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套件以及包含该内窥镜套件的工业内窥镜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20396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2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化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包含内窥镜套件的工业内窥镜检测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内窥镜如何直接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检测装备或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如何长期稳定地在工业设备内持续获取清晰图像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窥镜套件主要包括内窥镜、设置于内窥镜一端的相机、用于固定相机的U型支架和与U型支架可滑动连接的调整支架,U型支架能够沿设置在其底部的滑轨在内窥镜的长度方向上滑动,调整支架设置有与内窥镜可滑动连接的安装位,使得调整支架能够沿内窥镜的长度方向滑动,并因此调节内窥镜伸出调整支架的长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业内窥镜检测系统能够直接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检测装备或自动化生产线并能长期稳定地在工业设备内持续获取清晰图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化检测
,具体提供一种内窥镜套件以及包含该内窥镜套件的工业内窥镜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所能生产加工的零件的复杂程度得到了很大地提高,越来越多的零件内部特征无法通过工具进行直接测量,甚至人眼无法直接观测。而工业内窥镜作为目视无损检测的工具之一,是集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显微摄像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无损检测仪器,已经成功应用于各大行业。内窥镜在工业领域内的应用主要是辅助人工进行观测,以反映被检测物体内部的使用或损伤情况,主要适用于各种人体无法直接进入和观察的环境中或对人体健康有威胁的场所。工业内窥镜探头可以进入物体内部,便可以检查各种机器、设备等的内部,而不需要拆卸或破坏被检测物体。然而,目前还很少甚至没有将内窥镜直接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检测装备或自动化生产线,并且现有的工业内窥镜不能够长期稳定地在工业设备内持续获取清晰图像。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工业内窥镜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工业内窥镜如何直接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检测装备或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如何长期稳定地在工业设备内持续获取清晰图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套件,该内窥镜套件包括相机以及设置于所述相机一端的内窥镜,所述相机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固定于底座,并能够通过该第一调节机构至少能够沿所述内窥镜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所述相机通过第二调节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并且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至少能够沿所述内窥镜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移动。在上述内窥镜套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为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条,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条对应的滑轨,所述相机坐落于所述U型支架的顶部。在上述内窥镜套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U型支架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配置有安装槽压块,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安装槽压块通过配合形成有与所述相机的外缘匹配的第一安装位。在上述内窥镜套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U型支架还设置有导向板,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板沿所述内窥镜的长度方向移动。在上述内窥镜套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壳体,其罩设于所述内窥镜的外侧;以及调整支架,且所述调整支架上设置有第二滑条,所述第二滑条与设置于所述导向板上的滑槽匹配相连。在上述内窥镜套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调整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位,所述内窥镜远离所述相机的一端坐落于所述第二安装位,并能够沿所述内窥镜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位移动,并且所述第二安装位配置有压块,所述压块用于固定坐落于将所述第二安装位内的内窥镜。在上述内窥镜套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窥镜包括镜鞘以及容纳于所述镜鞘内的主镜体。在上述内窥镜套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相机的图像采集端通过转接器与所述内窥镜相连接。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业内窥镜检测系统,所述工业内窥镜检测系统包括光源组件、内窥镜套件和工控机,所述内窥镜套件通过图像预处理单元与所述工控机相连接,所述工控机连接至具有显示功能的人机交互界面,所述工控机还连接至光源组件,所述内窥镜套件具有上述的内窥镜套件的至少一项特征。在上述工业内窥镜检测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用于向被测物体提供成像照明的冷光源;以及所述冷光源的控制器,所述工控机还与该控制器相连接,用于调整冷光源的成像照明参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将U型支架可滑动地安装到滑轨上,可通过滑动U型支架调整内窥镜与被测物体的相对距离;通过将调整支架可滑动地安装到设置在U型支架上靠近内窥镜一侧的导向板上,并且调整支架通过安装位与内窥镜可滑动地连接,使得滑动调整支架能够调整内窥镜插入被测物体内部的长度。通过将冷光源与内窥镜相连接,使冷光源为内窥镜采集图像提供照明,以便更好地反映出被测物体的细节特征。将图像预处理装置与相机相连接,对相机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将与人机交互界面相连接的工控机分别与图像预处理装置和冷光源的控制器进行连接,通过工控机控制冷光源的照明强度,并通过工控机将图像预处理装置从相机接受并处理好的图像传送至人机交互界面,以便操作人员观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业内窥镜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套件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套件的等轴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套件的T型压块的效果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套件的调整支架的等轴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各部件之间是按一定比例关系绘制的,但是这种比例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业内窥镜检测系统主要包括:主要由CCD相机1和内窥镜3组成的内窥镜套件、冷光源组件5、光源控制线6、人机交互界面7、工控机9和图像预处理单元11。其中,CCD相机1通过转接器2与内窥镜3相连接,内窥镜3通过光纤4与冷光源组件5连接,冷光源组件5通过光源控制线6与工控机9连接;CCD相机1通过CCD相机数据线12与图像预处理单元11连接,图像预处理单元11通过高清数据线10(例如,HMMI数据线或其他市售的高清数据线)与工控机9连接;工控机9又通过连接线8与人机交互界面7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保证图像清晰度满足检测要求时,高清数据线10也可以采用普通数据线替代。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在满足图像采集要求的前提下,CCD相机1也可以被其他形式的相机替代。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能够理解的是,在满足对CCD相机1所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的要求下,图像预处理单元11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且能够实施的任何形式的图像预处理装置。继续参阅图1,内窥镜3包括主镜体301和镜鞘302,镜鞘302既增强了主镜体301的刚度,减少了外来应力对其造成损伤,又可以降低主镜体301弯折时对内窥镜3的损害。进一步,冷光源组件5包括冷光源和冷光源控制器,工控机根据人机交互界面的相应指令来控制冷光源控制器调整冷光源的照明强度。下面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工业内窥镜检测系统的控制原理作简要说明。内窥镜3辅助CCD相机1采集图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窥镜套件以及包含该内窥镜套件的工业内窥镜检测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套件包括相机以及设置于所述相机一端的内窥镜,所述相机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固定于底座,并能够通过该第一调节机构至少能够沿所述内窥镜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所述相机通过第二调节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并且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至少能够沿所述内窥镜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套件包括相机以及设置于所述相机一端的内窥镜,所述相机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固定于底座,并能够通过该第一调节机构至少能够沿所述内窥镜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所述相机通过第二调节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并且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至少能够沿所述内窥镜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为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条,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条对应的滑轨,所述相机坐落于所述U型支架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支架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配置有安装槽压块,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安装槽压块通过配合形成有与所述相机的外缘匹配的第一安装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支架还设置有导向板,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板沿所述内窥镜的长度方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壳体,其罩设于所述内窥镜的外侧;以及调整支架,且所述调整支架上设置有第二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化彬张正涛沈飞张武杰张磊史亚莉苏虎徐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