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结构跨越地裂缝实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207788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3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框架结构跨越地裂缝实验系统,包括土箱和上部框架缩尺结构模型;土箱中填充有土体;土体中间制备形成有模拟地裂缝;土体中布置有三层加速度传感器,层间距大于200mm,模拟地裂缝两侧布置的密集,靠近土箱两侧布置的松散;土箱外壁设置有加速度计和位移计;土体上部设有上部框架缩尺结构模型,上部框架缩尺结构模型共三跨,中间一跨横跨地裂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很好的解决了如何模拟地裂缝场地的问题;为以后在活动性较弱或趋于稳定的地裂缝场地建设一般性建筑物提供可靠依据。

Experimental system of frame structure crossing ground fissur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rame structure across the crack experiment system, including the soil box and the upper frame scale structure model; soil box filled with soil; soil intermediate is prepared to create simulated cracks; soil layer. There are three acceleration sensors, the layer spacing is greater than 200mm, simulation of ground fissures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ense and loose near the soil box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outer wall; soil box provided with accelerometers and displacement meter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upper frame; the scale structure model, the upper frame scale structure model of three cross, the middle span across ground fissures.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how to simulate the ground fissure site, and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eneral building in the site of the weak or stable ground fissures in the fu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地裂缝实验
,特别涉及一种框架结构跨越地裂缝实验系统。
技术介绍
地裂缝的出现不仅破坏了场地的完整性,也对位于其上的工程建筑产生破坏,目前规范对地裂缝场地实行空间避让原则。然而西安地区许多建筑物已存在跨地裂缝现象,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一些建筑物不得不跨越地裂缝建设的问题,一味的避让地裂缝场地必然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地裂缝带内的土体力学性能指标低于周边土体,导致地裂缝场地的动力响应不规律。地震作用下跨地裂缝的上部结构的变形规律和破坏形式,与普通场地相比有所不同;下部土体的地裂缝扩展机理,地裂缝上下盘土体的动力响应规律以及对跨地裂缝的结构的抗震设防措施,这些问题有必要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系统研究,为以后在活动性较弱或趋于稳定的地裂缝场地建设一般性建筑物提供依据。因此,进行框架结构跨越地裂缝实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然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框架结构跨越地裂缝实验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架结构跨越地裂缝实验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框架结构跨越地裂缝实验系统,包括土箱和上部框架缩尺结构模型;土箱中填充有土体;土体中间制备形成有模拟地裂缝;土体中布置有三层加速度传感器,层间距大于200mm,模拟地裂缝两侧布置的密集,靠近土箱两侧布置的松散;土箱外壁设置有加速度计和位移计;土体上部设有上部框架缩尺结构模型,上部框架缩尺结构模型共三跨,中间一跨横跨地裂缝。进一步的,土箱内壁内层采用厚度为0.8mm的橡胶薄膜,并用泡沫胶贴于箱壁内表面。进一步的,橡胶膜壁上粘贴有3cm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尺寸与土箱的箱体侧壁框架相同。进一步的,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立方体有机玻璃盒内。进一步的,加速度传感器和有机玻璃盒的整体密度等于所埋位置土体密度。进一步的,加速度传感器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方体有机玻璃盒底部,立方体有机玻璃盒外周包裹有保鲜膜。本技术采用剪切模型土箱模拟地裂缝场地步骤为首先采用厚度为2cm的木板预留地裂缝带位置,周围土按实际地层土质要求的密实程度和重度进行分层填筑、夯实,然后取出木板,并按照设计高度来埋置传感器,同时考虑预埋加速度传感器的防水处理及埋设,最后依次反复填充直至达到设计高度。进一步的,土箱内壁内层采用厚度为0.8mm的橡胶薄膜,并用泡沫胶贴于箱壁内表面。一方面可以防止土的漏出,同时还可以控制箱内土体的含水率。土箱内壁外层粘贴3cm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尺寸与箱体侧壁框架相同;粘贴橡胶膜和泡沫塑料板大大减少了边界效应,同时该装置对土的剪切变形几乎没有约束,因而能较好地模拟土在自由场地的振动变形。进一步的,填土前,首先将从西安地裂缝f4附近采集的土体进行晾晒过筛后装袋,并测得其含水率。由于单层模型土夯实后体积固定,按照场地各层土体的参数,可以计算出制作每层模型土所需土体重量和含水率。再按照所需量称重已过筛土样,同时计算出达到模型土含水率时的所需水量,用喷壶进行均匀喷洒后即可满足含水率的要求。进一步的,在预夯实土体表面铺设木板,再采用夯机进行夯实作业,减少电夯对土体的直接冲击力,每层夯实至预定高度后,将土体表面拉毛,以促进上下层的粘结。进一步的,下部土体测点应按照监测地裂缝两侧的加速度变化的思路来进行。加速度计整体分三层布设,以测得土体不同高度的加速度反应,每层加速度计沿着振动方向中线位置间隔布置,并且地裂缝带附近加加速度计加密布置。此外还应在土箱内壁附近布设加速度计以验证土箱的边界效应。土箱外壁也应设置加速度计和位移计,测量土箱不同高度处加速度和位移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的,加速度计需埋置在模型土中,模型土的水会使得加速度计不能正常工作。此外加速度计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密度远大于土的密度,试验过程中可能会与土耦合振动,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故应按要求对其进行改装。本试验采用立方体有机玻璃盒对加速度计进行防水处理,通过计算得出立方体玻璃盒边长,使得加速度计和有机玻璃盒的整体密度等于模型土体密度。用螺栓把加速度计固定在小盒底部,以保证传感器正确感受被测量体的振动,然后用硅胶将小盒密封,最后用保鲜膜对有机玻璃盒进行包裹以确保其防水效果。在现场布设加速度计时采用挖填的方式以防止其倾斜或者移位。本技术以1:15的缩尺比例建立上部框架结构模型步骤包括框架结构模型钢筋的制作和安装、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模板的安拆以及传感器和应变片的布置。进一步的,原型结构尺寸为18.3m(长)×15.9m(宽)×18m(高),尺寸相似比为1:15,经计算得缩尺后模型的尺寸确定为1220mm×1060mmx1200mm,共三跨,柱子横断面尺寸为27mm×33mm(KZ-1)和33×33mm(KZ-2),板厚度分别为10mm,柱子和梁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2mm,板的保护层为1mm,梁柱主筋采用#14或#16镀锌铁丝来模拟,箍筋用#20镀锌铁丝来模拟,并用M6微粒混凝土模拟原型中C30混凝土。进一步的,一方面由于箍筋采用的镀锌铁丝太细,导致无法采用绑扎的方法来固定在纵向主筋上,另一方面,如果采用绑扎箍筋的办法,梁柱构件的保护层(2mm)无法保证,后期浇筑混凝土极易露筋或者导致钢筋笼扭曲。经过反复试验,本技术在制作梁柱钢筋笼时采用了锡丝焊接的方法。锡丝焊有以下优点,首先锡丝焊点小,可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其次锡焊效果好,不易脱落,可以模拟绑扎钢筋的效果,此外在焊接过程中,只需固定好主筋位置,焊接箍筋时不会扰动主筋,最后成型的钢筋笼形状规整。制作钢筋笼前,首先制作固定主筋模具(木板),在木板上按照主筋位置打孔并将主筋穿入固定,然后再将制作好的箍筋穿入焊接即可。进一步的,结构的每层板配置附加配重32Kg。本技术地裂缝场地和上部框架结构的安装过程步骤为首先将吊架的下部四根活动的方钢布设于独立基础的预支模板上,等整个结构混凝土完成浇筑并养护完成后,采用高强度螺栓将吊架上部和下部紧固起来,进行吊装。在完成吊装作业后,松开螺栓,吊架上下部分分离,将下部方钢抽出即可。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反映跨地裂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模型结构采用了独立基础,因此模型下部无法设置刚性底座,此外结构缩尺比例为1:15,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有限,无法在结构自身上设置吊点,因此本实验采用了外部吊架来完成模型结构的吊装工作。吊架结构为下部为四根50mm方钢管(以下简称方钢),上部为方钢焊接而成的吊架,配有四个吊点。下部四根方钢和上部吊架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种框架结构跨越地裂缝实验系统,很好的解决了如何模拟地裂缝场地的问题;为以后在活动性较弱或趋于稳定的地裂缝场地建设一般性建筑物提供可靠依据。本技术还分析了上部结构和带地裂缝土的共同作用,更好的研究了地裂缝的破坏情况。将特殊场地框架独立基础结构的共同作用试验研究方法提出新的研究思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框架结构跨越地裂缝实验系统中实验传感器布置图;图2为每层每个柱点应变片布置图;图3a-图3d为模型柱配筋图;其中,图3a为KZ-1的原图,图3b为KZ-1的缩尺模型;图3d为KZ-2的原图,图3b为KZ-2的缩尺模型;图4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框架结构跨越地裂缝实验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框架结构跨越地裂缝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土箱(3)和上部框架缩尺结构模型;土箱(3)中填充有土体;土体中间制备形成有模拟地裂缝;土体中布置有三层加速度传感器,层间距大于200mm,模拟地裂缝两侧布置的密集,靠近土箱两侧布置的松散;土箱外壁设置有加速度计和位移计;土体上部设有上部框架缩尺结构模型,上部框架缩尺结构模型共三跨,中间一跨横跨地裂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结构跨越地裂缝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土箱(3)和上部框架缩尺结构模型;土箱(3)中填充有土体;土体中间制备形成有模拟地裂缝;土体中布置有三层加速度传感器,层间距大于200mm,模拟地裂缝两侧布置的密集,靠近土箱两侧布置的松散;土箱外壁设置有加速度计和位移计;土体上部设有上部框架缩尺结构模型,上部框架缩尺结构模型共三跨,中间一跨横跨地裂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跨越地裂缝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土箱(3)内壁内层采用厚度为0.8mm的橡胶薄膜,并用泡沫胶贴于箱壁内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仲明张朝程攀苑婷婷韦俊霍晓鹏王丙锐黄汉英慕雨生陈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