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发器及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8394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7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发器及制冷设备。该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板件,所述蒸发器板件上通过吹胀方式形成有冷媒管路,所述冷媒管路包括蒸发部及回液部,所述回液部的出口连接缓流管路,所述缓流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回液部,另一端的端口形成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出口,所述缓流管路呈弯折或弯曲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蒸发器及具有该蒸发器的制冷系统,克服了传统蒸发器结构复杂,安装、固定不牢固,制冷不稳定的缺点,蒸发器结构合理,制冷效果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蒸发器及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的重要部件。蒸发器的工作原理:制冷剂液体在较低的温度下沸腾,转变为蒸气,并吸收被冷却物体或空间所散发的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制造和输出冷量的设备。传统的蒸发器是铜管或铝管贴在铝板上,铝板贴在制冷装置的内胆外壁上,制冷装置外壁进行发泡保温,以达到制冷效果。由于制冷装置的外壁在发泡过程中,可能导致蒸发器与制冷装置内胆贴合效果差,从而影响制冷的稳定性,导致制冷装置无法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换热效果好的蒸发器及制冷设备。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蒸发器,其包括蒸发器板件,所述蒸发器板件上通过吹胀方式形成有冷媒管路,所述冷媒管路包括蒸发部及回液部,所述回液部的出口连接缓流管路,所述缓流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回液部,另一端的端口形成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出口,所述缓流管路呈弯折或弯曲状。优选地,所述缓流管路呈之字形管路。优选地,所述蒸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回液部,另一端的端口形成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入口。优选地,所述冷媒管路还包括延伸至所述蒸发器板件边沿的总管路,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均与所述总管路连通。优选地,所述蒸发器还包括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包括与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入口连接的毛细管和与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出口连接的回气管,所述毛细管和所述回气管均穿入所述总管路中。优选地,所述毛细管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壁与所述回气管的外壁贴合设置或者第一管段与所述回气管之间设置有传热结构,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段,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入口。优选地,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入口经压接固定。优选地,所述管路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蒸发器板件焊接的铝管,所述铝管与所述总管路的端口连通,所述回气管和所述毛细管经所述铝管穿入所述总管路内。优选地,所述管路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铝管焊接的铜管,所述回气管和所述毛细管依次经所述铜管和所述铝管穿入所述总管路内。优选地,所述铜管与所述铝管采用电阻焊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蒸发部包括多条纵向设置的纵向冷媒支路,所述纵向冷媒支路之间通过连接支路依次首尾连接。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内胆,所述内胆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蒸发器。优选地,所述内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发泡保温层。本技术提供的蒸发器,克服了传统蒸发器结构复杂,安装、固定不牢固,制冷不稳定的缺点,并且,蒸发器结构合理,在回液部的出口设置缓流管路,避免冷媒对冷媒出口的冲击,制冷效果稳定。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蒸发器板件;11、蒸发部;111、纵向冷媒支路;112、连接支路;12、回液部;121、减流孔;13、总管路;14、缓流管路;2、毛细管;3、回气管;4、铝管;5、铜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为了避免混淆本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所述的“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本文中所述的“竖直”“竖”“水平”指的是当蒸发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的位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蒸发器,如图1所示,其包括蒸发器板件1和管路组件。其中,蒸发器板件1上通过吹胀方式形成有冷媒管路。蒸发器板件1的具体材料不限,优选采用延展性较好的铝板,管路组件包括与冷媒管路的冷媒入口连接的毛细管2和与冷媒管路的冷媒出口连接的回气管3。如此,当蒸发器接入制冷系统中时,冷凝器中的冷媒可经毛细管2进入冷媒管路内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媒可经回气管3流回压缩机。其中,冷媒管路包括有蒸发部11和回液部12,冷媒依次经蒸发部11和回液部12后由冷媒出口排出。回液部12的出口连接缓流管路14,缓流管路14的一端连接回液部12,另一端的端口形成冷媒出口,缓流管路14呈弯折或弯曲状,此处所述的弯折或弯曲状不局限于为一道弯折或一道弯曲,也可以为连续的多道弯折或多道弯曲,能够形成对冷媒的缓流即可,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缓流管路14呈之字形管路,进一步地,之字形管路包括第一横管、第二横管以及连接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的竖管,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和竖管形成之字形,其中,第一横管与回液部12的出口连接,第二横管的端口形成冷媒出口。缓流管路的设置能够对冷媒形成缓冲,减少冷媒对冷媒出口的冲击,避免冷媒回流或部分回流至蒸发部11而影响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蒸发部11包括多条纵向设置的纵向冷媒支路111,纵向冷媒支路111之间通过连接支路112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之字形迂回结构,由于蒸发部11的管路整体呈竖直方向设置,提高了蒸发部11的换热效果。蒸发部11和回液部12的排布方式不限,优选地,回液部12设置在蒸发部11的上方。优选地,回液部12均布设置有减流孔121,减流孔121的目的是进一步缓冲冷媒在回液部12中的流动速度,减少冷媒对蒸发器冷媒出口的冲击,避免冷媒回流或部分回流至蒸发部11,影响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连接支路112的具体结构不限,例如可以呈水平设置,也可以为弯管结构,优选采用弯管结构能够降低冷媒阻力。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毛细管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其中,第一管段的外壁与回气管3的外壁贴合设置,优选地,第一管段与回气管3的轴线平行,由于毛细管2内为高温冷媒,回气管3内为低温冷媒,毛细管2与回气管3的外壁贴合能够使得两者之间进行热量交换,降低了冷媒在毛细管2内部的闪发,使得进入蒸发器前的冷媒过冷,能够提高整个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同时,回气管3内的冷媒温度升高能够避免压缩机产生液击。第二管段的一端连接第一管段,另一端连接冷媒管路的冷媒入口。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管段与回气管3之间设置有传热结构,进一步提高第一管段与回气管3之间的热传导,传热结构的具体结构不限,例如可以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传热夹套,第一管段和回气管3分别穿设在两个传热夹套内。传热夹套的具体材料不限,例如可以为铝、铜等传热较好的金属。进一步的,冷媒管路还包括延伸至蒸发器板件1边沿的总管路13,冷媒管路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蒸发器板件(1),所述蒸发器板件(1)上通过吹胀方式形成有冷媒管路,所述冷媒管路包括蒸发部(11)及回液部(12),所述回液部(12)的出口连接缓流管路(14),所述缓流管路(14)的一端连接所述回液部(12),另一端的端口形成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出口,所述缓流管路(14)呈弯折或弯曲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蒸发器板件(1),所述蒸发器板件(1)上通过吹胀方式形成有冷媒管路,所述冷媒管路包括蒸发部(11)及回液部(12),所述回液部(12)的出口连接缓流管路(14),所述缓流管路(14)的一端连接所述回液部(12),另一端的端口形成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出口,所述缓流管路(14)呈弯折或弯曲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管路(14)呈之字形管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部(11)的一端连接所述回液部(12),另一端的端口形成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入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路还包括延伸至所述蒸发器板件(1)边沿的总管路(13),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均与所述总管路(13)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还包括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包括与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入口连接的毛细管(2)和与所述冷媒管路的冷媒出口连接的回气管(3),所述毛细管(2)和所述回气管(3)均穿入所述总管路(13)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壁与所述回气管(3)的外壁贴合设置或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