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终端及其隔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205438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3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终端及其隔热装置,隔热装置包括金属材质的内散热层、金属材质的外散热层、以及夹设在内散热层和外散热层之间的隔热层。隔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内散热层和外散热层的导热系数,在内散热层、外散热层之间形成隔热区。隔热装置的金属材质的内散热层可以满足电子终端内部的快速散热,确保散热可靠性,热量在向外传递的过程中,由于中间一定宽度的低导热系数材质隔热层的存在,增大了热量传递内阻,形成一定的温差,从而使热量到达金属材质的外散热层后,温度明显降低,从而在客户触摸时不会太烫,改善客户的感受,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既保证内部散热安全,又降低表面温度,改善客户感受。

Electronic terminal and heat insulation device there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ctronic terminal and insulation device, heat insulation device comprises a metal material in the heat radiating layer, metal layer, and the outer radiating sandwiched between the inner layer and the outer layer of the radiating heat insulation layer.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is less tha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inner heat dissipation layer and the external heat dissipation layer. In the heat radiating layer metal heat insulation device can meet the rapid heat dissipation of electronic terminal, ensure thermal reliability, heat transfer in the process of outward, due to the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material insulation layer middle width exists, increases the heat transfer resistance, a certain temperature, so that the heat radiating layer to the external metal material after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s, resulting in customer touch not to be too hot, improve customer experience,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Not only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internal heat dissipation, but also to reduce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mprove customer exper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终端及其隔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子终端产品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功能也越发强大;也导致电子终端产品的热损耗急剧增大。另外,由于终端产品小型化、轻薄化的发展趋势,终端产品的尺寸不断减小;同时,为了获取更好的外观设计,金属化外观的终端逐渐成为设计时尚与潮流。由于终端发热加剧、机身轻薄而且金属材质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所以在使用过程中,终端产品内部的热量会快速传递到金属外壳的表面;终端表面温度升高,出现了“发烫”现象,导致客户感受变差,降低产品的竞争力。在正常工作中,控制终端产品表面的温度,避免产品内部热量快速传递到产品表面,产生“发烫”现象,是目前通信终端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包括金属化外观的对讲机等产品面临的重要挑战。所以产品设计时需要同时兼顾外观设计、产品内部散热可靠及控制表面温度、提升客户感受。目前的通信终端产品,尤其是对讲机,主体的散热及支撑结构大致分成三类:一类是设计金属材质的中框,如铝合金材料,外框设计为塑胶材料;第二类是直接用金属材质,如铝合金材料,将中框与外壳设计为一体;第三类,是完全采用塑胶材料制作中框与外框。对于第一类设计,采用金属中框、塑胶外壳的设计,属于传统的设计方案,可以满足产品散热及表面手感。但是由于其外观为塑胶材质,没有金属外观的特质,产品竞争力差,不能满足目前的时尚设计与设计潮流。对于第二类采用金属材质制作中框与外壳的设计,虽然具有金属外观的特质,但是由于内部热量快速传递到产品表面,使用时产品明显的“发烫”,导致客户感受很差。对于第三类全塑胶材料制作中框与外壳的设计,不但没有金属外观的特质,而且内部散热困难,只能应用于发热量很小的产品,适用范围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终端及其隔热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隔热装置,包括金属材质的内散热层、金属材质的外散热层、以及夹设在所述内散热层和外散热层之间的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内散热层和外散热层的导热系数,在所述内散热层、外散热层之间形成隔热区。优选地,所述内散热层、外散热层为金属壳体结构。优选地,所述内散热层、外散热层为铝制材质形成的壳体结构。优选地,所述隔热层为塑胶材质形成的壳体结构或导热系数低于1W/mK的材质形成的壳体结构。优选地,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内散热层和/或所述外散热层之间嵌设固定;或,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内散热层和/或所述外散热层之间粘合固定;或,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内散热层和/或所述外散热层之间卡合固定。优选地,所述隔热层对所述内散热层、外散热层隔离。优选地,所述隔热装置还包括穿设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内散热层、外散热层对应配合、以在所述内散热层、外散热层之间进行导热的导热部。优选地,所述导热部包括分布在所述隔热层上的多个导热部。优选地,所述导热部与所述内散热层和/或所述外散热层相互连接;或,所述导热部与所述内散热层和/或所述外散热层为一体结构。本技术还构造一种电子终端,包括所述的隔热装置。实施本技术的电子终端及其隔热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电子终端及其隔热装置的金属材质的内散热层可以满足电子终端内部的快速散热,确保散热可靠性,热量在向外传递的过程中,由于中间一定宽度的低导热系数材质隔热层的存在,增大了热量传递内阻,形成一定的温差,从而使热量到达金属材质的外散热层后,温度明显降低,从而在客户触摸时不会太烫,改善客户的感受,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既保证内部散热安全,又降低表面温度,改善客户感受。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终端的隔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隔热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隔热装置带有导热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电子终端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电子部件,电子终端可为手机、平板、对讲机等被客户握持触摸的通讯设备,也可为在使用时与客户接触的其他电子终端。电子部件在通电工作情况下会发热,壳体可作为电子终端的隔热装置1,既能降低产品表面的温度,同时确保产品具有可靠的散热性能。结合图1、图2所示,隔热装置1包括金属材质的内散热层11、金属材质的外散热层12、以及夹设在内散热层11和外散热层12之间的隔热层13。隔热层13的导热系数小于内散热层11和外散热层12的导热系数,在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之间形成隔热区。内部金属材质的内散热层11可以满足电子终端内部的快速散热,确保散热可靠性。热量在向外传递的过程中,由于中间一定宽度的低导热系数材质隔热层13的存在,增大了热量传递内阻,形成一定的温差,从而使热量到达金属材质的外散热层12后,温度明显降低,从而在客户触摸时不会太烫,改善客户的感受,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既保证内部散热安全,又降低表面温度,改善客户感受。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为金属壳体结构,与隔热层13组合形成电子终端的外壳,优选地,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为铝制材质形成的壳体结构,可以提升散热速度。内散热层11采用金属材质,可以同时起到支撑和散热的作用,外散热层12采用金属材质可以保留电子终端金属外观的特质,让电子终端更加的时尚。在其他实施例中,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也可为与隔热层13组装的金属隔热板,材质也可为其他导热性好的金属材质。隔热层13为塑胶材质形成的壳体结构。隔热层13与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之间嵌设固定,塑胶材质的隔热层13采用注塑的方式对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上的结构特征包覆,实现隔热层13与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之间的嵌设。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热层13也可只和内散热层11或外散热层12嵌设固定,隔热层13与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之间的嵌设也可通过压合的方式实现。隔热层13也可为导热系数低于1W/mK的材质形成的壳体结构,能和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相互固定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热层13也可与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之间粘合固定,另外,隔热层13与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之间卡合固定,进一步地,隔热层13与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两部分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层13对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隔离,让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之间没有其他的部件进行连接,完全依靠隔热层13向外散热。如图3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热装置1还可包括穿设隔热层13与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对应配合、以在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之间进行导热的导热部14。导热部14可以适当的加速向外导热,避免内散热层11向外散热太慢引起电子终端内部温度过高。优选地,导热部14包括分布在隔热层13上的多个导热部14,让内散热层11吸收的温度能均衡的向外导热。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部14的形状和分布可以不做限定,能保证散热效果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部14与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相互连接,导热部14也可只与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中的一个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子终端及其隔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材质的内散热层(11)、金属材质的外散热层(12)、以及夹设在所述内散热层(11)和外散热层(12)之间的隔热层(13);所述隔热层(13)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内散热层(11)和外散热层(12)的导热系数,在所述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之间形成隔热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材质的内散热层(11)、金属材质的外散热层(12)、以及夹设在所述内散热层(11)和外散热层(12)之间的隔热层(13);所述隔热层(13)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内散热层(11)和外散热层(12)的导热系数,在所述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之间形成隔热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为金属壳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散热层(11)、外散热层(12)为铝制材质形成的壳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隔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13)为塑胶材质形成的壳体结构或导热系数低于1W/mK的材质形成的壳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13)与所述内散热层(11)和/或所述外散热层(12)之间嵌设固定;或,所述隔热层(13)与所述内散热层(11)和/或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凯雷卫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能达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