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具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钳子,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一端部弯折后形成夹角为120度的第一内夹持部和第一外夹持部,所述第二钳体一端部弯折后形成第二内夹持部和第二外夹持部,所述第二外夹持部的夹持面设有防滑结构。在使用时,第一内夹持部和第一外夹持部顶抵螺母或螺螺栓一侧的两个夹持点,两个夹持点为相邻的两条边,而第二外夹持部则夹持螺母的相对侧的第三夹持点,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通过三个夹持点来夹持螺母,具良好的夹持效果,螺母不易打滑,而且还能够夹持各种不同尺寸的螺母,具很好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钳子。
技术介绍
钳子如尖嘴钳,为一种用于夹持、固定加工工件或者扭转螺母螺栓的手工工具,钳子包括两个钳体,两所述钳体均包括用于夹持螺母钳头,握紧两钳体带动钳头夹持螺母,在扭转螺母时无需使钳头挪移出螺母,可快熟连贯的扭转螺母,现有技术的钳子,通常可夹持螺母的一边一角来扭转螺母,夹持点少,存在易打滑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更多边角夹持点的钳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钳存在的扭转螺母螺栓容易打滑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钳子,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一端部弯折后形成夹角为120度的第一内夹持部和第一外夹持部,所述第二钳体一端部弯折后形成第二内夹持部和第二外夹持部,所述第二外夹持部的夹持面设有防滑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一外夹持部的夹持面设有所述防滑结构,所述第二内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外夹持部呈120度角。可选地,所述第一内夹持部的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内夹持部的夹持面分别设置有所述防滑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一内夹持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内夹持部的长度。可选地,所述防滑结构为多个沿平面排列的防滑齿。可选地,多个所述防滑齿紧密排列,且各所述防滑齿的齿顶角度大于30度小于120度。可选地,所述第一钳体的一端部设置为第一钳头,所述第一钳头弯折后形成所述第一内夹持部和所述第一外夹持部,所述第二钳体的一端部设置为第二钳头,所述第二钳头弯折后形成所述第二内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外夹持部。可选地,所述第一钳体的另一端部具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二钳体的另一端部具有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分别设置有防滑纹。可选地,所述第一钳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一手柄之间的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内夹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二钳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二钳头和所述第二手柄之间的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内夹持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枢接部。本技术有益效果: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扭转各种尺寸螺母的钳子,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一端部弯折后形成第一内夹持部和第一外夹持部,所述第二钳体一端部弯折后形成第二内夹持部和第二外夹持部。由于第一内夹持部和第一外夹持部的夹角为120度,且所述第二外夹持部的夹持面设有防滑结构,因此在使用时,第一内夹持部和第一外夹持部顶抵螺母或螺螺栓一侧的两个夹持点,两个夹持点为相邻的两条边,而第二外夹持部则夹持螺母的相对侧的第三夹持点,第三夹持点为一角或者一边,第二外夹持部对第三夹持点施加压力,同时防滑结构对第三夹持点产生的摩擦力,通过压力和摩擦力达到夹持第三夹持点的效果。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通过三个夹持点来夹持螺母,具良好的夹持效果,螺母不易打滑,而且还能够夹持各种不同尺寸的螺母,具很好的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的钳子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钳子对小尺寸螺母的夹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钳子对中等尺寸螺母的夹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钳子的两外夹持部平行夹持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钳子对大尺寸螺母的夹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钳子对螺母两角夹持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对称钳体的钳子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对称钳体的两边两角夹持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对称钳体的四边夹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另外要明白,本实施例中使用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个要素,这些用语只是用于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例如,第一钳体可被称为第二钳体,类似地,第二钳体可被称为第一钳体,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都是钳体,不过它们不是同一钳体。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扭转各种尺寸螺母的钳子,包括第一钳体100和第二钳体200,第一钳体100和第二钳体200相互转动连接,第一钳体100一端部弯折后形成第一内夹持部111和第一外夹持部112,第二钳体200一端部弯折后形成第二内夹持部211和第二外夹持部212,第一内夹持部111和第一外夹持部112的夹角为120度。具体来说,第一内夹持部111、第一外夹持部112、第二内夹持部211和第二外夹持部212均具有一夹持面,四个夹持部通过各自的夹持面来夹持螺母或螺栓,第一内夹持部111和第一外夹持部112的夹角为120度,具体是指第一内夹持部111的夹持面和第一外夹持部112的夹持面的夹角呈120度,另外第二外夹持部212的夹持面设有防滑结构113。在夹持状体下,如图1所示,第一外夹持部112所夹持的边为螺母300或螺栓的第一边301,第一内夹持部111所夹持的边为螺母300或螺栓的第二边302,与第一边301正对的一边为螺母300或螺栓的第三边303,第三边303的远离第二内夹持部211的一端角为第一角304,第三边303的靠近第二内夹持部211的一端角为第二角305。本实施例的钳子对螺母300和螺栓具有相同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以螺母300为例做说明。在使用时,第一内夹持部111和第一外夹持部112顶抵螺母300一侧的两个夹持点,第一边301和第二边302为螺母300的其中两个可供第一钳体100夹持的夹持点,夹持螺母300的另一侧还具有可供第二外夹持部212夹持的第三夹持点,第三夹持点可以是第一角304、第二角305或第三边303,第二外夹持部212对第三夹持点施加压力,同时防滑结构113对第三夹持点产生摩擦力,通过第二外夹持部212所施加的压力和摩擦力达到夹持第三夹持点的效果。本实施中不同规格的螺母300的第三夹持点不尽相同,如图2、图3所示,对小尺寸的螺母300则钳子夹持其第一边301、第二边302以及第一角304;如图4所示,当第一外夹持部112和第二外夹持部212的夹持面平行时,且螺母300的相对的两边刚嵌入两夹持面,此时钳子夹持螺母300的第一边301、第二边302以及第三边303;如图1所示,螺母300尺寸较大,钳子夹持螺母300的第一边301、第二边302以及第二角305。钳子通过两边一角来夹持螺母300,具良好的夹持效果,螺母300不易打滑。且图2、图3、图4、图1中,螺母300的尺寸逐渐增加,本实施例中的钳子能够夹持各种不同尺寸的螺母300,具很好的适应性。本实施例的钳子还具有其他的夹持方式,如夹持螺母300的一边一角以及夹持螺母300相对的两角。图1至图5中,夹持螺母300时,使螺母300往外移动,使螺母300的第二边302不与其一钳头110的内夹持段111的夹持面抵接,即可实现一边一角夹持。如图6所示,两外夹持部112可直接夹持螺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钳子,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一端部弯折后形成夹角为120度的第一内夹持部和第一外夹持部,所述第二钳体一端部弯折后形成第二内夹持部和第二外夹持部,所述第二外夹持部的夹持面设有防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钳子,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一端部弯折后形成夹角为120度的第一内夹持部和第一外夹持部,所述第二钳体一端部弯折后形成第二内夹持部和第二外夹持部,所述第二外夹持部的夹持面设有防滑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夹持部的夹持面设有所述防滑结构,所述第二内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外夹持部呈120度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夹持部的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内夹持部的夹持面分别设置有所述防滑结构。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夹持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内夹持部的长度。5.如权利要求4任一所述的一种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为多个沿平面排列的防滑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钳子,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叶国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