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4303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1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载机构,包括底座支架、中间活动支架以及活动支撑座,所述底座支架和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均为具有延伸长度的支架,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安装于所述底座支架上,且所述活动支撑座安装于所述中间活动支架上,所述底座支架上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配合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中间活动支架沿所述底座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安装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活动支撑座设有第二驱动配合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活动支撑座沿所述中间活动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活动支撑座上设置有举升装置。该移载机构能够实现对于物料的移载,且其结构相对简单、所占空间较小,有利于降低成本。

Shifting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oad transferr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base bracket, middle bracket and the movable supporting seat, a bracket and the movable bracket are middle bracket with the extension of the length of the middle bracket is installed on the base bracket, and the movable supporting seat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the movable bracket, wherein the base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iving device, wherein the middle bracket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ive, the first driving device drives the middle bracket along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base bracket to move, the middle bracket is equipped with a second driving device, the activity the suppor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driving fittings and the second driving device drives the movable supporting seat moves along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middle of the movable bracket, the movable supporting seat Lifting device. The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can realize the load transfer to the material, the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simple, the occupied space is small, and the utility model is favorable for reducing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载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移载物料的移载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物料的移载,比如汽车自动生产线上物料的移载,通常都采用叉举机构来进行上下的装卸和左右的移动。然而,现有的叉举机构通常都相对比较复杂,而且占用空间或尺寸较大,给相关物料的移载带来一定的不便,由此导致了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载机构,该移载机构能够实现对于物料的移载,且其结构相对简单、所占空间较小,有利于降低成本。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移载机构,包括底座支架、中间活动支架以及活动支撑座,所述底座支架和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均为具有延伸长度的支架,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安装于所述底座支架上,且所述活动支撑座安装于所述中间活动支架上,所述底座支架上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配合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所述第一驱动配合件而使所述中间活动支架沿所述底座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安装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活动支撑座设有第二驱动配合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所述第二驱动配合件而使所述活动支撑座沿所述中间活动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活动支撑座上设置有举升装置。可选的,所述底座支架包括底板和两个直立板,所述两个直立板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每一所述直立板上均连接有至少一对第一轴承,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包括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相平行,且所述支撑板的边缘部设置于每对第一轴承之间的间隙。可选的,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包括两个第一折板,所述两个第一折板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支撑板的边缘部形成槽腔,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并与所述支撑板相接触的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槽腔中。可选的,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包括两个支板,所述两个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折板上,且所述支板与所述支撑板相垂直,每一所述支板上连接有至少一对第二轴承,所述活动支撑座连接有两个第二折板,所述第二折板包括板条,每一所述板条均设置于每对第二轴承之间的间隙。可选的,所述第一折板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折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挡块和第二限位挡块,所述活动支撑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件,所述第一限位板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挡块和所述第二限位挡块之间。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连接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挡板包括两个止挡部,所述直立板连接有第二限位板件,所述第二限位板件位于所述两个止挡部之间。可选的,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沿所述底板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所述两个第一限位条之间形成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支座的顶部安装有若干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三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槽中,且所述两个第一限位条夹紧所述第三轴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活动支撑座连接有两个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二限位条沿所述活动支撑座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所述两个第二限位条之间形成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支座的顶部安装有若干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第四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且所述两个第二限位条夹紧所述第四轴承。可选的,所述移载机构包括有控制器,所述底板上安装有若干第一接近开关,各所述第一接近开关沿所述底板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各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若干第二接近开关,各所述第二接近开关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各所述第二接近开关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也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电机装置,所述第一电机装置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齿轮柱,所述第一驱动配合件为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底座支架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齿轮柱和所述第一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二电机装置,所述第二电机装置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齿轮柱,所述第二驱动配合件为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活动支撑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齿条沿所述中间活动支架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齿轮柱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啮合。可选的,所述举升装置包括气缸和举升板,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活动支撑座上,所述举升板与所述气缸相连接。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移载机构包括底座支架、中间活动支架以及活动支撑座,所述底座支架上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中间活动支架沿所述底座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安装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活动支撑座沿所述中间活动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活动支撑座上设置有举升装置。由此,当活动支撑座位于装载有物料的物料架下方时,可通过举升装置升起并带动物料架移动,然后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来驱动所述活动支撑座和所述中间活动支架的移动,从而可实现对于物料的左右移载,当将物料架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可通过所述举升装置将物料架卸下,然后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和所述活动支撑座可以自行复位,实现该移载机构的自动复位。由于所述移载机构主要通过两个活动支架、两个驱动装置和所述举升装置的作用便能够实现物料的左右移动和上下装卸,因此,该移载机构在结构上相对简单,能够占用较小的空间,由此能够方便物料移载,并有利于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移载机构在复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移载机构的侧向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移载机构在伸展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移载机构的侧向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活动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限位挡块、第二限位挡块与第一限位板件之间的配合结构图。图7是本实施例所述的限位挡板与第二限位板件之间的配合机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支架,11、底板,12、直立板,13、第一轴承,2、中间活动支架,21、支撑板,211、限位挡板,2111、止挡部,212、第一限位条,22、第一折板,221、第一限位挡块,222、第二限位挡块,23、支板,24、槽腔,25、第一齿条,26、第二轴承,3、活动支撑座,31、顶板架,32、侧部安装座,33、第二折板,34、第二齿条,35、第一限位板件,36、第二限位条,37、气缸,38、举升板,4、第一电机装置,41、第一齿轮柱,5、第二电机装置,51、第二齿轮柱,6、第二限位板件,7、第一支座,71、第三轴承,8、第二支座,81、第四轴承,9、第一接近开关,10、第二接近开关,100、物料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架、中间活动支架以及活动支撑座,所述底座支架和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均为具有延伸长度的支架,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安装于所述底座支架上,且所述活动支撑座安装于所述中间活动支架上,所述底座支架上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配合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所述第一驱动配合件而使所述中间活动支架沿所述底座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安装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活动支撑座设有第二驱动配合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所述第二驱动配合件而使所述活动支撑座沿所述中间活动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活动支撑座上设置有举升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架、中间活动支架以及活动支撑座,所述底座支架和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均为具有延伸长度的支架,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安装于所述底座支架上,且所述活动支撑座安装于所述中间活动支架上,所述底座支架上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配合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所述第一驱动配合件而使所述中间活动支架沿所述底座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安装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活动支撑座设有第二驱动配合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所述第二驱动配合件而使所述活动支撑座沿所述中间活动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活动支撑座上设置有举升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支架包括底板和两个直立板,所述两个直立板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每一所述直立板上均连接有至少一对第一轴承,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包括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相平行,且所述支撑板的边缘部设置于每对第一轴承之间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包括两个第一折板,所述两个第一折板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支撑板的边缘部形成槽腔,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并与所述支撑板相接触的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槽腔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活动支架包括两个支板,所述两个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折板上,且所述支板与所述支撑板相垂直,每一所述支板上连接有至少一对第二轴承,所述活动支撑座连接有两个第二折板,所述第二折板包括板条,每一所述板条均设置于每对第二轴承之间的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板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折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挡块和第二限位挡块,所述活动支撑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件,所述第一限位板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挡块和所述第二限位挡块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连接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挡板包括两个止挡部,所述直立板连接有第二限位板件,所述第二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华明朱忠彭清华陈隆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远能物流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