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发动机油底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6389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3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设置有油堵,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底面由一倒锥形面和一倾斜的瓦型面组成,所述瓦型面下端的圆弧边与所述锥形面的上边缘衔接,所述油堵设置于所述锥形面的底部,所述油底壳本体内通过支架固定设置有倒圆台结构的磁板,所述磁板位于所述油堵的正上方,所述磁板的外弧面与所述锥形面之间设置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起到清洁润滑油的作用,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提高发动机的寿命和可靠性。

Novel engine oil sum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engine oil pan, comprising an oil sump body, the oil pa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plug, the oil pan and the bottom of the body by a conical surface and a sloping tile surface, the tile surface arc bottom edge and the conical surface on the edge of cohesion, the oil plug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ical surface, the oil pan body through the bracket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magnetic plate inverted cone structure, just above the magnetic plate is positioned in the oil plug, the gap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magnetic plate and the conical surface. The utility model can play the role of cleaning lubricating oil,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lubricating oil, reduce the use cost of the user,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发动机油底壳
技术介绍
发动机油底壳是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起到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等作用。由于发动机的曲轴曲拐和连杆大头在曲轴每旋转一周都会浸入油底壳的润滑油内一次,起到润滑作用,同时由于曲轴的高速运转,曲拐每次高速浸入油池内都会激起一定的油花和油雾,对曲轴和轴瓦进行润滑,称之为飞溅润滑。这样对润滑油在油底壳内的液面高度就有了一定的要求,如果太低了,曲轴曲拐和连杆大头不能浸入润滑油内,导致缺少润滑而顺滑曲轴和连杆以及轴瓦;如果润滑油液面太高又会导致轴承整个浸入,使曲轴的旋转阻力增大,最终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同时润滑油容易进入气缸燃烧室内,导致发动机烧机油,火花塞积炭等问题。现有发动机油底壳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润滑油中可能会夹杂一些杂质,这会降低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降低发动机的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发动机油底壳。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设置有油堵,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底面由一倒锥形面和一倾斜的瓦型面组成,所述瓦型面下端的圆弧边与所述锥形面的上边缘衔接,所述油堵设置于所述锥形面的底部,所述油底壳本体内通过支架固定设置有倒圆台结构的磁板,所述磁板位于所述油堵的正上方,所述磁板的外弧面与所述锥形面之间设置有间隙。优选地,所述油底壳由1.5mm厚的冷轧钢板冲压成型。优选地,所述磁板的外弧面与所述锥形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3mm。优选地,所述磁板水平安装且通过压紧螺钉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为倒立的L型结构。优选地,所述油底壳本体的锥形面外侧包裹于一上端开口的箱型防护壳内,所述防护壳与所述油底壳本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所述油堵位于所述防护壳内。优选地,所述防护壳与所述油底壳本体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部与所述油底壳本体焊接,且下部与所述防护壳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够起到清洁润滑油的作用,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提高发动机的寿命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新型发动机油底壳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油底壳本体,2-瓦型面,3-锥形面,4-连接板,5-紧固螺栓,6-磁板,7-油堵,8-压紧螺钉,9-防护壳,10-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油底壳本体1,油底壳本体1设置有油堵7,油底壳本体1的底面由一倒锥形面3和一倾斜的瓦型面2组成,瓦型面2下端的圆弧边与锥形面3的上边缘衔接,油堵7设置于锥形面3的底部,油底壳本体1内通过支架10固定设置有倒圆台结构的磁板6,磁板6位于油堵7的正上方,磁板6的外弧面与锥形面3之间设置有间隙。油底壳由1.5mm厚的冷轧钢板冲压成型。磁板6的外弧面与锥形面3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3mm,如果润滑油中的渣滓过大,则可适当增加间隙距离,如果比较小,则可适当减小间隙距离。为了拆装方便,磁板6水平安装且通过压紧螺钉8固定在支架10上,支架10为倒立的L型结构。油底壳本体1的锥形面3外侧包裹于一上端开口的箱型防护壳9内,防护壳9与油底壳本体1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油堵7位于防护壳9内。防护壳9相当于在油堵7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防漏结构,如果油堵7处开始漏油,则可直接落入防护壳9内,而且防护壳9也能够将锥形结构包裹,起到一个隔离作用,避免工作人员在维护时碰撞到棱角结构。防护壳9与油底壳本体1通过连接板4连接,连接板4的上部与油底壳本体1焊接,且下部与防护壳9通过紧固螺栓5连接。本技术新增加或改进的结构所起到的作用如下:油底壳本体1的倒立的锥形面3和倾斜的瓦型面2能够使得油中杂质最大可能的朝向锥形面3的底部运动,非铁屑的杂质可经过磁板6与锥形面3之间的间隙落入锥形面3的底部,而铁屑等杂质则可吸贴在磁板6上,为了使得铁屑不会堆积在磁板6与锥形面3之间的间隙处,可以选择将磁板6的中间区域设置为磁铁结构,而边缘部分通过其它材料的结构包裹。整个结构能够起到清洁润滑油的作用,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提高发动机的寿命和可靠性。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发动机油底壳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设置有油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底面由一倒锥形面和一倾斜的瓦型面组成,所述瓦型面下端的圆弧边与所述锥形面的上边缘衔接,所述油堵设置于所述锥形面的底部,所述油底壳本体内通过支架固定设置有倒圆台结构的磁板,所述磁板位于所述油堵的正上方,所述磁板的外弧面与所述锥形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设置有油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底面由一倒锥形面和一倾斜的瓦型面组成,所述瓦型面下端的圆弧边与所述锥形面的上边缘衔接,所述油堵设置于所述锥形面的底部,所述油底壳本体内通过支架固定设置有倒圆台结构的磁板,所述磁板位于所述油堵的正上方,所述磁板的外弧面与所述锥形面之间设置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由1.5mm厚的冷轧钢板冲压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板的外弧面与所述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石旻磊张天平彭林林廖加桂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帝华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