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两用三轮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1346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4 21:54
机电两用三轮摩托车,包括由四梁龙骨和平架总成组成的车架,车架后侧顶部设有后车厢,车架后侧底部通过板簧减震机构连接有后桥总成,后桥总成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后车轮,车架上设有用于风冷动力装置的进风管道,车架上设有用于制动后车轮的刹车系统;平架总成与后车厢之间设有自卸装置,并设置了靠背和乘客座椅两用的结构,采用了机电两用的动力装置,并在前车轮进行了改进了自行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实耐用、载重量大、载重量分布更加均匀;自卸节省了人力、增强了靠背的功能作用;前固定后活动的板簧减震结构,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节能、环保、减排,持续长途行驶的功能。

Electromechanical dual-purpose motorcycl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 tricycle, comprising four keel beam frame assembly consisting of peaceful frame, the back side of the car fram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trunk, the rear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axle assembly by spring damping mechanism, rear axle assembly of both end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rear wheel, the frame is equipped with air intake pipe for air cooling power plant.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brake wheel brake system; flat dump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ame assembly and the carriage, and set up the passenger seat and backrest dual-purpose structure, the electrical power device of dual purpose, and in the front wheels for improved self walk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is durable, large carrying capacity, mor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load dump; saves manpower and enhance the function of the backrest; spring damping structure is fixed in front of the activity, improve safety and comfort; has the advantages of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long-distance running continuous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轮车,具体涉及一种机电两用三轮摩托车。
技术介绍
近些年以来,摩托三轮车载人或载货成为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但市场上现有的摩托车存在以下缺陷或不足:1、一般都是采用两条龙骨,强度低,承重能力较差,受力不均匀;龙骨采用分段焊接,焊点较多,既影响美观,又容易断裂,防侧翻性能差;两根龙骨,对前保险杠的安装强度也具有较大影响,安全性不高;2、由于三轮车需要载货,装货和卸货均需要人工操作,耗费较多的时间和体力。特别是对于例如沙子、石子、粮食、土等物料,若没有自卸装置,会非常麻烦。目前很多摩托三轮车的后车厢一般都是固定设在车架上,不能自卸;3、驾驶座椅后侧的靠背是固定设置的,需要载人时,后车厢没有设置座椅,乘坐在后车厢的人就搬个板凳坐上或者直接坐在后车厢的侧帮上,这样在紧急刹车时候乘坐人员会非常危险。也有在后车厢上固定设置座椅的,这样在装拉货物时,座椅不能拆卸,装载货物量较少,而且装卸货物时候比较麻烦;4、摩托三轮车的车架与后车轮主轴之间通常采用板簧作为承载和减震部件。板簧是两端翘起的圆弧形结构,板簧两端翘起部分和车架相连接,利用板簧自身的弹力,达到承重及缓冲减震的作用。目前,板簧两端的卷耳均通过一个摆杆与车架底部的吊耳连接,这种连接结构在车轮经过颠簸的路面时,板簧会前后摆动,承载力较小,受到的不同方向的冲击力,会导致摆杆的损坏,导致车祸发生,安全性较差。另外,板簧两端卷耳内部的衬套受到冲击也经常损坏;5、现有的摩托三轮车一般的动力装置一般都是采用汽油发动机,尚未有发动机与蓄电池相结合作为摩托三轮车的动力;使用蓄电池可以更加经济,而且污染小,当蓄电池欠压时,可以通过发动机驱动行进,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6、汽油发动机在长时间运行,发热量特别大,一般的摩托三轮车上没有设置散热器,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7、现有一般的摩托三轮车一般都是骑式,驾驶者骑在驾驶座上,时间久了会非常累。上述这么多的缺陷,亟需进行改进,以适合市场的需求并满足客户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实耐用、载重量大、制动性能强、可自卸货物、发动机散热效果好、驾驶舒适度高、驾驶座靠背可当乘客座椅、承载力大、减震零部件不易损坏、安全可靠性强的机电两用三轮摩托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机电两用三轮摩托车,包括车架,车架前端设有前叉减震总成,前叉减震总成上端设有车把,前叉减震总成下端设有前车轮,车架后侧顶部设有后车厢,车架后侧底部通过板簧减震机构连接有后桥总成,后桥总成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后车轮,车架上在后车厢前侧设有驾驶座椅和位于驾驶座椅下方的动力装置,车架上由前到后设有用于制动后车轮的刹车系统;后车厢包括龙门架,龙门架后侧下部水平设有底板,底板左侧边沿铰接有左厢体,底板右侧边沿铰接有右厢体,左厢体和右厢体后侧上部铰接有后厢门,左厢体前侧与龙门架左侧之间通过左锁扣连接,右厢体前侧与龙门架右侧之间通过右锁扣连接,后厢门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左厢体后侧和右厢体后侧通过后锁扣连接,车架包括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左副龙骨、左主龙骨、右主龙骨和右副龙骨,左副龙骨、左主龙骨、右主龙骨和右副龙骨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左副龙骨、左主龙骨、右主龙骨和右副龙骨前部均向上折弯,左主龙骨上部右侧和右主龙骨上部左侧之间水平设有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上表面垂直设有中心梁,中心梁上端后高前低倾斜设有车把套管,左主龙骨前上端向右折弯与第一横梁左侧连接,右主龙骨前上端向左折弯与第一横梁右侧连接,左副龙骨前上端与左主龙骨前上部左侧之间设有左前保险杠,右副龙骨前上端与右主龙骨前上部左侧之间设有右前保险杠;左主龙骨和右主龙骨后端水平设有第二横梁,第二横梁左端与左副龙骨右侧连接,第二横梁右端与右副龙骨左侧连接;左副龙骨后端和右副龙骨后端均向上折弯并连接有平架总成;龙门架上设有上水平梁和下水平梁,龙门架上设有位于下水平梁下部的挡板,下水平梁、挡板、左厢体、右厢体和后厢门的上边沿齐平,龙门架上设有位于上水平梁上方的固定靠背,下水平梁上通过两个第一合页铰接有翻转框架,翻转框架前侧设有翻转靠背,龙门架上设有用于限定翻转框架在垂直状态下继续向前翻转的限位块,翻转靠背上边沿与上水平梁下侧边沿接触,翻转框架后侧与上水平梁之间通过插销连接;左厢体前部上侧和右厢体前部上侧均设有一个支撑结构,两个支撑结构的构造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左厢体上的支撑结构包括第二合页、翻转板和翻转支座,翻转板左侧面与左厢体右侧面接触,翻转板上侧通过第二合页转动连接在左厢体上,第二合页设在左厢体顶部右侧,翻转板右侧面与翻转支座左侧固定连接,翻转支座顶部设有减震垫,减震垫上表面的高度大于等于第二合页顶部的高度;后车厢后侧底部铰接在平架总成上,平架总成上设有用于支撑后车厢底部的胶垫,平架总成中部设有后车厢下方的液压顶升系统,后车厢底部设有连杆驱动结构,连杆驱动结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平架总成和后厢门联动设置;板簧减震机构包括前吊耳、后吊耳、摆板、中部通过U型螺栓与后桥总成连接的板簧,U型螺栓上部套设有与板簧顶部压接的压接板,板簧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压接板中部设有用于穿过连接螺栓的通孔;前吊耳和后吊耳均固定设在平架总成底部,板簧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卷耳和后卷耳;前吊耳通过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与前卷耳连接,摆板设有两个,两个摆板沿前后方向对应设置,两个摆板上端均铰接在后吊耳的前侧和后侧,两个摆杆下端之间通过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与后卷耳连接;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和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的构造相同;左主龙骨和右主龙骨上沿前后方向设有进风管道,进风管道前端和后端均敞口设置,进风管道前端设有前大后小的喇叭口,进风管道后端位于动力装置的前侧;车架上在动力装置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均匀开设有透气孔的防护板;动力装置包括设在传动轴、蓄电池组、吊机盒、直流电机和发动机,直流电机和发动机安装在吊机盒上,蓄电池组安装在车架上,吊机盒设在车架上,吊机盒与车架之间设有软连接减振机构,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和直流电机的主轴均通过动力转换分离器与传动轴前端传动连接,传动轴的后端与后桥总成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前吊耳包括左吊板和右吊板,左吊板上部右侧固定在平架总成上,右吊板上部左侧固定在平架总成上,左吊板和右吊板左右对应开设有穿孔;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包括销轴螺栓和套在销轴螺栓外的钢套,钢套插设在前卷耳内,销轴螺栓、钢套和前卷耳均位于左吊板和右吊板之间,销轴螺栓两端穿过穿孔并通过销轴螺母与左吊板或右吊板紧固连接,销轴螺栓的头部设有黄油嘴,销轴螺栓的头部沿轴线方向开设有轴向注油孔,钢套和销轴螺栓的中部沿径向方向对应开设有径向注油孔,径向注油孔内端与轴向注油孔连通,径向注油孔与前卷耳内壁连通。液压顶升系统包括均设在车架上的操纵手柄、换向阀、液压油箱、油泵和顶升液压缸,操纵手柄设在三轮车的驾驶座椅侧部,操纵手柄下端与换向阀的操控端连接,顶升液压缸上部左侧和右侧通过支撑轴转动连接在车架中部,换向阀、液压油箱、油泵和顶升液压缸之间通过高压油管连接,支撑轴为空心结构,支撑轴一端封堵,支撑轴另一端通过油管接头与高压油管连接,顶升液压缸内部与支撑轴内部连通,支撑轴上设有位于顶升液压缸两侧的限位盘,顶升液压缸的活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机电两用三轮摩托车,包括车架,车架前端设有前叉减震总成,前叉减震总成上端设有车把,前叉减震总成下端设有前车轮,车架后侧顶部设有后车厢,车架后侧底部通过板簧减震机构连接有后桥总成,后桥总成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后车轮,车架上在后车厢前侧设有驾驶座椅和位于驾驶座椅下方的动力装置,车架上由前到后设有用于制动后车轮的刹车系统;后车厢包括龙门架,龙门架后侧下部水平设有底板,底板左侧边沿铰接有左厢体,底板右侧边沿铰接有右厢体,左厢体和右厢体后侧上部铰接有后厢门,左厢体前侧与龙门架左侧之间通过左锁扣连接,右厢体前侧与龙门架右侧之间通过右锁扣连接,后厢门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左厢体后侧和右厢体后侧通过后锁扣连接,其特征在于:车架包括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左副龙骨、左主龙骨、右主龙骨和右副龙骨,左副龙骨、左主龙骨、右主龙骨和右副龙骨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左副龙骨、左主龙骨、右主龙骨和右副龙骨前部均向上折弯,左主龙骨上部右侧和右主龙骨上部左侧之间水平设有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上表面垂直设有中心梁,中心梁上端后高前低倾斜设有车把套管,左主龙骨前上端向右折弯与第一横梁左侧连接,右主龙骨前上端向左折弯与第一横梁右侧连接,左副龙骨前上端与左主龙骨前上部左侧之间设有左前保险杠,右副龙骨前上端与右主龙骨前上部左侧之间设有右前保险杠;左主龙骨和右主龙骨后端水平设有第二横梁,第二横梁左端与左副龙骨右侧连接,第二横梁右端与右副龙骨左侧连接;左副龙骨后端和右副龙骨后端均向上折弯并连接有平架总成;龙门架上设有上水平梁和下水平梁,龙门架上设有位于下水平梁下部的挡板,下水平梁、挡板、左厢体、右厢体和后厢门的上边沿齐平,龙门架上设有位于上水平梁上方的固定靠背,下水平梁上通过两个第一合页铰接有翻转框架,翻转框架前侧设有翻转靠背,龙门架上设有用于限定翻转框架在垂直状态下继续向前翻转的限位块,翻转靠背上边沿与上水平梁下侧边沿接触,翻转框架后侧与上水平梁之间通过插销连接;左厢体前部上侧和右厢体前部上侧均设有一个支撑结构,两个支撑结构的构造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左厢体上的支撑结构包括第二合页、翻转板和翻转支座,翻转板左侧面与左厢体右侧面接触,翻转板上侧通过第二合页转动连接在左厢体上,第二合页设在左厢体顶部右侧,翻转板右侧面与翻转支座左侧固定连接,翻转支座顶部设有减震垫,减震垫上表面的高度大于等于第二合页顶部的高度;后车厢后侧底部铰接在平架总成上,平架总成上设有用于支撑后车厢底部的胶垫,平架总成中部设有后车厢下方的液压顶升系统,后车厢底部设有连杆驱动结构,连杆驱动结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平架总成和后厢门联动设置;板簧减震机构包括前吊耳、后吊耳、摆板、中部通过U型螺栓与后桥总成连接的板簧,U型螺栓上部套设有与板簧顶部压接的压接板,板簧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压接板中部设有用于穿过连接螺栓的通孔;前吊耳和后吊耳均固定设在平架总成底部,板簧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卷耳和后卷耳;前吊耳通过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与前卷耳连接,摆板设有两个,两个摆板沿前后方向对应设置,两个摆板上端均铰接在后吊耳的前侧和后侧,两个摆杆下端之间通过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与后卷耳连接;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和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的构造相同;左主龙骨和右主龙骨上沿前后方向设有进风管道,进风管道前端和后端均敞口设置,进风管道前端设有前大后小的喇叭口,进风管道后端位于动力装置的前侧;车架上在动力装置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均匀开设有透气孔的防护板;动力装置包括设在传动轴、蓄电池组、吊机盒、直流电机和发动机,直流电机和发动机安装在吊机盒上,蓄电池组安装在车架上,吊机盒设在车架上,吊机盒与车架之间设有软连接减振机构,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和直流电机的主轴均通过动力转换分离器与传动轴前端传动连接,传动轴的后端与后桥总成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机电两用三轮摩托车,包括车架,车架前端设有前叉减震总成,前叉减震总成上端设有车把,前叉减震总成下端设有前车轮,车架后侧顶部设有后车厢,车架后侧底部通过板簧减震机构连接有后桥总成,后桥总成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后车轮,车架上在后车厢前侧设有驾驶座椅和位于驾驶座椅下方的动力装置,车架上由前到后设有用于制动后车轮的刹车系统;后车厢包括龙门架,龙门架后侧下部水平设有底板,底板左侧边沿铰接有左厢体,底板右侧边沿铰接有右厢体,左厢体和右厢体后侧上部铰接有后厢门,左厢体前侧与龙门架左侧之间通过左锁扣连接,右厢体前侧与龙门架右侧之间通过右锁扣连接,后厢门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左厢体后侧和右厢体后侧通过后锁扣连接,其特征在于:车架包括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左副龙骨、左主龙骨、右主龙骨和右副龙骨,左副龙骨、左主龙骨、右主龙骨和右副龙骨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左副龙骨、左主龙骨、右主龙骨和右副龙骨前部均向上折弯,左主龙骨上部右侧和右主龙骨上部左侧之间水平设有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上表面垂直设有中心梁,中心梁上端后高前低倾斜设有车把套管,左主龙骨前上端向右折弯与第一横梁左侧连接,右主龙骨前上端向左折弯与第一横梁右侧连接,左副龙骨前上端与左主龙骨前上部左侧之间设有左前保险杠,右副龙骨前上端与右主龙骨前上部左侧之间设有右前保险杠;左主龙骨和右主龙骨后端水平设有第二横梁,第二横梁左端与左副龙骨右侧连接,第二横梁右端与右副龙骨左侧连接;左副龙骨后端和右副龙骨后端均向上折弯并连接有平架总成;龙门架上设有上水平梁和下水平梁,龙门架上设有位于下水平梁下部的挡板,下水平梁、挡板、左厢体、右厢体和后厢门的上边沿齐平,龙门架上设有位于上水平梁上方的固定靠背,下水平梁上通过两个第一合页铰接有翻转框架,翻转框架前侧设有翻转靠背,龙门架上设有用于限定翻转框架在垂直状态下继续向前翻转的限位块,翻转靠背上边沿与上水平梁下侧边沿接触,翻转框架后侧与上水平梁之间通过插销连接;左厢体前部上侧和右厢体前部上侧均设有一个支撑结构,两个支撑结构的构造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左厢体上的支撑结构包括第二合页、翻转板和翻转支座,翻转板左侧面与左厢体右侧面接触,翻转板上侧通过第二合页转动连接在左厢体上,第二合页设在左厢体顶部右侧,翻转板右侧面与翻转支座左侧固定连接,翻转支座顶部设有减震垫,减震垫上表面的高度大于等于第二合页顶部的高度;后车厢后侧底部铰接在平架总成上,平架总成上设有用于支撑后车厢底部的胶垫,平架总成中部设有后车厢下方的液压顶升系统,后车厢底部设有连杆驱动结构,连杆驱动结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平架总成和后厢门联动设置;板簧减震机构包括前吊耳、后吊耳、摆板、中部通过U型螺栓与后桥总成连接的板簧,U型螺栓上部套设有与板簧顶部压接的压接板,板簧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压接板中部设有用于穿过连接螺栓的通孔;前吊耳和后吊耳均固定设在平架总成底部,板簧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卷耳和后卷耳;前吊耳通过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与前卷耳连接,摆板设有两个,两个摆板沿前后方向对应设置,两个摆板上端均铰接在后吊耳的前侧和后侧,两个摆杆下端之间通过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与后卷耳连接;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和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的构造相同;左主龙骨和右主龙骨上沿前后方向设有进风管道,进风管道前端和后端均敞口设置,进风管道前端设有前大后小的喇叭口,进风管道后端位于动力装置的前侧;车架上在动力装置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均匀开设有透气孔的防护板;动力装置包括设在传动轴、蓄电池组、吊机盒、直流电机和发动机,直流电机和发动机安装在吊机盒上,蓄电池组安装在车架上,吊机盒设在车架上,吊机盒与车架之间设有软连接减振机构,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和直流电机的主轴均通过动力转换分离器与传动轴前端传动连接,传动轴的后端与后桥总成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两用三轮摩托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禄银生高中阳刘志达吕俊玲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银翔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