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通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182295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7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通气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具有接收第一阀的第一壳体、接收第二阀的第二壳体、以及与通向碳罐的管嘴流体连通的开口,其中,所述支架包括盖子,所述盖子设置在所述第二阀的上方及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二阀之间。所述盖子能够使从第二阀的开孔逃逸出的燃料重新返回到燃料箱中,有效防止了碳罐受燃料浸泡而失效,延长了碳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的通气系统,尤其是用于机动车燃料箱的燃料通气系统。
技术介绍
机动车的燃料箱中通常安装有燃料通气系统,该燃料通气系统一般包括一个或多个阀,例如,压力控制阀、翻车阀(Roll-overvalve,以下简称为为ROV)和燃料限制通气阀(FillLimitVentValve,以下简称为FLVV)等。当燃料箱中的燃料蒸气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燃料蒸气就会通过燃料通气系统,到达与燃料通气系统联通的碳罐,被碳罐吸收,以减少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燃料通气系统,用于某些型号的汽车燃料箱中。该燃料通气系统包括被接收在第一壳体11中的ROV(图中未示出)和被接收在第二壳体12中的FLVV(图中未示出),它们通过支架1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套组合阀。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燃料箱有可能发生倾斜或者晃荡,导致燃料箱中一定量的燃料通过阀上方的开口逃逸出,一部分逃逸出的燃料可能会到达与通向碳罐(未示出)的管嘴14流体连通的开口13,由此通过管嘴14流入碳罐。这会造成碳罐受到燃料浸泡而失效,而一旦失效,燃料就会直接被排放到大气中,从而造成污染和安全隐患,并且燃料箱无法正常呼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通气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具有接收第一阀的第一壳体、接收第二阀的第二壳体、以及与通向碳罐的管嘴流体连通的开口,其中,所述支架包括盖子,所述盖子设置在所述第二阀的上方及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二阀之间。由于所述盖子构成了燃料通行的屏障,因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从燃料箱(尤其是通过第二阀的开孔)逃逸出的燃料遇到该盖子后会重新返回到燃料箱中,而不会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通过与通向碳罐的管嘴流体连通的开口进入碳罐。这有效防止了碳罐受燃料浸泡而失效,延长了碳罐的使用寿命。上述通气系统还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优选地,所述开口的边缘设有突出于所述开口所在平面的围墙。由于所述围墙的存在,从燃料箱(尤其是通过第一阀的开孔)逃逸出的到达所述开口处的燃料会被所述围墙挡住,然后回流到燃料箱中,而不会像现有技术中那样轻易地进入所述开口从而通过管嘴流入碳罐。所述围墙与所述盖子双管齐下,进一步减少了通过所述开口进入碳罐的燃料,更加有效地防止了碳罐受燃料浸泡而失效,延长了碳罐的使用寿命。-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围墙的高度为4至8毫米。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围墙不应过低,否则起不到阻挡逸出燃料的作用;也不宜过高,否则会与其上方的罩盖发生干涉,影响通气系统的呼吸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包括上述通气系统的燃料箱的具体形状、尺寸等参数来为上述围墙选择合适的高度范围。-有利地,所述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空心管状结构。在一种工艺中,在燃料箱的吹塑成型过程中将上述通气系统焊接到燃料箱的内壁上。由于该空心管状结构的存在,芯件上用于在燃料箱的吹塑成型过程中将所述通气系统推至燃料箱内壁上(以便所述通气系统通过其焊盘与燃料箱内壁焊接在一起)的伸缩杆能够更方便地与所述通气系统接合(伸缩杆插入该空心管状结构),从而以更精确、更可靠稳妥的方式将所述通气系统推至预定位置。-有利地,所述空心管状结构在其自由端部包括向外扩口的喇叭口部。该喇叭口部可以更好地引导伸缩杆插入到空心管状结构中。-优选地,所述支架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通过使用这一成熟的工艺,可以减少加工步骤,节约制造成本。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通过其它工艺来制造所述支架,例如先通过注塑工艺分别制造支架本体、盖子、围墙、空心管状结构等,然后再通过焊接工艺将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根据一个示例,所述支架由聚甲醛制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所述支架也可以由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制成,只要该材料能耐受燃料箱所容纳的燃料、不易变形且易成型即可。-根据一个示例,所述第一阀是翻车阀,所述第二阀是燃料限制通气阀。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所述第一阀和第二阀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阀。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为了说明的目的,这些图并非完全按比例绘制。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燃料通气系统的支架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燃料通气系统的支架的示意性立体图。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燃料通气系统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支架的示意性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2至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安装在机动车燃料箱中的燃料通气系统。该燃料通气系统包括支架2、被接收在支架2的第一壳体21中的ROV3(见图3)、被接收在支架2的第二壳体22中的FLVV4(见图3)。支架2通过管嘴24与碳罐(未示出)连接。如图3最佳示出地,支架2具有与管嘴24流体连通的开口23。在燃料箱中的燃料蒸气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燃料蒸气就会通过开口23经管嘴24进入碳罐,被其吸收净化后进入大气。如图2、图3所示,支架2还包括盖子26,该盖子设置在FLVV4的上方及开口23和FLVV4之间,从而将开口23和FLVV4的开孔隔离开,在它们之间构成燃料通行的屏障,因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从燃料箱(尤其是通过FLVV4的开孔22a、22b)逃逸出的燃料遇到盖子26后会重新通过开孔22a、22b返回到燃料箱中,而不会通过开口23进入碳罐。这有效防止了碳罐受燃料浸泡而失效,延长了碳罐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最佳示出的,盖子26具有大半圆的形状,即由一条圆弧和连接该圆弧两端的直线构成的形状,圆心与该圆弧两端连线所构成的圆心角大于180°。盖子26至少部分地盖住FLVV4的开孔22a、22b。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盖子26也可以具有任何其它合适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的可用空间大小进行设计。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开口23的边缘设有突出于该开口所在平面的围墙25。如图4所示,由于围墙25的存在,从燃料箱(尤其是通过ROV3的开孔)逃逸出的到达开口23处的燃料会被围墙25挡住,然后沿箭头A、B通过开孔22b回流到燃料箱中,而不会轻易地进入开口23从而通过管嘴24流入碳罐。围墙25与盖子26双管齐下,进一步减少了通过开口23进入碳罐的燃料,更加有效地防止了碳罐受燃料浸泡而失效,延长了碳罐的使用寿命。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围墙25不应过低,否则起不到阻挡逸出燃料的作用;也不宜过高,否则会与其上方的罩盖28(见图3)发生干涉,影响通气系统的呼吸效果。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围墙25的高度为4至8毫米。但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包括上述通气系统的燃料箱的具体形状、尺寸等参数来为上述围墙选择合适的高度范围。优选地,如图2所示,支架2还包括位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的空心管状结构27。这样,在燃料箱的吹塑成型过程中,芯件上的伸缩杆能够插入空心管状结构27,从而以更精确、更可靠稳妥的方式将通气系统推至预定位置,使得该通气系统的焊盘28a与燃料箱内壁接触,并在熔融状态下焊接在一起,从而实现通气系统在燃料箱内壁上的安装。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空心管状结构27具有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通气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具有接收第一阀的第一壳体、接收第二阀的第二壳体、以及与通向碳罐的管嘴流体连通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盖子,所述盖子设置在所述第二阀的上方及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二阀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通气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具有接收第一阀的第一壳体、接收第二阀的第二壳体、以及与通向碳罐的管嘴流体连通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盖子,所述盖子设置在所述第二阀的上方及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二阀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通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边缘设有突出于所述开口所在平面的围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通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的高度为4至8毫米。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通气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从占李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彼欧英瑞杰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