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线夹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8143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6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备线夹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第二线夹,第一、第二线夹的连接端板面相互贴合,在第一、第二线夹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第二导流块,第一、第二导流块整体呈U形板结构,第一导流块与第二导流块的开口相对,第二导流块位于第一导流块的开口内,且第二导流块开口外壁与第一导流块的开口内壁贴合,第一、第二导流块构成的封闭导流体且位于第一、第二线夹的连接端设置有两组,第二导流块开口内壁分别与第一、第二线夹的连接端外侧板面贴合,第一、第二导流块构成的封闭导流体与第一、第二线夹分别通过紧固螺栓连接,该设备线夹连接装置可显著降低设备线夹连接端的接触电阻,又由于连接部位层数增多,螺栓不易松动,解决设备线夹的发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设备线夹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用电量逐步增加,输配电设备负荷不断增大,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等输电线路的设备线夹容易出现过热现象,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风险,不仅降低了供电的可靠性,而且会因此增加巡视和检修的工作量。设备线夹发热的根本原因是由两个设备线夹接触面的电阻和导通的电流大小决定的,线路电流的大小是由用户负荷大小决定的,因此只能从减少设备线夹接触电阻入手。而接触电阻的大小与接触面、紧固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接触面越大接触电阻越小,接触紧密电阻就小,现有技术中的设备线夹的连接端多为扁平的板状结构,设备线夹的连接端的板面相互贴合,在设备线夹的连接端上设置有连接通孔,在通孔内设置紧固螺栓,从而实现两设备线夹的固定及电连通,现有技术中的设备线夹的接触面积有限,因此很难降低设备线夹的接触电阻,因此设备线夹发热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电力输送领域技术人员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线夹连接装置,在确保设备线夹连接紧密度的同时,增加设备线夹连接端的接触面积,降低设备线夹连接端的接触电阻,解决设备线夹的发热的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设备线夹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第二线夹,第一、第二线夹的连接端板面相互贴合,在第一、第二线夹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第二导流块,第一、第二导流块整体呈U形板结构,第一导流块与第二导流块的开口相对,第二导流块位于第一导流块的开口内,且第二导流块开口外壁与第一导流块的开口内壁贴合,第一、第二导流块构成的封闭导流体且位于第一、第二线夹的连接端设置有两组,第二导流块开口内壁分别与第一、第二线夹的连接端外侧板面贴合,第一、第二导流块构成的封闭导流体与第一、第二线夹分别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本技术还存在以下技术特征:所述的第一、第二线夹的厚度之和与第二导流块的开口宽度吻合。所述第一、第二导流块的板面厚度为4~5mm。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第一、第二导流块构成的封闭导流体位于第一、第二线夹的连接端设置有两组,通过第一、第二紧固螺栓实现两导流体及第一、第二线夹的连接,第一、第二导流块构成的两组封闭导流体与第一、第二线夹产生两处结合面,加之第一、第二线夹的结合面本身,可显著增大第一、第二线夹的实际结合面积,从而可显著降低设备线夹连接端的接触电阻,解决设备线夹的发热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线夹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线夹的主视图;图3是设备线夹连接装置的剖面图;图4是设备线夹连接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设备线夹连接装置沿其长度方向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5,对设备线夹连接装置的特征详述如下:设备线夹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第二线夹10、20,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连接端板面相互贴合,在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第二导流块30、40,第一、第二导流块30、40整体呈U形板结构,第一导流块30与第二导流块40的开口相对,第二导流块40位于第一导流块30的开口内,且第二导流块40开口外壁与第一导流块30的开口内壁贴合,第一、第二导流块30、40构成的封闭导流体且位于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连接端设置有两组,第二导流块40开口内壁分别与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连接端外侧板面贴合,第一、第二导流块30、40构成的封闭导流体与第一、第二线夹10、20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紧固螺栓50连接。结合图4所示,第一、第二导流块30、40构成的封闭导流体位于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连接端设置有两组,通过第一、第二紧固螺栓50实现两导流体及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连接,第一、第二导流块30、40构成的两组封闭导流体与第一、第二线夹10、20产生两处结合面,加之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结合面本身,可显著增大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实际结合面积,从而可显著降低设备线夹连接端的接触电阻,解决设备线夹的发热的问题;在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第二通孔11、21,从而通过紧固螺栓50实现第一、第二导流块30、40及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连接。而且本技术第一、第二导流块30、40构成的封闭导流体设置有两组,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在实际检修逐一更换的过程中,第一、第二线夹10、20始终处在电连通的状态,因此采用该设备线夹连接装置,能够确保线路始终处在导电的状态,亦即本设备线夹连接装置在维护检修时,可带电作业,又由于连接部位层数增多,螺栓不易松动,解决设备线夹的发热的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厚度之和与第二导流块40的开口宽度吻合。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第二导流块30、40的板面厚度为4~5mm。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设备线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第二线夹(10、20),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连接端板面相互贴合,在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第二导流块(30、40),第一、第二导流块(30、40)整体呈U形板结构,第一导流块(30)与第二导流块(40)的开口相对,第二导流块(40)位于第一导流块(30)的开口内,且第二导流块(40)开口外壁与第一导流块(30)的开口内壁贴合,第一、第二导流块(30、40)构成的封闭导流体且位于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连接端设置有两组,第二导流块(40)开口内壁分别与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连接端外侧板面贴合,第一、第二导流块(30、40)构成的封闭导流体与第一、第二线夹(10、20)分别通过紧固螺栓(5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设备线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第二线夹(10、20),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连接端板面相互贴合,在第一、第二线夹(10、20)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第二导流块(30、40),第一、第二导流块(30、40)整体呈U形板结构,第一导流块(30)与第二导流块(40)的开口相对,第二导流块(40)位于第一导流块(30)的开口内,且第二导流块(40)开口外壁与第一导流块(30)的开口内壁贴合,第一、第二导流块(30、40)构成的封闭导流体且位于第一、第二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