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23386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8 02:49
除湿装置包括具有第1通路和与第1通路独立的第2通路,并且使在第1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与在第2通路中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11),热交换器(11)的第2通路中流动的空气量比在第1通路中流动的空气量少。因此,即使热交换器(11)的第1通路中流动的空气的温度上升,也能够使第2通路中流动的空气充分结露。作为该结果,在热交换器(11)的部分也能够结露,作为整体能够提高除湿效果。

Dehumidifying device

The dehumidify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channel and with first channel independent second channel, and the flow in the first channel air in the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 and flow in the second channel of the air in the heat exchanger (11), (11) the amount of air flow in the second channel than through amount of air flow in the road first less. Therefore, even i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air flowing in the first path of the heat exchanger (11) is increased, the flow of air in the second passage can be fully saturated. As a result, the portion of the heat exchanger (11) is also capable of condensing, as a whole, the dehumidification effect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居住空间等的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降低居住空间的湿度降低、增加舒适性的装置,除湿装置被实用化。作为现有的除湿装置的一个例子,包括:主体壳;设置在主体壳内的除湿部;使从空气吸入口吸入的体外壳外的空气通过除湿部后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的风机。另外,除湿部有将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和吸热器依次连结成环状的制冷循环构成。而且,由风机从空气吸入口吸入到主体壳内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吸热器、热交换器的第1通路、散热器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另外,由风机从空气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其它的部分,经由热交换器的第2通路、散热器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上述现有的除湿装置,使由风机从空气吸入口吸入主体壳内的空气的一部分在吸热器冷却而结露,之后,经由热交换器的第1通路、散热器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另外,现有的除湿装置使由风机从空气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其它的部分通过热交换器的第2通路,经由散热器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即,使通过热交换器的第2通路的室内空气由从吸热器流向热交换器的第1通路的空气冷却,在此结露。但是,存在通过热交换器的第2通路的室内空气在不充分结露的状态下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的问题。即,流入到热交换器的第1通路的空气,尽管是在吸热器中结露后的空气,但是即使被吸热器冷却也不是吸热器程度的低温。因此,即使利用流入到第1通路的空气对流入到第2通路的空气进行冷却,有时也无法达到使流入到第2通路的空气结露的程度。在该情况下,存在通过第2通路的空气以未被除湿的状态释放到室内,除湿效果低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拍摄了实开昭56-20628号的申请时申请书中最开始附加的说明书的缩微胶卷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了除湿效果的除湿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除湿装置包括:具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主体壳;利用将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和吸热器依次连结而成的制冷循环对上述主体壳内的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部;和使从上述空气吸入口吸入的主体壳外的空气通过上述除湿部后从上述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的风机。另外,包括具有第1通路和与上述第1通路独立的第2通路且使在上述第1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与在第2通路中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另外,包括将由上述风机从上述空气吸入口吸入到上述主体壳内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上述吸热器、上述热交换器的第1通路、上述散热器从上述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上述主体壳外的第1除湿路径。另外,包括将由上述风机从上述空气吸入口吸入到上述主体壳内的空气的其它部分经由上述热交换器的第2通路、上述散热器从上述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上述主体壳外的第2除湿路径。并且,构成为使在上述热交换器的上述第2通路中流动的空气量比在上述热交换器的第1通路中流动的空气量少。根据以上特征,在热交换器的第1通路中流动的空气能够使在第2通路中流动的空气充分结露。即,在热交换器部分也能够结露,作为整体能够提高除湿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2-2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截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控制框图。图6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动作状态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动作流程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截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一个例子,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的范围。另外,通过所有附图,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并且,在各附图中,对与本专利技术无直接关系的各部分的详细,省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50,以箱型的主体壳1为外廓,由主体壳1区分主体壳1外和主体壳1内。主体壳1的背面侧,在上部配置有空气吸入口2,在空气吸入口2的下部配置有空气吸入口3。在主体壳1与背面相对的前面侧配置有空气吹出口4。在主体壳1的上部配置有操作部25。空气吸入口2和空气吸入口3设置成从与背面垂直的方向吸入空气的矩形的平面。在空气吹出口4的上方设置有变更从空气吹出口4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的百叶板(louver)31。操作部25例如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对用户显示工作模式、当前的湿度等关于除湿装置的信息。另外,如图2所示,在除湿装置50的主体壳1内设置有空气通路34、风机6和除湿部5。空气通路34将空气吸入口2和空气吸入口3与空气吹出口4连通。另外,空气通路3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2个除湿路径、即第1除湿路径和第2除湿路径构成,详细在后文述说。风机6包括:电动机32和与电动机32的旋转轴连接而对空气进行吸气排气的风扇33。风机6使从空气吸入口2和空气吸入口3吸入的主体壳1外的空气通过除湿部5通过后从空气吹出口4吹出到主体壳1外。该空气的通路是空气通路34。除湿部5由将压缩机7、散热器8、膨胀器9和吸热器10按该顺序连结成环状而成的制冷循环构成。制冷循环例如利用氟利昂替代品(HFC134a)作为制冷剂。此外,在主体壳1内,在空气通路34的、空气吸入口2和空气吸入口3侧(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游侧)设置有吸热器10。而且,在空气通路34的空气吹出口4侧(空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设置有散热器8。在吸热器10与散热器8之间设置有空间,在该空间配置显热式热交换器11。即,在主体壳1内,在从空气吸入口2和空气吸入口3向空气吹出口4连通的空气通路34的、空气吸入口2和空气吸入口3侧设置吸热器10,接着设置热交换器11,接着设置散热器8。而且,在主体壳1内,在吸热器10和热交换器11的下方设置有漏斗状的集水部12a。并且,在集水部12a的下方以相对于主体壳1可拆装的方式配置有集水箱12b。即,除湿装置50在吸热器10和热交换器11产生结露,将由结露产生的结露水用集水部12a收集而流入到集水箱12b。接着,使用图3说明热交换器11的详细构造。如图3所示,热交换器11通过将形成纵向风路的合成树脂制的板体13和形成横向风路的合成树脂制的板体14交替重合多个而构成。另外,在形成纵向风路的合成树脂制的板体13的正面,在纵向上延伸的肋15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且与板体13一体形成。通过肋15的一面与相邻的板体14的背面紧贴,由板体13的正面、肋15和板体14的背面形成纵向风路13a、即第2通路。同样,在形成横向风路的合成树脂制的板体14的正面,在横方向上延伸的肋16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且与板体14一体形成。通过肋16的一面与相邻的板体13的背面紧贴,由板体14的正面、肋16和板体13的背面形成横向风路14a、即第1通路。纵向风路13a和横向风路14a彼此的风路空间独立,即无空气的往来。而且,如上述方式构成的热交换器11为长方体形状。其中,在此所谓的长方体形状并不需要严密地全部的面为长方形,另外,所有的相邻的面不需要垂直相交。即,长方体形状是在一看之下为六面体即可。在热交换器11中,在长方体形状的相对的长边形成有第1通路用的开口部17。另外,在热交换器11中,在长方体形状的相对的短边形成有第2通路用的开口部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除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主体壳;利用将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和吸热器依次连结而成的制冷循环对所述主体壳内的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部;使从所述空气吸入口吸入的主体壳外的空气通过所述除湿部后从所述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的风机;具有第1通路和与所述第1通路独立的第2通路且使在所述第1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与在第2通路中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将由所述风机从所述空气吸入口吸入到所述主体壳内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所述吸热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1通路、所述散热器从所述空气吹出口吹出到所述主体壳外的第1除湿路径;和将由所述风机从所述空气吸入口吸入到所述主体壳内的空气的其它部分经由所述热交换器的第2通路、所述散热器从所述空气吹出口吹出到所述主体壳外的第2除湿路径,构成为使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2通路中流动的空气量比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1通路中流动的空气量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29 JP 2014-175258;2014.09.26 JP 2014-196571.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主体壳;利用将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和吸热器依次连结而成的制冷循环对所述主体壳内的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部;使从所述空气吸入口吸入的主体壳外的空气通过所述除湿部后从所述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的风机;具有第1通路和与所述第1通路独立的第2通路且使在所述第1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与在第2通路中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将由所述风机从所述空气吸入口吸入到所述主体壳内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所述吸热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1通路、所述散热器从所述空气吹出口吹出到所述主体壳外的第1除湿路径;和将由所述风机从所述空气吸入口吸入到所述主体壳内的空气的其它部分经由所述热交换器的第2通路、所述散热器从所述空气吹出口吹出到所述主体壳外的第2除湿路径,构成为使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2通路中流动的空气量比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1通路中流动的空气量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中,所述第2通路的通气阻力比所述第1通路的通气阻力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中,所述第1通路与所述第2通路交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为长方体形状,在相对的长边设置有第1通路用的开口部,并且在相对的短边设置有第2通路用的开口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通路用的下游侧开口部是向所述散热器侧倾斜的倾斜面。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通路用的上游侧开口部是向空气吸入口侧倾斜的倾斜面。7.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广幸藤井泰树藤园崇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