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沥青基防水卷材的配方及其生产工艺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5245269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1 20:00
非沥青基防水卷材的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它涉及防水材料的改进,具体涉及非沥青基防水卷材的配方及其生产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方由以下组分的材料制备而成:软化剂35‑45份、丁苯橡胶5‑15份、聚丙颗粒1‑10份、改性剂10‑20份、填充剂25‑3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抗老化能力强,卷材中不含有卷材传统原材料沥青,由软化剂与其他改性剂混合制成,抗老化能力可与建筑物同寿命,大大延长了防水材料的寿命。

Formulation and production process of non asphalt waterproof coiled material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ormula and a production process of a non asphalt waterproof coiled material, which rela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waterproof materials, in particular to a formula and a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The formula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of the material prepared: 35 softener 45 copies, 15 copies, 5 butadiene rubber polypropylene particles 1 modifier 10 10 copies, 20 copies, 25 filler 35. The present invention anti-aging ability, traditional raw materials of asphalt coiled material does not contain material, by softening with other modified agent mixing, anti aging ability and buildings with life, greatly extend the life of the waterproof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水材料的改进,具体涉及非沥青基防水卷材的配方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专利技术大多防水卷材均是以沥青为基料生产的,湿铺防水卷材是一种新颖的防水材料,其施工方法是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作为防水材料与基面的粘接剂,基面涂抹一层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然后铺上防水卷材,水泥在固化过程中产生热量,软化防水材料的粘结层,使粘结层的胶黏材料深入混凝土缝隙,产生物理卯榫的粘结作用。湿铺防水卷材施工方便,施工效率高,防水性能好,越来越得到推广和普及。但由于其粘结层与基面是通过物理吸附作用,粘结强度可逆的,容易受到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基面热胀冷缩、开裂或长期受到水的浸泡和水压的作用,粘结层容易与基面分离,起鼓、窜水,最后导致失去防水作用。普通的湿铺防水卷材使用聚酯纤维无纺布作为主体材料层,由于无纺布延伸率低,基面位移甚至开裂时,主体材料层极易断裂,加上粘结层与基面剥离,常常时防水材料失去防水效果,产生渗水、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非沥青基防水卷材的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它具有防水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降低操作难度、操作工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配方由以下组分的材料制备而成:软化剂38-45份、丁苯橡胶9-16份、聚丙颗粒8-13份、改性剂18-25份、填充剂27-35份;它的具体生产工艺步骤为:1、按数量要求加入软化剂;2、机油加入后,按数量要求加入丁苯橡胶,升温至190-210℃,搅拌35-45分钟;3、观察丁苯橡胶完全融化后加入聚丙颗粒,保持温度200-205℃搅拌45-55分钟;4、待聚丙颗粒融化后,分三批次加入改性剂,间隔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加完后继续升温搅拌,保持温度210-230℃搅拌4小时;5、当胶粉融化、液料粘度由稠变稀后方可加入填充物;6、填充物应分三次加入,间隔不低于20分钟,加入完成后保持温度200-210℃搅拌,至少搅拌30分钟,成品装罐。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是由以下组分的材料制备而成:软化剂40-42份、丁苯橡胶10-14份、聚丙颗粒4-7份、改性剂14-16份、填充剂29-32份;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是由以下组分的材料制备而成:软化剂41-42份、丁苯橡胶12-13份、聚丙颗粒5-6份、改性剂15-16份、填充剂30-31份;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是由以下组分的材料制备而成:软化剂42份、丁苯橡胶12份、聚内颗粒6份、改性剂16份、填充剂31份;本专利技术在具体施工工艺中,在墙面或者地面喷涂好底油,再将本专利技术的卷材烘烤加温铺在底油上,即可完成铺设本专利技术卷材。本专利技术抗老化能力强,卷材中不含有卷材传统原材料沥青,由软化剂与其他改性剂混合制成,抗老化能力可与建筑物同寿命,大大延长了防水材料的寿命。本专利技术无毒无害,气味小,大大降低了生产及施工过程中对人员的不良影响,安全环保;它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低温弯折性,能适合全国各地甚至高低温等极端气候地区和环境下使用;本专利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建筑物、地下室、屋面、地铁、高铁、隧道和桥梁等工程;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行,由传统的两条生产线变为一条生产线即可生产,节约了生产工序,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以下组分的材料制备而成:软化剂38-45份、丁苯橡胶9-16份、聚丙颗粒8-13份、改性剂18-25份、填充剂27-35份;它的具体生产工艺步骤为:1、按数量要求加入软化剂;2、机油加入后,按数量要求加入丁苯橡胶,升温至190-210℃,搅拌35-45分钟;3、观察丁苯橡胶完全融化后加入聚丙颗粒,保持温度200-205℃搅拌45-55分钟;4、待聚丙颗粒融化后,分三批次加入改性剂,间隔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加完后继续升温搅拌,保持温度210-230℃搅拌4小时;5、当胶粉融化、液料粘度由稠变稀后方可加入填充物;6、填充物应分三次加入,间隔不低于20分钟,加入完成后保持温度200-210℃搅拌,至少搅拌30分钟,成品装罐。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是由以下组分的材料制备而成:软化剂40-42份、丁苯橡胶10-14份、聚丙颗粒4-7份、改性剂14-16份、填充剂29-32份;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是由以下组分的材料制备而成:软化剂41-42份、丁苯橡胶12-13份、聚丙颗粒5-6份、改性剂15-16份、填充剂30-31份;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是由以下组分的材料制备而成:软化剂42份、丁苯橡胶12份、聚丙颗粒6份、改性剂16份、填充剂31份;所述的软化剂为常见的机油;所述的丁苯橡胶采用SBS1401热塑性丁苯橡胶;所述的聚丙颗粒为常见是APP颗粒;所述的改性剂选用胶粉;所述的填充剂选用滑石粉。本专利技术在具体施工工艺中,在墙面或者地面喷涂好底油,再将本专利技术的卷材烘烤加温铺在底油上,即可完成铺设本专利技术卷材。本专利技术无毒无害,气味小,大大降低了生产及施工过程中对人员的不良影响,安全环保;它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低温弯折性,能适合全国各地甚至高低温等极端气候地区和环境下使用;本专利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建筑物、地下室、屋面、地铁、高铁、隧道和桥梁等工程;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行,由传统的两条生产线变为一条生产线即可生产,节约了生产工序,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非沥青基防水卷材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组分的材料制备而成:软化剂38‑45份、丁苯橡胶9‑16份、聚丙颗粒8‑13份、改性剂18‑25份、填充剂27‑3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非沥青基防水卷材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组分的材料制备而成:软化剂38-45份、丁苯橡胶9-16份、聚丙颗粒8-13份、改性剂18-25份、填充剂27-3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沥青基防水卷材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组分的材料制备而成:软化剂40-42份、丁苯橡胶10-14份、聚丙颗粒4-7份、改性剂14-16份、填充剂29-3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沥青基防水卷材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组分的材料制备而成:软化剂41-42份、丁苯橡胶12-13份、聚丙颗粒5-6份、改性剂15-16份、填充剂30-31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沥青基防水卷材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组分的材料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天罡刘超吴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四正北方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