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滞留带整体呈棱台形结构,滞留带内设有三层透水板,三层透水板自上而下将滞留带分隔成碎石层、净水层、固定层和积水层,所述积水层内设有透水管;所述透水板为球冠结构,透水板的高度h1为4‐8cm,提高滞水和渗水能力、净化雨水,削减雨水污染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道路工程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国家提出的一种城市建设新理念。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与城市水环境的迫切需要,海绵城市要求城市在下雨时具有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道路铺装在整个城市铺装的比重约为30%,存在着雨水冲刷路面导致径流污染、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充分发挥市政道路在海绵城市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般的市政道路主要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中分带、侧分带组成。由于对市政道路景观效果以及绿化率的不断提高,中分带以及侧分带的宽度在不断增大,在保证道路安全使用的情况下,发挥中分带与侧分带渗水、蓄水、净水、滞水、排水的作用显得非常必要。在目前的市政道路设计中,所有的分隔带高度均高于路表,根本无法起到上述作用,且从分隔带流出的雨水会污染路面,也将加重排水系统的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提高滞水和渗水能力、净化雨水,削减雨水污染物。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滞留带整体呈棱台形结构,滞留带内设有三层透水板,三层透水板自上而下将滞留带分隔成碎石层、净水层、固定层和积水层,所述积水层内设有透水管;所述透水板为球冠结构,透水板的高度h1为4‐8cm。上述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中,所述碎石层由粒径为3‐5mm花岗岩颗粒和粒径为0.5‐2mm的长石颗粒混合按3:1.6的重量份数比混合而成,所述碎石成的厚度为15‐25cm。上述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中,所述净水层由粒径为0.01‐0.3mm的活性炭颗粒、粒径为1‐2mm的蒙脱石颗粒、粒径为0.8‐1.5mm的蛭石颗粒和泥炭按8:2:3:17的重量份数比混合而成,所述净水层的厚度为37.5‐62.5cm。上述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中,所述固定层由粒径为1‐2mm的花岗岩颗粒和粒径为2‐3.5mm的高岭土按1: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固定层的厚度为20‐30cm。上述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中,所述积水层由粒径为0.5‐1.2mm的蛭石和粒径为0.8‐3mm的硅藻土混合而成,积水层的厚度为40‐60cm。上述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中,所述净水层的厚度是碎石层厚度的2.5倍。上述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中,所述积水层的厚度为固定层厚度的2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高滞水和渗水能力,净化雨水,削减雨水污染物,提高生物净化滞留带的渗透能力,可通过透水管收集净化后的雨水,减轻了城市内涝,实现了海绵城市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附图标记透水板1、碎石层2、净水层3、固定层4、积水层5、透水管6。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滞留带整体呈棱台形结构,滞留带内设有三层透水板1,三层透水板自上而下将滞留带分隔成碎石层2、净水层3、固定层4和积水层5,所述积水层内设有透水管6;所述透水板为球冠结构,透水板的高度h1为6cm。所述碎石层由粒径为3‐5mm花岗岩颗粒和粒径为1.2mm的长石颗粒混合按3:1.6的重量份数比混合而成,所述碎石成的厚度为20cm。所述净水层由粒径为0.15mm的活性炭颗粒、粒径为1.5mm的蒙脱石颗粒、粒径为1.2mm的蛭石颗粒和泥炭按8:2:3:17的重量份数比混合而成,所述净水层的厚度为50cm,所述净水层的厚度是碎石层厚度的2.5倍。所述固定层由粒径为1.5mm的花岗岩颗粒和粒径为3mm的高岭土按1: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固定层的厚度为25cm。所述积水层由粒径为0.9mm的蛭石和粒径为1.2mm的硅藻土混合而成,积水层的厚度为50cm,所述积水层的厚度为固定层厚度的2倍。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滞留带整体呈棱台形结构,滞留带内设有三层透水板1,三层透水板自上而下将滞留带分隔成碎石层2、净水层3、固定层4和积水层5,所述积水层内设有透水管6;所述透水板为球冠结构,透水板的高度h1为4cm。所述碎石层由粒径为3mm花岗岩颗粒和粒径为0.5mm的长石颗粒混合按3:1.6的重量份数比混合而成,所述碎石成的厚度为15cm。所述净水层由粒径为0.08mm的活性炭颗粒、粒径为1mm的蒙脱石颗粒、粒径为0.8mm的蛭石颗粒和泥炭按8:2:3:17的重量份数比混合而成,所述净水层的厚度为37.5cm,所述净水层的厚度是碎石层厚度的2.5倍。所述固定层由粒径为1mm的花岗岩颗粒和粒径为2mm的高岭土按1: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固定层的厚度为20cm。所述积水层由粒径为0.5mm的蛭石和粒径为0.8mm的硅藻土混合而成,积水层的厚度为40cm,所述积水层的厚度为固定层厚度的2倍。实施例三如图所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滞留带整体呈棱台形结构,滞留带内设有三层透水板1,三层透水板自上而下将滞留带分隔成碎石层2、净水层3、固定层4和积水层5,所述积水层内设有透水管6;所述透水板为球冠结构,透水板的高度h1为8cm。所述碎石层由粒径为5mm花岗岩颗粒和粒径为2mm的长石颗粒混合按3:1.6的重量份数比混合而成,所述碎石成的厚度为25cm。所述净水层由粒径为0.3mm的活性炭颗粒、粒径为2mm的蒙脱石颗粒、粒径为1.5mm的蛭石颗粒和泥炭按8:2:3:17的重量份数比混合而成,所述净水层的厚度为62.5cm,所述净水层的厚度是碎石层厚度的2.5倍。所述固定层由粒径为1‐2mm的花岗岩颗粒和粒径为3.5mm的高岭土按1: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固定层的厚度为30cm。所述积水层由粒径为1.2mm的蛭石和粒径为3mm的硅藻土混合而成,积水层的厚度为60cm,所述积水层的厚度为固定层厚度的2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为,滞留带整体呈棱台形结构,滞留带内设有三层透水板,三层透水板自上而下将滞留带分隔成碎石层、净水层、固定层和积水层,所述积水层内设有透水管;所述透水板为球冠结构,透水板的高度h1为4‐8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为,滞留带整体呈棱台形结构,滞留带内设有三层透水板,三层透水板自上而下将滞留带分隔成碎石层、净水层、固定层和积水层,所述积水层内设有透水管;所述透水板为球冠结构,透水板的高度h1为4‐8c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为,所述碎石层由粒径为3‐5mm花岗岩颗粒和粒径为0.5‐2mm的长石颗粒混合按3:1.6的重量份数比混合而成,所述碎石成的厚度为15‐25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为,所述净水层由粒径为0.01‐0.3mm的活性炭颗粒、粒径为1‐2mm的蒙脱石颗粒、粒径为0.8‐1.5mm的蛭石颗粒和泥炭按8:2:3: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建宏,岳培幸,林晓珺,胡晓轶,肖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花王园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