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升降的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13626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4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台,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面板,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叉布置并在交叉处相铰接,面板设于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上方并能通过一升降机构进行高度调节,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道、支撑件、第一弹簧、气弹簧及操作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普通的第一弹簧作为调节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相对角度的主动力,采用气弹簧结构作为辅助动力,从而弥补第一弹簧长度较短时弹力不足的缺陷,并在第一弹簧长度较长、弹力较大时限制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相对转动的速度,对面板高度的调节速度起到缓冲作用,增加面板高度调节过程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工作台上升过程无需人为施力,调节更为省力,且操作快捷、方便。

Lifting tab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fting table,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ing rod, a supporting rod and a second panel, first supporting rod and a supporting rod second arranged and cros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hinged panel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and the supporting rod two and above the height adjustment through a lifting mechanism for lif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slide and support, the first spring, air spring assembly and ope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first ordinary spring as the active force adjustment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and the supporting rod second relative angle, the air spring as the auxiliary power, so as to compensate for the defects of the first spring length is short less elastic, and in the first spring, elastic force is relatively longer length limit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and the supporting rod second relative rotation the speed of buffer action to adjust the speed of the panel height,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panel height adjustment process;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worktable rising process without human force, regulating more labor-saving, and quick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桌子或工作台
,具体指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台。
技术介绍
现有的桌子,桌面一般固定在支撑结构上,桌面的使用高度不可调节,不能适应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市场上也存在可调节桌面高度的升降桌,但是现有的升降桌,调节桌面高度的结构复杂,需要经过多个动作才能实现高度调节,操作不方便。并且在调节高度的过程中,桌面容易出现倾斜状态,置于桌面上的物品容易倾倒,因此,调节高度前需要先清空桌面上的物品,非常不方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公开号为CN10590192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升降桌》(申请号:CN201610524381.2)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桌面构件、外框架、内框架和脚架;外框架和内框架共同连接脚架与桌面构件;桌面构件上设有一对第二滑槽;脚架上设有一对第一滑槽;外框架包括一对倾斜设置的第一斜杆,第一斜杆的上端铰接在桌面构件内侧,第一斜杆的下端设有卡接在第一滑槽中并可沿第一滑槽滑动的凸台A;内框架包括一对与第一斜杆交叉设置的第二斜杆,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在交叉处通过铰接轴铰接;第二斜杆的下端铰接在脚架内侧,第二斜杆的上端设有凸台B;在第二滑槽上设有用于锁定凸台B位置的限位件;在桌面构件上固定拉手,拉手与两侧的限位件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上述升降桌可在保持桌面水平状态下,通过拉手调节桌面构件的高度,然而,其拉手位于桌面下方,操作不便;另外,虽然其通过设置重量弹簧抵消了一定桌面构件的重量,但在升高桌面时仍旧需要人力提高,较为费力。因此,对于目前可升降的桌子或工作台,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调节过程省力的可升降的工作台。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台,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面板,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叉布置并在交叉处相铰接,所述面板设于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上方并能通过一升降机构进行高度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定位在面板底面上并能相对于面板转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面板底面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道,设于面板的底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能沿第一滑道长度方向滑移地设于该第一滑道中;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分别能转动地设于该支撑件上,且该支撑件上设有供第一支撑杆的下端沿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二滑道;第一弹簧,设于面板的底面上并为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相对转动提供主动力;气弹簧,设于面板的底面上并为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相对转动提供辅助动力;以及操作组件,设于面板上并用以定位面板的升降高度,该操作组件通过一传动机构与第二支撑杆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分别与第一弹簧及气弹簧连接。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分别为两根,一根第一支撑杆与一根第二支撑杆交叉连接后构成一个交叉组合,两交叉组合安装于面板底面与支撑件之间,且两第一支撑杆间隔并交错布置。采用这样的结构,可增加面板静置或调解状态的稳定性。作为改进,所述的传动机构为一设于面板底面上并位于两交叉组合之间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弹簧靠近一个交叉组合布置,且该第一弹簧的一端与面板底面连接,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气弹簧靠近另一个交叉组合布置,其该气弹簧的活塞杆与面板底面连接,该气弹簧的密封导向套与传动机构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可利用第一弹簧在一个交叉组合上施加主动力,从而使面板在进行高度调节时能够快速上升;同时,利用气弹簧在另一个交叉组合上施加辅助动力,该辅助动力不仅可以为面板升高提供动力,也可以缓冲第一弹簧的弹力,避免面板升高时速度过快而难以控制高度,使面板升高速度均匀而稳定。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及齿轮,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间隔布置并分别能滑移的设于面板底面上,所述齿轮设于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之间并分别与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的一端与第一弹簧及一个交叉组合中的第二支撑杆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齿条的一端与另一个交叉组合中的第二支撑杆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齿条的另一端与气弹簧的密封导向套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使第一弹簧与气弹簧同步运行并相互辅助、制约,从而提高面板高度调节的稳定性。为了实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的滑移,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滑块,对应的,所述面板底面上设置供滑块来回移动的滑轨。在上述改进方案中,所述操作组件包括限位杆、第二弹簧及连杆,所述限位杆靠近齿轮布置并一端与齿轮的轮齿相对,所述第二弹簧套置在限位杆外周并使限位杆一端始终保持插入齿轮齿槽中的趋势,所述连杆与限位杆连接并能使限位杆一端脱离齿轮齿槽。采用这样的结构,当面板调节到合适高度时,限位杆卡入齿轮的齿槽中,限制第一齿条、第二齿条滑移即可实现面板高度的定位;而当需要进行面板高度调节时,拉动连杆使限位杆退出齿轮的齿槽即可。为了便于连接,所述面板底面上设置有朝下布置的安装板,该安装板上开有供限位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该安装板的内侧面相抵,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杆上的限位部相抵,所述连杆与穿过安装板外侧面的限位杆连接,且该连杆的自由端上连接有能在长度方向上拉动连杆的拨动件。该拨动件露出于面板的上表面,面板上开有供该拨动件露出并移动的长孔,以便于使用者进行调节。再改进,所述拨动件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柱,对应的,所述支撑件上开有供该限位柱插入的限位孔。采用这样的结构,便于在不使用时将工作台进行收纳或携带;并且,与现有技术中普通的可调节高度的桌子相比,本技术的工作台结构设计较为紧凑,在收纳状态时非常薄,不仅可作为普通桌子使用,也可以直接放置在办公桌上使用,用以弥补普通办公桌不能调节高度的缺陷。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与第二支撑杆的中部通过第一轴销铰接在一起,且该第一轴销上设置有第一扭簧。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通过第二轴销转动连接在面板底面上,且该第二轴销上设置有第二扭簧。采用上述结构,以使工作台在静置或调解状态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的工作台结构,其中,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叉布置并在交叉处相铰接,可通过调节二者的交叉角度确定面板的高低,本技术采用了简单的弹簧结构作为调节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相对角度的主动力,由于弹簧的弹力较大且在弹簧长度不同时弹力也不相同,因此,该主动力虽然能快速调节桌面高度但并不稳定,于是,本技术同时设置了气弹簧结构作为辅助动力,该辅助动力不仅可以为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相对角度的调节提供动力,弥补第一弹簧长度较短时弹力不足的缺陷,也可以在第一弹簧长度较长、弹力较大时限制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相对转动的速度,对面板高度的调节速度起到缓冲作用,增加面板高度调节过程的稳定性;本技术的第一弹簧与气弹簧配合实现了面板的上升调节,该调节过程无需人为施力,为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当需要使工作台高度降低时,只需在传动机构的配合下,人为对面板进行施压即可,该过程中面板的重力与人为施力方向相同,使调节过程更加省力,操作快捷、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部分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升降的工作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台,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及面板(3),所述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交叉布置并在交叉处相铰接,所述面板(3)设于第一支撑杆(1)及第二支撑杆(2)上方并能通过一升降机构进行高度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上端定位在面板(3)底面上并能相对于面板(3)转动,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上端与面板(3)底面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道(5),设于面板(3)的底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上端能沿第一滑道(5)长度方向滑移地设于该第一滑道(5)中;支撑件(6),所述第一支撑杆(1)及第二支撑杆(2)的下端分别能转动地设于该支撑件(6)上,且该支撑件(6)上设有供第一支撑杆(1)的下端沿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二滑道(62);第一弹簧(7),设于面板(3)的底面上并为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相对转动提供主动力;气弹簧(8),设于面板(3)的底面上并为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相对转动提供辅助动力;以及操作组件(9),设于面板(3)上并用以定位面板(3)的升降高度,该操作组件(9)通过一传动机构(4)与第二支撑杆(2)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4)分别与第一弹簧(7)及气弹簧(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台,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及面板(3),所述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交叉布置并在交叉处相铰接,所述面板(3)设于第一支撑杆(1)及第二支撑杆(2)上方并能通过一升降机构进行高度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上端定位在面板(3)底面上并能相对于面板(3)转动,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上端与面板(3)底面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道(5),设于面板(3)的底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上端能沿第一滑道(5)长度方向滑移地设于该第一滑道(5)中;支撑件(6),所述第一支撑杆(1)及第二支撑杆(2)的下端分别能转动地设于该支撑件(6)上,且该支撑件(6)上设有供第一支撑杆(1)的下端沿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二滑道(62);第一弹簧(7),设于面板(3)的底面上并为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相对转动提供主动力;气弹簧(8),设于面板(3)的底面上并为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相对转动提供辅助动力;以及操作组件(9),设于面板(3)上并用以定位面板(3)的升降高度,该操作组件(9)通过一传动机构(4)与第二支撑杆(2)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4)分别与第一弹簧(7)及气弹簧(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杆(1)及第二支撑杆(2)分别为两根,一根第一支撑杆(1)与一根第二支撑杆(2)交叉连接后构成一个交叉组合(12),两交叉组合(12)安装于面板(3)底面与支撑件(6)之间,且两第一支撑杆(1)间隔并交错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4)为一设于面板(3)底面上并位于两交叉组合(12)之间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弹簧(7)靠近一个交叉组合(12)布置,且该第一弹簧(7)的一端与面板(3)底面连接,该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传动机构(4)连接;所述气弹簧(8)靠近另一个交叉组合(12)布置,其该气弹簧(8)的活塞杆(81)与面板(3)底面连接,该气弹簧(8)的密封导向套(82)与传动机构(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升降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4)包括第一齿条(41)、第二齿条(42)及齿轮(43),所述第一齿条(41)与第二齿条(42)间隔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渠成进出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