,连接座(4)设置在侧板(1)的折弯处且连接座(4)与两侧板(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4)上开有连接孔;所述侧板(1)包括侧板本体、设置在侧板本体一侧的安装部(11)、及设置在侧板本体另一侧的连接部(13),所述安装部(11)上开有用于将该固定支架安装在底盘系统(7)上的第一安装孔(12),第一安装孔(12)与底盘系统(7)间采用螺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电池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支架安装在底盘系统(7)上的两侧板(1),两侧板(1)间设有上平板(2)、加强板(3)和连接座(4),所述侧板(1)呈L形,所述上平板(2)具有一个,上平板(2)呈与侧板(1)形状匹配的L形,上平板(2)安装在两侧板(1)的上端,所述加强板(3)设有若干,加强板(3)固定在两侧板(1)上,所述连接座(4)具有一个,连接座(4)设置在侧板(1)的折弯处且连接座(4)与两侧板(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4)上开有连接孔;所述侧板(1)包括侧板本体、设置在侧板本体一侧的安装部(11)、及设置在侧板本体另一侧的连接部(13),所述安装部(11)上开有用于将该固定支架安装在底盘系统(7)上的第一安装孔(12),第一安装孔(12)与底盘系统(7)间采用螺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电池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3)上开有第一减重孔(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电池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板(2)的一端设有用于放置动力电池的承载部(2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树勋沈保山赵东平邱峰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