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83532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7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属于电能转换器领域内的技术方案,包括第一散热外壳、第二散热外壳和冷却管道;所述第一散热外壳用于安装DC/DC转换电路,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用于安装AC/DC转换电路,所述第一散热外壳安装在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顶面上;所述冷却管道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冷却液通道,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外部,所述冷却液通道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内部,所述冷却液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导通,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导通。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同时设置第一散热外壳和第二散热外壳,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实现DC/DC转换器和AC/DC转换器集成、DC/DC转换器和AC/DC转换器及时散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换器的外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对大功率AC/DC转换器(即AlternatingCurrent/DirectCurrent,表示交流电与直流电的转换)以及DC/DC转换器(即DirectCurrent/DirectCurrent,表示直流电与直流电的转换)设备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广泛,对空间尺寸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散热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尺寸小,高功率密度的AC/DC转换器以及DC/DC转换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而AC/DC转换器以及DC/DC转换器是独立的外部结构,造成总体外部结构尺寸大,体积重,成本高,特别是在一些对空间尺寸有局限的系统设备上无法安装使用;而且AC/DC转换器以及DC/DC转换器的发热量较高,如果简单将两者集成,其产生的热量将无法及时排出,将严重影响产品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为集成AC/DC转换器、DC/DC转换器的产品提供合适外部结构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包括第一散热外壳、第二散热外壳和冷却管道;所述第一散热外壳的内部用于安装DC/DC转换电路,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内部用于安装AC/DC转换电路,所述第一散热外壳安装在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顶面上;所述冷却管道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冷却液通道,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外部,所述冷却液通道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内部,所述冷却液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导通,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导通。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外壳包括第一壳壁和顶板,所述顶板覆盖在所述第一壳壁上方,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壳壁的上部联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外壳包括第二壳壁和底板,所述底板覆盖在所述第二壳壁下方,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壳壁下部联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外壳的侧壁上设有往外延伸的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往外延伸处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贯通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侧壁下部设有往外延伸的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往外延伸处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贯通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侧壁上部安装有能够拆卸的第三固定支架,所述第三固定支架往所述第二散热外壳测侧壁外延伸,所述第三固定支架往外延伸处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贯通所述第三固定支架。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外壳的侧壁外表面设有信号控制端口、电能正极输出端口和电能负极输出端口。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侧壁外表面设有交流电输入端口和直流电输出端口。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侧壁外表面设有透气阀,所述透气阀用于保持第二散热外壳的内外压力平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首先,本技术同时设置了第一散热外壳和第二散热外壳,第一散热外壳安装在第二散热外壳的顶面上,即本技术所述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是通过第一散热外壳与第二散热外壳结合为一个整体,在应用时,只需将DC/DC转换电路放置第一散热外壳内、将AC/DC转换电路放置在第二散热外壳内便可,从而使得将DC/DC转换器和AC/DC转换器集成为一个整体变得可行。其次,由于第一散热外壳和第二散热外壳采用热传递速度较快的材料制成,如金属外壳,特别是铝制的金属外壳,所以当电路器件与第一散热外壳和第二散热外壳接触散热后,电路器件产生的热量将迅速传递至第一散热外壳和第二散热外壳上,然后第一散热外壳和第二散热外壳再将热量传递至外界环境中,从而实现散热功能。再者,用第二散热外壳放置AC/DC转换电路;由于第二散热外壳置于第一散热外壳的下方,所以一般会以第二散热外壳的底面作为固定面,此时第二散热外壳底面将会与待安装面接触,相对于第一散热外壳只能将热量传递至空气中,第二散热外壳还能将热量传递至待安装面上,即第二散热外壳在散热效率在使用过程中更为高效;而由于AC/DC转换电路的发热量一般要大于DC/DC转换电路的发热量,所以用第二散热外壳安装AC/DC转换电路更符合实际使用需求,更能保证AC/DC转换电路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排出。更进一步的,在众多的散热方式中,水冷属于散热性能较优选的散热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将在冷却管道内注入源源不断的冷却液,冷却液将因吸取本技术内部的热量而升温,而升温后的冷却液将流出至本技术外,并使得新的冷却液流入本技术内部,以此不断循环,便能将本技术内部的热量迅速带出至本技术外,从而实现对本技术内部的迅速降温;特别地,由于第二散热外壳用于放置发热量更大的AC/DC转换电路,所以本实施方式将冷却管道设置在第二散热外壳内,以保证AC/DC转换电路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排出。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同时设置第一散热外壳和第二散热外壳实现了DC/DC转换器和AC/DC转换器的集成,并且通过第一散热外壳对DC/DC转换电路进行散热,通过第二散热外壳和冷却管道对AC/DC转换电路进行散热,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实现DC/DC转换器和AC/DC转换器集成、DC/DC转换器和AC/DC转换器及时散热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种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三种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1、第一壳壁;12、顶板;21、第二壳壁;22、底板;31、进水口;32、出水口;41、信号控制端口;42、电能负极输出端口;43、电能正极输出端口;51、直流电输出端口;52、交流电输入端口;53、透气阀;61、第一固定支架;62、第一安装孔;71、第二固定支架;72、第二安装孔;81、第三固定支架;82、第三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从图1至3可知,本技术所述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包括第一散热外壳、第二散热外壳和冷却管道;所述第一散热外壳的内部用于安装DC/DC转换电路,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内部用于安装AC/DC转换电路,所述第一散热外壳安装在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顶面上;所述冷却管道包括进水口31、出水口32和冷却液通道,所述进水口31和所述出水口32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外部,所述冷却液通道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内部,所述冷却液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31导通,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32导通。为了实现DC/DC转换器和AC/DC转换器的集成,本实施方式同时设置了第一散热外壳和第二散热外壳,第一散热外壳安装在第二散热外壳的顶面上,即本技术所述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是通过第一散热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外壳、第二散热外壳和冷却管道;所述第一散热外壳的内部用于安装DC/DC转换电路,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内部用于安装AC/DC转换电路,所述第一散热外壳安装在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顶面上,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底面作为固定面;所述冷却管道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冷却液通道,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外部,所述冷却液通道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内部,所述冷却液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导通,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外壳、第二散热外壳和冷却管道;所述第一散热外壳的内部用于安装DC/DC转换电路,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内部用于安装AC/DC转换电路,所述第一散热外壳安装在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顶面上,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底面作为固定面;所述冷却管道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冷却液通道,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外部,所述冷却液通道设于所述第二散热外壳的内部,所述冷却液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导通,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外壳包括第一壳壁和顶板,所述顶板覆盖在所述第一壳壁上方,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壳壁的上部联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外壳包括第二壳壁和底板,所述底板覆盖在所述第二壳壁下方,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壳壁下部联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冷集成式转换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外壳的侧壁上设有往外延伸的第一固定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华新李竹君莫光铖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欣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