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惰齿轮的机油泵,包括泵盖组件、泵体组件、传动齿轮、惰齿轮、惰轮轴,所述泵体组件上设有出油道和惰轮轴安装孔,所述惰轮轴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润滑泄油孔,该润滑泄油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油道相通;惰齿轮设有轴孔,所述轴孔中装有衬套;惰轮轴为阶梯轴,包括止推盘、大轴段、小轴段及螺纹轴段,其中大轴段设有润滑槽,小轴段设有环形油槽,惰轮轴上还设有连通润滑槽和环形油槽的惰轮轴泄油孔;惰轮轴的大轴段穿过惰齿轮中的衬套轴孔,小轴段穿过泵体组件上的惰轮轴安装孔,螺纹轴段通过螺母拧紧,使惰齿轮固定在泵体组件上,惰轮轴泄油孔通过环形油槽与泵体组件上的润滑泄油孔连通。这种结构能够使惰齿轮得到循环的机油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带惰齿轮的机油泵。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排量机油泵通常安装在发动机曲轴箱下方的机油壳里,通过发动机曲轴上的齿轮驱动机油泵传动齿轮,由于发动机曲轴箱很大,机油泵传动轴与曲轴的中心距比较大,在传动比确定的前提下,如果单纯的依靠增大机油泵传动齿轮与曲轴上的齿轮直径来匹配中心距,势必造成曲轴上的齿轮与机油泵传动齿轮过大,这样会增加成本,另外发动机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布置直径很大的齿轮。所以在机油泵传动齿轮与曲轴齿轮之间必须增加一惰齿轮才能将曲轴上的齿轮驱动力传递到机油泵传动齿轮上,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也会使发动机结构更加紧凑,但同时又会产生以下不足之处:大排量机油泵在工作时负荷很大,惰齿轮轴孔与惰轮轴之间需要循环的机油进行润滑与散热,惰齿轮轴孔与惰轮轴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润滑与散热,会造成惰齿轮轴孔与惰轮轴烧死、抱轴等故障,发动机工作时的润滑、散热使用的机油都是机油泵输送的,一旦惰齿轮不能工作,机油泵也会停止工作,整个发动机也会因为没有机油润滑、散热而发生拉缸、烧轴瓦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保证惰齿轮工作可靠性的带惰齿轮的机油泵。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惰齿轮的机油泵,包括泵盖组件、泵体组件、传动齿轮、惰齿轮、惰轮轴,所述泵体组件上设有出油道和惰轮轴安装孔,所述惰轮轴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润滑泄油孔,该润滑泄油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油道相通;所述惰齿轮设有轴孔,所述轴孔中装有衬套;所述惰轮轴为阶梯轴,包括止推盘、大轴段、小轴段及螺纹轴段,其中大轴段设有润滑槽,小轴段设有环形油槽,所述惰轮轴上还设有连通润滑槽和环形油槽的惰轮轴泄油孔;所述惰轮轴的大轴段穿过惰齿轮中的衬套轴孔,小轴段穿过泵体组件上的惰轮轴安装孔,螺纹轴段通过螺母拧紧,使惰齿轮固定在泵体组件上,所述惰轮轴泄油孔通过环形油槽与泵体组件上的润滑泄油孔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惰齿轮的轴孔中装有衬套,这样依靠衬套轴孔与惰轮轴大轴段接触,由于衬套材料中的青铜粉具有良好的自润滑功能,能提高轴孔的耐磨性;出油道中的高压油通过润滑泄油孔,将高压油输送至惰轮轴的环形油槽中,环形油槽又通过惰轮轴泄油孔将高压油输送至惰轮轴大轴段上的润滑槽,润滑槽中充满来自出油道的高压油,高压油通过惰轮轴与衬套轴孔之间的间隙继续往惰齿轮轴台两端走,既可以润滑轴孔与惰轮轴大轴段,又可以使机油从惰齿轮两轴台端面泄漏出来回到机油壳中,这样实现了惰齿轮轴孔与惰轮轴之间的机油循环流通,从而能够持续不断的对大负荷旋转的惰齿轮提供润滑、散热,避免了惰齿轮轴孔与惰轮轴烧死、抱轴等故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惰齿轮的轴台两端面上均设有泄油槽。优选地,所述惰齿轮的轴台两端面上各设有四条均布的泄油槽。由于惰齿轮轴台端面上设有泄油槽,这样能够加快轴孔与惰轮轴大轴段之间机油的流速,使润滑、散热效果更好。同时也减少了惰齿轮轴台端面与惰轮轴止推盘及泵体组件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力,摩擦力减少则大负荷时所产生的热量会更少,并且从泄油槽流出来的高压油还可以润滑惰齿轮轴台端面与惰轮轴止推盘之间的摩擦面及与泵体组件之间的摩擦面,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提高惰齿轮运转的可靠性,减少因为惰齿轮故障导致机油泵不能正常工作引起发动机润滑、散热不足而发生拉缸、烧轴瓦的现象。优选地,所述惰轮轴泄油孔和润滑泄油孔均为倾斜角度相同的斜孔,所述惰轮轴泄油孔和润滑泄油孔连通后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能够让高压油顺畅地循环流通。优选地,所述润滑槽为环形。优选地,所述惰轮轴上设有减重沉孔。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泵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惰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惰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泵盖组件2——泵体组件3——传动齿轮4——惰齿轮5——惰齿轮衬套6——惰轮轴7——六角法兰面螺母21——出油道22——润滑泄油孔23——惰轮轴安装孔41——泄油槽51——轴孔61——减重沉孔62——止推盘63——大轴段64——润滑槽65——惰轮轴泄油孔66——小轴段67——环形油槽68——螺纹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是:一种带惰齿轮的机油泵,包括泵盖组件1、泵体组件2、传动齿轮3、惰齿轮4、惰轮轴6,所述泵体组件2上设有出油道21和惰轮轴安装孔23,所述惰轮轴安装孔23的孔壁上设有润滑泄油孔22,该润滑泄油孔22的另一端与出油道21相通;惰齿轮4设有轴孔,所述轴孔中装有衬套5;惰轮轴6为阶梯轴,包括减重沉孔61、止推盘62、大轴段63、小轴段66及螺纹轴段68,其中大轴段63设有环形的润滑槽64,小轴段66设有环形油槽67,所述惰轮轴上还设有连通润滑槽64和环形油槽67的惰轮轴泄油孔65;惰轮轴6的大轴段63穿过惰齿轮4中的衬套5轴孔,小轴段66穿过泵体组件2上的惰轮轴安装孔23,螺纹轴段68通过螺母7拧紧,使惰齿轮4固定在泵体组件2上,所述惰轮轴泄油孔65通过环形油槽67与泵体组件2上的润滑泄油孔22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惰齿轮4的轴孔中装有衬套5,这样依靠衬套5轴孔与惰轮轴大轴段63接触,由于衬套5材料中的青铜粉具有良好的自润滑功能,能提高轴孔的耐磨性;出油道21中的高压油通过润滑泄油孔22,将高压油输送至惰轮轴6的环形油槽67中,环形油槽67又通过惰轮轴泄油孔65将高压油输送至惰轮轴大轴段63上的润滑槽64,润滑槽64中充满来自出油道21的高压油,高压油通过惰轮轴6与衬套5轴孔之间的间隙继续往惰齿轮4轴台两端走,既可以润滑轴孔与惰轮轴大轴段63,又可以使机油从惰齿轮4两轴台端面泄漏出来回到机油壳中,这样实现了惰齿轮4轴孔与惰轮轴6之间的机油循环流通,从而能够持续不断的对大负荷旋转的惰齿轮4提供润滑、散热,避免了惰齿轮4轴孔与惰轮轴6烧死、抱轴等故障。如图3所示,惰齿轮4的轴台两端面上均设有泄油槽41。作为优选,惰齿轮4的轴台两端面上各设有四条均布的泄油槽41。由于惰齿轮4轴台端面上设有泄油槽41,这样能够加快轴孔与惰轮轴大轴段63之间机油的流速,使润滑、散热效果更好。同时也减少了惰齿轮4轴台端面与惰轮轴止推盘62及泵体组件2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力,摩擦力减少则大负荷时所产生的热量会更少,并且从泄油槽41流出来的高压油还可以润滑惰齿轮4轴台端面与惰轮轴止推盘62之间的摩擦面及与泵体组件2之间的摩擦面,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提高惰齿轮4运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惰齿轮的机油泵,包括泵盖组件(1)、泵体组件(2)、传动齿轮(3)、惰齿轮(4)、惰轮轴(6),其特征是:所述泵体组件(2)上设有出油道(21)和惰轮轴安装孔(23),所述惰轮轴安装孔(23)的孔壁上设有润滑泄油孔(22),该润滑泄油孔(22)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油道(21)相通;所述惰齿轮(4)设有轴孔,所述轴孔中装有衬套(5);所述惰轮轴(6)为阶梯轴,包括止推盘(62)、大轴段(63)、小轴段(66)及螺纹轴段(68),其中大轴段(63)设有润滑槽(64),小轴段(66)设有环形油槽(67),所述惰轮轴上还设有连通润滑槽(64)和环形油槽(67)的惰轮轴泄油孔(65);所述惰轮轴(6)的大轴段(63)穿过惰齿轮(4)中的衬套(5)轴孔,小轴段(66)穿过泵体组件(2)上的惰轮轴安装孔(23),螺纹轴段(68)通过螺母(7)拧紧,使惰齿轮(4)固定在泵体组件(2)上,所述惰轮轴泄油孔(65)通过环形油槽(67)与泵体组件(2)上的润滑泄油孔(2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惰齿轮的机油泵,包括泵盖组件(1)、泵体组件(2)、传动齿轮(3)、惰齿轮(4)、惰轮轴(6),其特征是:所述泵体组件(2)上设有出油道(21)和惰轮轴安装孔(23),所述惰轮轴安装孔(23)的孔壁上设有润滑泄油孔(22),该润滑泄油孔(22)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油道(21)相通;所述惰齿轮(4)设有轴孔,所述轴孔中装有衬套(5);所述惰轮轴(6)为阶梯轴,包括止推盘(62)、大轴段(63)、小轴段(66)及螺纹轴段(68),其中大轴段(63)设有润滑槽(64),小轴段(66)设有环形油槽(67),所述惰轮轴上还设有连通润滑槽(64)和环形油槽(67)的惰轮轴泄油孔(65);所述惰轮轴(6)的大轴段(63)穿过惰齿轮(4)中的衬套(5)轴孔,小轴段(66)穿过泵体组件(2)上的惰轮轴安装孔(23),螺纹轴段(68)通过螺母(7)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仲秋,唐业和,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