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8814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9 12:38
提供具备对人工血管要求的各特性、且通过人体复苏能力而具备与生物体血管相同的修复功能的布制人工血管。将外层的经纱和纬纱的密度分别记作D1(根数/25.4mm)、D2(根数/25.4mm),并将外层的经纱和纬纱的表观纱宽分别记作W1(mm)、W2(mm)时,内层覆盖率C(%)用C=[{(W1×D1+W2×D2)×25.4‑W1×W2×D1×D2}/(25.4×25.4)]×100定义。内层覆盖率C(%)为15%≤C≤75%,其中,由经纱3和纬纱4构成的内层被由经纱1和纬纱2构成的外层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血管。更详细而言,涉及通过人体复苏能力而具备与生物体血管相同的修复功能的布制人工血管。
技术介绍
人工血管对于成人而言主要用于替换病变的生物体血管、或者形成旁路或分路,对于幼儿而言主要用于分路。因此,对于人工血管要求生物体相容性良好、无毒性、在生物体内不易劣化且结实、具有柔软性、血液泄露极少、血管内皮细胞固定性良好等。因此,提出了与生物体血管类似的具备弹性的人工血管。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人工血管,其中,人工血管主体和该人工血管主体的螺旋状增强部均具有弹性。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人工假体(人工血管),其中,以具有弹性的聚酯系树脂制多孔体作为支承体,且至少在该支承体的一部分上具有赋予了弹性树脂多孔质层的复合结构部分。但是,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的人工血管是树脂材料制的薄膜结构,因此存在缺乏柔软性的缺陷。此外,像这样为了提高保形性、防止漏血而在血管截面方向上制成多层结构时,应该形成内皮的血管最内层与周边组织之间产生距离,原本应该从周围组织导入的物质的导入受到阻碍,血管与人体的亲和性变差。进一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聚氨酯作为人工血管主体和增强用弹性材料,但在预计进行长期植入的情况下,存在氨酯因水解而劣化、伸缩性降低的缺点,因此,存在的不便之处在于必须定时更换新人工血管。此外,上述对人工血管要求的要件中,血管内皮细胞具备的特性在于,其常时产生一氧化氮、前列腺素从而抑制血小板凝集,通过控制血小板功能和凝固·纤维蛋白原溶解体系而使血管内不形成血栓,血管内皮细胞固定性良好是作为人工血管所应该具备的极其重要的特性。作为以往的布制人工血管,通常使用由聚酯等化学纤维形成的纺织物、编织物,由于需要防止从人工血管壁漏血、保持形态,大多由密度非常高、即网眼密集的纺织编织物构成。但是,以往的布制人工血管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成慢且不均匀的问题。即,由于为纤维粗且网眼密集的纺织编织物,因此形成血管内皮细胞的立足点少,此外,即使细胞暂时附着,也容易被血流冲走,因此,产生流动的血栓堵塞末梢侧的已变细的血管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人工血管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固定性,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人工血管,其中,在内壁上形成有0.5旦尼尔以下的极细纤维的绒头。此外,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人工血管,其中,内壁和/或外壁上形成有0.5旦尼尔以下的极细纤维的绒头,且构成底纹组织的底纱由1.0旦尼尔以上的纤维形成。但是,如专利文献3、4记载的那样,在内壁上仅形成有极细纤维的绒头的情况下,细胞固定性不一定充分,有时由于形成绒头反而会阻碍固定细胞在该部分处的生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33714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9908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昭61-454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公昭61-581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以往的人工血管所具有的课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对人工血管要求的各特性、且通过人体复苏能力而具备与生物体血管相同的修复功能的布制人工血管。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着眼于织物结构和纤维的构成,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包括下述技术方案。(1)双层织物人工血管,其是包括与血流相接触的内层和与该内层相接触的外层的筒状织物结构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将外层的内层覆盖率记作C(%)时,15%≤C≤75%;本专利技术中,将外层的经纱和纬纱的密度分别记作D1(根数/25.4mm)、D2(根数/25.4mm),并将外层的经纱和纬纱的表观纱宽分别记作W1(mm)、W2(mm)时,内层覆盖率C(%)用下式来定义,C=[{(W1×D1+W2×D2)×25.4-W1×W2×D1×D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人工血管

【技术保护点】
双层织物人工血管,其是包括与血流相接触的内层和与该内层相接触的外层的筒状织物结构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将下式所定义的外层的内层覆盖率记作C(%)时,15%≤C≤75%,将外层的经纱和纬纱的密度分别记作D1(根数/25.4mm)、D2(根数/25.4mm),并将外层的经纱和纬纱的表观纱宽分别记作W1(mm)、W2(mm)时,内层覆盖率C(%)为C=[{(W1×D1+W2×D2)×25.4‑W1×W2×D1×D2}/(25.4×25.4)]×100应予说明,表观纱宽是随机测定5处露出至织物表面的各个纱的宽度而得到的平均值。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12 JP 2014-1643671.双层织物人工血管,其是包括与血流相接触的内层和与该内层相接触的外层的筒状织物结构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将下式所定义的外层的内层覆盖率记作C(%)时,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仓弘至山田谕金子隆行桑原厚司阪口有佳门胁功治高冈元纪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