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詹承杰专利>正文

行李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0962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3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李车,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上设置有导杆,第二底板上设置有与导杆一一对应的第一导槽,导杆与第一导槽滑动连接;拉杆,拉杆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U型杆,第二底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套管对应的第二导槽,第二导槽的第一端与第一套管的第一端活动连接,第一套管的第二端与第二套管的第一端可伸缩连接,第二套管的第二端与U型杆的开口端可伸缩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行李车,实现了底板可伸缩,增大了底板的面积,拉杆可以收纳到第二导槽内,可以固定拉杆,减小了体积,更方便携带,另外,拉杆高度可调,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使出行更加方便。

Luggage car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uggage cart, including: the first floor and the second floor, the first floor of the guide rod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floo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uide groove corresponding to the guide rod, the guide rod and the first guide groove of the sliding rod, connecting rod; includes a first casing, second sets of U type tube and rod second, the bas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groove and a first sleeve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the second guide groove of the first end and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casing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end of the first casing and the first end of the second sleeve telescopic connection, open end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sleeve rod second U type telescopic connection. According to a baggage car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floor can be telescopic, increases the floor area of the rod can be received in the second guide groove can be fixed rod, reduces the volume, more convenient to carry, in addition, the height of the pull rod is adjustable, suitable for different height, make travel more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李车。
技术介绍
经常乘坐火车和长时间公交的旅客经常会遇到一些情况,比如行李携带困难。现有的行李车底板大小固定不可调节,底轮数量过少,受力面积过小承重小,产品折叠后拉杆不能固定,倒置时会掉落,产品完全展开时,拉杆需人手扶着才不会往后倒,底板不抗压,易破裂,组装产品时,需人手固定螺丝才可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底板可伸缩、方便携带的行李车。根据本技术的一种行李车,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导杆,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杆一一对应的第一导槽,所述导杆与所述第一导槽滑动连接;拉杆,所述拉杆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U型杆,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套管对应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一端可伸缩连接,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二端与所述U型杆的开口端可伸缩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行李车,通过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设置导杆和第一导槽,实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滑动连接,实现了底板可伸缩,增大了底板的面积。另外在第二底板上设置了与第一套管对应的第二导槽,使得拉杆可以收纳到第二导槽内,可以固定拉杆,减小了体积,更方便携带。另外,通过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与U型杆可伸缩连接,便于调节拉杆的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一种行李车,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连接处还设置有加强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板下方设置有多个车轮,所述第二底板下方设置有多个车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板下方设置有两个车轮,所述第二底板下方设置有四个车轮。进一步地,所述车轮为万向轮。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固定车轮的固定件。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材料为共聚聚丙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板上还设置有手持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行李车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行李车的底板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行李车的拉杆从底板拉出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行李车的拉杆拉伸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行李车,包括:第一底板110、第二底板120、拉杆130、车轮140和手持部150。第一底板110上设置有导杆111,第二底板120上设置有与导杆111一一对应的第一导槽121,导杆111与第一导槽121滑动连接。通过在第一底板110和第二底板120之间设置导杆111和第一导槽121,实现第一底板110与第二底板120的滑动连接,实现了底板可伸缩,增大了底板的面积。拉杆130包括第一套管131、第二套管132和U型杆133。第二底板120上设置有与第一套管131对应的第二导槽122,第二导槽122的第一端与第一套管131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二底板120上设置了与第一套管131对应的第二导槽122,使得拉杆130可以收纳到第二导槽122内,可以固定拉杆130,减小了体积,更方便携带。第一底板110上还设置有手持部150,在本技术中,手持部150为一通孔,手持部150也可以为一手把等,当不使用本技术的行李车时,通过手持部150可以将行李车收起,更加方便。第一套管131的第二端与第二套管132的第一端可伸缩连接,第二套管132的第二端与U型杆133的开口端可伸缩连接。通过第一套管131、第二套管132与U型杆133可伸缩连接,便于调节拉杆130的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在第一底板110下方(如图4所示)设置有两个车轮140,第二底板120下方设置有四个车轮140,均采用螺丝固定。采用六轮分布,可以增大底板的受力面积,从而使载重重量增大,使得底板和拉杆保持平衡,在行李车完全展开后,无需人手扶持,行李车也不会轻易倒退。多个车轮也可以多个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进一步地,车轮140为万向轮,可以360度旋转,使得行李车使用时更加灵活轻便。为了增加稳定性,在第一套管131与第二套管132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加强杆134,加强杆134可以为一横杆,避免第一套管131与第二套管132连接处不稳定,以便更好地掌控行李车。进一步地,行李车底部还包括用于固定车轮140的固定件(图中未示出),固定件可以为塑胶件,不需要人手就可固定车轮140。在使用本技术的行李车时,将第一底板上的导杆拉出第二底板的第一导槽,将拉杆从第二导槽中拉出,通过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U型杆调节拉杆的长度,然后将行李放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拉动行李车即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行李车,通过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设置导杆和第一导槽,实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滑动连接,实现了底板可伸缩,增大了底板的面积。另外在第二底板上设置了与第一套管对应的第二导槽,使得拉杆可以收纳到第二导槽内,可以固定拉杆,减小了体积,更方便携带。另外,通过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与U型杆可伸缩连接,便于调节拉杆的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使得出行更加方便。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行李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李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导杆,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杆一一对应的第一导槽,所述导杆与所述第一导槽滑动连接;拉杆,所述拉杆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U型杆,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套管对应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一端可伸缩连接,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二端与所述U型杆的开口端可伸缩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李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导杆,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杆一一对应的第一导槽,所述导杆与所述第一导槽滑动连接;拉杆,所述拉杆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U型杆,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套管对应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一端可伸缩连接,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二端与所述U型杆的开口端可伸缩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连接处还设置有加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承杰
申请(专利权)人:詹承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