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6月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10393288.2、专利技术名称为“导线上置式配网线路弃线保杆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网配电线路
,尤其涉及一种导线上置式的配网线路弃线保杆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考虑到自然灾害(如台风、覆冰等)影响,在配电线路设计时,一般采用基于过往的自然灾害历史数据的重现频率,再结合线路建设成本、输送容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来进行线路设计。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科学地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但是无法应对超出设计条件的自然灾害。根据电网现场抗灾抢修工作的情况来看,配电线路导线、杆塔、金具、瓷横担、基础等构成的配网体系中若电杆未发生破坏,则将大大减少施工抢修难度,提高抢修效率,降低抢修成本,减少抢修时间。因此从更好的完成灾后抢修及保供电任务的角度,在线路遭遇台风等自然灾害时保住电杆是一个很好的降低线路损伤、减少经济损失的有效手段。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弃线保杆装置大多采用导线以悬挂的方式支承于支座上,但是由于电杆的排布方式多种多样,电线的支承方式也多种多样,考虑到实用性方面,有时需要将导线进行上置,即导线支承于支承座上方,现有的弃线保杆装置无法满足导线上置的安装情况。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现有的弃线保杆装置无法满足导线上置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线上置式的配网线路弃线保杆装置,以实现导线上置的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线上置式的配网线路弃线保杆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线杆的横担上的固定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线上置式的配网线路弃线保杆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线杆的横担上的固定组件和用于固定导线的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组件包括第一支板(8),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8)上的第一固定块(2),其上方能够安装导线(6)的活动轴(7)和与所述活动轴(7)轴向滑动配合的阻力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支板(11)和第二固定块(1),其中,所述第二支板(11)卡接在所述第一支板(8)上,且所述第二支板(11)在竖直方向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板(8)滑动;所述第二固定块(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11)上,所述第二固定块(1)内设有盲孔,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盲孔同轴布置的通孔,所述盲孔与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簧、圆柱杆(23)和顶销(9),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盲孔的底部相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圆柱杆(23)的一端相抵接,所述圆柱杆(23)的另一端与所述顶销(9)的一端相抵接,所述顶销(9)的另一端与安装在所述活动轴(7)上的V型块(10)相抵接,所述圆柱杆(23)能够在所述盲孔与所述通孔中滑动,所述顶销(9)能够在所述通孔内滑动;当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顶销(9)的另一端露出所述第一固定块(2)并卡 ...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02 CN 20161039328821.一种导线上置式的配网线路弃线保杆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线杆的横担上的固定组件和用于固定导线的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组件包括第一支板(8),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8)上的第一固定块(2),其上方能够安装导线(6)的活动轴(7)和与所述活动轴(7)轴向滑动配合的阻力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支板(11)和第二固定块(1),其中,所述第二支板(11)卡接在所述第一支板(8)上,且所述第二支板(11)在竖直方向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板(8)滑动;所述第二固定块(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11)上,所述第二固定块(1)内设有盲孔,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盲孔同轴布置的通孔,所述盲孔与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簧、圆柱杆(23)和顶销(9),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盲孔的底部相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圆柱杆(23)的一端相抵接,所述圆柱杆(23)的另一端与所述顶销(9)的一端相抵接,所述顶销(9)的另一端与安装在所述活动轴(7)上的V型块(10)相抵接,所述圆柱杆(23)能够在所述盲孔与所述通孔中滑动,所述顶销(9)能够在所述通孔内滑动;当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顶销(9)的另一端露出所述第一固定块(2)并卡在V型块(10)的V型槽中,所述圆柱杆(23)一部分位于所述盲孔中,一部分位于所述通孔中;当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导线(6)受外力达到预设值时,所述顶销(9)脱离所述V型块(10)的V型槽,所述圆柱杆(23)全部位于所述盲孔中,所述支承组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脱离所述固定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上置式的配网线路弃线保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8)上的第一支座(13)、第二支座(5)和设置在活动轴(7)上的弹性卡圈(21);所述第一支座(13)和所述第二支座(5)均内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具有小孔段(19)、大孔段(18)和所述大孔段(18)和所述小孔段(19)之间的凸台(20);所述活动轴(7)的两端均设置有小径段(16)、大径段(15)和所述小径段(16)与所述大径段(15)之间的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凯,胡青春,雷炳晖,林志生,余兆荣,温嘉祺,陈永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