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东专利>正文

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下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214936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5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下管装置,包括支架、定滑轮组、卷扬机和重力棒,其中,支架包括底座和立杆,底座为日字形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以及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立杆与底座组成三角形结构,立杆包括底端固定在第一横杆与第一纵杆交点位置的第一立杆、底端固定在第一横杆与第二纵杆交点位置的第二立杆、以及底端固定在第二横杆上的第三立杆,第三立杆上设置有定滑轮组,卷扬机固定在第三横杆上,卷扬机上的钢丝吊绳绕过定滑轮组,钢丝吊绳末端连接有重力棒。地源热泵地埋管下管装置的支架稳固性高,利用重力棒可降低下管难度,提高下管效率,重力棒重复利用率高,可节约施工成本。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buried pipe lower pip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ground heat exchanger tube device comprises a bracket, a fixed pulley block, hoist and gravity rod,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 support pole, base on the shape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first longitudinal rod and second longitudinal rods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the first bar, second bar and third arranged in parallel. Bar, pole and the base triangle structure, including vertical rod is fixed on the bottom of the bar and the first longitudinal bar in the first intersection position of the first vertical rod, the bottom end is fixed on the first bar and the second intersection points of second longitudinal rod vertical rod, and the bottom end is fixed on the second bar third pole, third set up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pulley block, winch is fixed at third bar, wire sling hoist around the fixed pulley block, steel wire rope is connected to the tail end of the gravity bar.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buried pipe under the support of high stability, the use of gravity rods can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the next tub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ipe, the gravity bar high utilization rate, saving construction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源热泵地埋管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下管装置。
技术介绍
地源热泵系统是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暖通系统组成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利用热能资源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其中,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施工过程中,把地埋管植入钻孔内称为下管。下管是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施工工程的关键之一,因为下管的深度决定采取热量总量的多少,所以必须保证下管的深度,因此,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尤其是垂直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钻孔深度可达100米以上。现有地埋管下管多采用人力对地埋管进行施力或在地埋管底部附加重物,将地埋管植入钻孔内。但是,在垂直式地源热泵系统的下管过程中,如果下管位置在地下水较为丰富、水位埋深较浅的地区,而钻孔深度较深,则地下水及由于钻孔施工产生的浆会产生较大浮力,此时,下管的稳定性及效率较差,附加重物的长度会损耗钻孔的有效深度,增加施工成本。附加重物还易与钻孔的孔壁接触导致卡孔,而且当钻孔较多时(地埋管地源热泵工程一般需要数十个或数百个钻孔),附加重物植入钻孔后无法取出,会造成材料损耗,再度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下管装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下管装置,包括支架、定滑轮组、卷扬机和重力棒,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立杆,所述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所述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纵杆垂直的第一横杆、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纵杆垂直的第三横杆,所述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横杆平行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第一纵杆、第二纵杆分别垂直相交;所述立杆包括第一立杆、第二立杆和第三立杆,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垂直相交,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底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的交点位置,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的顶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立杆与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立杆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杆上、顶端在所述第三立杆与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连接处沿所述第三立杆径向延伸;所述定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三立杆下部,所述第二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三立杆的顶端;所述卷扬机固定在所述第三横杆上,所述卷扬机上的吊绳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重力棒与所述吊绳末端活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为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通过螺丝连接。优选地,所述立杆与所述底座为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立杆包括多节可拆卸连接的子立杆。优选地,所述吊绳末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环,所述钢棒的一端设置有挂钩。优选地,所述重力棒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地源热泵地埋管下管装置,包括支架、定滑轮组和卷扬机和重力棒,支架包括底座和立杆,底座的三排横杆和两排纵杆呈日字形摆放,平整度高;立杆与底座组成三角形结构,提高了支架的整体稳固性;第三横杆上设置的卷扬机上的吊绳绕过第三立杆下部的第一定滑轮和顶部的第二定滑轮,吊绳末端悬吊重力棒,重力棒可通过管卡穿设在多根地埋管的中间位置,卷扬机通过收放吊绳,实现地埋管下管及重力棒的撤回。本技术提供的地源热泵地埋管下管装置,支架的稳固性高,卷扬机利用定滑轮组收放吊绳的稳定性高,利用本技术提供的地源热泵地埋管下管装置进行地埋管下管,大大降低了下管的难度,提高了下管效率,重力棒在地埋管下管后可通过卷扬机和定滑轮组撤出钻孔,重力棒可在多次下管中重复使用,节约了施工成本。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下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吊绳与重力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五孔管卡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中,符号表示为:11-第一纵杆,12-第二纵杆,21-第一横杆,22-第二横杆,23-第三横杆,31-第一立杆,32-第二立杆,33-第三立杆,41-第一定滑轮,42-第二定滑轮,5-卷扬机,6-重力棒,61-挂钩,62-第二固定环,7-第一固定环,81-中心卡,82-边卡,9-地埋管。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下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地源热泵地埋管下管装置,包括支架、定滑轮组和卷扬机5和重力棒6。具体的,支架包括底座和立杆,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纵杆11和第二纵杆12,第一纵杆11和第二纵杆1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纵杆11垂直的第一横杆21、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纵杆11垂直的第三横杆23,第一纵杆11和第二纵杆12之间还设置有与第一横杆21平行的第二横杆22,第二横杆22与第一纵杆11、第二纵杆12分别垂直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和第三横杆23的长度相同,长度可为1.5米;第一纵杆11和第二纵杆12的长度相同,长度可为2.0米,当然,可根据施工现场地表条件,调整第一纵杆11、第二纵杆12、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和第三横杆23的长度。第一纵杆11、第二纵杆12、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和第三横杆23组成日字形结构,提高了底座的平整度。进一步的,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第三横杆23分别与第一纵杆11和第二纵杆12为可拆卸连接,具体为螺丝连接,即在各连接位置设置穿孔,通过螺母实现对接,以便于施工人员对底座进行拆装和运输。当然,也可选择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如卡扣连接,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立杆包括第一立杆31、第二立杆32和第三立杆33,第一立杆31和第二立杆32分别与第一纵杆11和第二纵杆12垂直相交,第一立杆31和第二立杆32的底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杆21与第一纵杆11、第二纵杆12的交点位置,第一立杆31、第二立杆32的顶端连接在一起,第三立杆33与第一立杆31、第二立杆32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三立杆33的底端固定在第二横杆22上、顶端在第三立杆33与第一立杆31、第二立杆32连接处沿第三立杆33径向延伸。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定滑轮组、卷扬机(5)和重力棒(6),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立杆,所述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纵杆(11)和第二纵杆(12),所述第一纵杆(11)和第二纵杆(1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纵杆(11)垂直的第一横杆(21)、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纵杆(11)垂直的第三横杆(23),所述第一纵杆(11)和第二纵杆(12)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横杆(21)平行的第二横杆(22),所述第二横杆(22)与所述第一纵杆(11)、第二纵杆(12)分别垂直相交;所述立杆包括第一立杆(31)、第二立杆(32)和第三立杆(33),所述第一立杆(31)和第二立杆(32)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杆(11)和第二纵杆(12)垂直相交,所述第一立杆(31)和第二立杆(32)的底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杆(21)与所述第一纵杆(11)、第二纵杆(12)的交点位置,所述第一立杆(31)、第二立杆(32)的顶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立杆(33)与所述第一立杆(31)、第二立杆(3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立杆(33)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杆(22)上、顶端在所述第三立杆(33)与所述第一立杆(31)、第二立杆(32)连接处沿所述第三立杆(33)径向延伸;所述定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41)和第二定滑轮(42),所述第一定滑轮(41)设置在所述第三立杆(33)下部,所述第二定滑轮(42)设置在所述第三立杆(33)的顶端;所述卷扬机(5)固定在所述第三横杆(23)上,所述卷扬机(5)上的吊绳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41)和第二定滑轮(42);所述重力棒(6)与所述吊绳末端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定滑轮组、卷扬机(5)和重力棒(6),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立杆,所述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纵杆(11)和第二纵杆(12),所述第一纵杆(11)和第二纵杆(1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纵杆(11)垂直的第一横杆(21)、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纵杆(11)垂直的第三横杆(23),所述第一纵杆(11)和第二纵杆(12)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横杆(21)平行的第二横杆(22),所述第二横杆(22)与所述第一纵杆(11)、第二纵杆(12)分别垂直相交;所述立杆包括第一立杆(31)、第二立杆(32)和第三立杆(33),所述第一立杆(31)和第二立杆(32)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杆(11)和第二纵杆(12)垂直相交,所述第一立杆(31)和第二立杆(32)的底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杆(21)与所述第一纵杆(11)、第二纵杆(12)的交点位置,所述第一立杆(31)、第二立杆(32)的顶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立杆(33)与所述第一立杆(31)、第二立杆(3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立杆(33)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杆(22)上、顶端在所述第三立杆(33)与所述第一立杆(31)、第二立杆(32)连接处沿所述第三立杆(33)径向延伸;所述定滑轮组包括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东赵驰陈银松董建兴
申请(专利权)人:孙东赵驰陈银松董建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