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西大学专利>正文

高位阻氨亚甲基酚有机锌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2340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位阻氨亚甲基酚有机锌化合物,其结构式为:式中:R=烷基或芳基,Bu↑[t]=叔丁基。该化合物制备方法是由有机配体与二乙基锌在温和条件下反应合成。该合成方法可利用基本化工原料,反应条件温和,步骤简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该化合物对催化环氧化物与二氧化碳共聚制备聚碳酸脂肪族酯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锌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具体属于一种。
技术介绍
二氧化碳取之不尽又无毒无危险性,是可以利用的、丰富的一碳资源;同时,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又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有效地开发利用二氧化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1969年,Inoue等首次发现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共聚可生成脂肪族聚碳酸酯,这一过程直接由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单体在二乙基锌/水催化剂催化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共聚而不需要高能耗的还原反应生成高分子材料(S.Inoue,H.Koinuma,T.Tsuruta,J. polym.Sci.,Part B 1969,7,287)。该工作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聚碳酸亚丙酯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其抗张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已超过了聚乙烯和聚丙烯,且聚碳酸亚丙酯具有生物降解特性,对人体无害而且环境友好,可广泛用于医疗、包装和工农业生产。但迄今为止所用的催化剂或者由于其催化活性偏低和选择性差、或者由于其难于制备和价格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应用。因此,开发和研究新的、高效的、易于制备的并且使反应能在更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催化剂体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步骤简单,能利用基本化工原料,该化合物对催化环氧化物与二氧化碳共聚制备聚碳酸脂肪族酯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高位阻氨亚甲基酚有机锌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式中R=烷基或芳基,But=叔丁基高位阻氨亚甲基酚有机锌化合物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N-取代哌嗪∶多聚甲醛∶2,4-二叔丁基苯酚=1∶(1-2)∶1摩尔比加入到盛有相当于N-取代哌嗪摩尔量10-20倍的乙醇的反应器中,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回流15-25小时,冷却至室温,用相当于N-取代哌嗪摩尔量1-3倍的氢溴酸酸解,然后用碳酸氢钠中和后用氯仿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真空除去溶剂得无色晶体状配体a,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R=烷基或芳基(2)将二乙基锌与配体a按摩尔数比1∶1在零下15-35℃搅拌下加入到盛有相当于二乙基锌摩尔量8-12倍的乙醚的反应器中,反应液升至室温,继续搅拌10-20小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并用正己烷洗涤后溶入四氢呋喃和正己烷的混合溶剂中,真空浓缩,保存在零下25℃5-15小时得无色晶体状目标产品,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R=Me(I),Ph(II)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步骤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该高位阻氨亚甲基酚有机锌化合物经初步实验表明,对催化环氧化物与二氧化碳共聚制备聚碳酸脂肪族酯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实施方式实施例1高位阻氨亚甲基酚有机锌化合物(I)的合成、表征及结构将1-甲基哌嗪(4.96g,50mmol),多聚甲醛(1.80g,60mmol)和2,4-叔丁基苯酚(10.32g,50mmol)溶于50mL乙醇中。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回流20小时,冷却至室温。加入氢溴酸(8mL,48%水溶液)得胶状物,将该胶状物真空干燥,乙醇洗涤得白色固体。将上述所得白色固体溶于水中,用碳酸氢钠中和后用氯仿(3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真空除去溶剂得无色晶体状配体13.69克,产率86%。将二乙基锌(3.26mL,1M的Et2O溶液,3.26mmol)在-35℃搅拌下用注射器慢慢滴加到盛有上述配体(1.04g,3.26mmol)的乙醚(40mL)溶液中,反应液缓慢升至室温,再继续搅拌16小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并用正己烷洗涤后溶入四氢呋喃和正己烷的混合溶剂中,真空浓缩,保存在-25℃12小时得无色晶体状目标化合物(I)1.55克,产率87%。核磁数据1H NMR(C6D6)δ(ppm)0.51(q,2H,CH3CH2),1.30(t,3H,CH3CH2),1.39(s,9H,CMe3),1.45(s,9H,CMe3),1.97(s,3H,CH3),2.08,2.16(br,4H,4H,N(CH2CH2)2N),3.56(s,2H,Ar-CH2),6.99(s,1H,Ar-H),7.54(s,1H,Ar-H);13C NMRδ(ppm)3.43(CH3CH2),13.02(CH3CH2),29.78(CMe3),32.02(CMe3),34.05(CMe3),35.60(CMe3),46.11(Me),53.88,55.20(N(CH2CH2)2N),65.34,(Ar-CH2),119.36,124.72,126.16,135.74,137.69,162.06(Ar)。元素分析理论徝C,64.14;H,9.30;N,6.80;实测徝C,74.06;H,9.23;N,6.98。 锌化合物(I)的分子结构部分键长与键角Zn-C(21)1.982(3),Zn-O(1)2.055(2),Zn-O(1)’2.0839(19),Zn-N(1)2.164(2);C(21)-Zn-O(1)128.28(12),C(21)-Zn-O(1)’114.90(12),O(1)-Zn-O(1)’84.91(8),C(21)-Zn-N(1)123.75(12),O(1)-Zn-N(1)92.23(8),O(1)’-Zn-N(1)104.57(8),C(1)-O(1)-Zn 119.70(17),C(1)-O(1)-Zn’123.23(17),Zn-O(1)-Zn’95.09(8)。晶体参数(I)分子式C44H76N4O2Zn2.2(C4H8O),分子量968.04,晶系Monoclinic,空间群P21/n(No.14),晶胞参数a=8.7705(1),b=19.2908(2),c=15.5111(2),α=90°,β=91.066(1)°,γ=90°,U=2623.87(5)3;Z=2,Dc=1.23Mg/m3,μ(Mo-Kα)=0.96mm-1,T=173(2)K,R1=0.050,wR2=0.140。实施例2高位阻氨亚甲基酚有机锌化合物(II)的合成、表征及结构1-苯基哌嗪(8.11g,50mmol),多聚甲醛(1.80g,60mmol)和2,4-叔丁基苯酚(10.32g,50mmol)溶于50mL乙醇中。在氩气保护下加热回流20小时,冷却至室温。加入氢溴酸(8mL,48%水溶液)得胶状物,将该胶状物真空干燥,乙醇洗涤得白色固体。将上述所得白色固体溶于水中,用碳酸氢钠中和后用氯仿(3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真空除去溶剂得无色针状晶体状配体15.98克,产率84%。将二乙基锌(3.26mL,1M的Et2O溶液,3.26mmol)在-35℃搅拌下用注射器慢慢滴加到盛有上述配体(1.08g,3.26mmol)的乙醚(40mL)溶液中,反应液缓慢升至室温,再继续搅拌16小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并用正己烷洗涤后溶入四氢呋喃和正己烷的混合溶剂中,真空浓缩,保存在-25℃12小时得无色晶体状目标化合物(II)1.30克,产率84%。核磁数据1H NMR(C6D6)δ(ppm)0.47(q,2H,CH3CH2),1.30(t,3H,CH3CH2),1.40(s,9H,CMe3),1.71(s,9H,CMe3),2.58-3.00(br,8H,N(CH2CH2)2N),3.8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位阻氨亚甲基酚有机锌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为:***式中:R=烷基或芳基,Bu↑[t]=叔丁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学红刘滇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