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包括底部的车架、两侧的侧框体、装配于侧框体内的侧门、前挡风板、顶盖、后背墙及座椅;所述侧框体及座椅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车架上,且前挡风板及后背墙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车架上侧框体之间;侧门的前侧与侧框体铰接,后侧通过锁扣与侧框体连接;所述顶盖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侧框体及后背墙上,前挡风板与顶盖之间设置有挡风玻璃;所述车架前端设置有驾驶台及驾驶杆,且各部件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装置及防震装置;所述顶盖前端设置有可伸缩的遮阳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稳定,制造成本较低,便于拆装维修,可拆片装卸,在生产过程中占用空间较少,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且外形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属于电动车装配领域,可应用于电动三轮车及电动四轮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动车驾驶室,通常是将组成驾驶室的各金属框体及冲压板材通过焊接固定而成的,容易导致焊接部位丑陋,且拆卸维修不方便。驾驶室制作完成后,整体形成一个较大的金属框体,在包装运输至下一个生产线进行各零部件安装时,该金属框体占用较大的空间,造成运输不便、运输费用昂贵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制造成本较低、便于拆装维修等特点,可拆片装卸,在生产过程中占用空间较少,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且外形美观。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包括底部的车架、两侧的侧框体、装配于侧框体内的侧门、前挡风板、顶盖、后背墙及座椅;其中,所述侧框体及座椅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车架上,且前挡风板及后背墙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车架上侧框体之间;侧门的前侧与侧框体铰接,后侧通过锁扣与侧框体连接;所述顶盖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侧框体及后背墙上,前挡风板与顶盖之间设置有挡风玻璃;所述车架前端设置有驾驶台及驾驶杆,且所述车架、侧框体、侧门、前挡风板、挡风玻璃、顶盖、后背墙及座椅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装置及防震装置;所述顶盖前端设置有可伸缩的遮阳板。优选的,所述车架、侧框体、前挡风板、顶盖、后背墙及座椅之间通过角码及螺栓装配连接,制造成本较低,且便于拆卸维修。优选的,所述角码的一侧通过氩弧焊接固定,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增强稳定性,且避免了二氧焊接丑陋现象。优选的,所述车架、侧框体、前挡风板、顶盖、后背墙及座椅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通过设置的加强筋紧固部加强所述车架、侧框体、前挡风板、顶盖、后背墙及座椅之间的连接,增强了驾驶室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遮阳板与顶盖通过推拉滑道连接,推拉滑道上设置有固定装置,从而人工调整遮阳板伸出的长度,结构简单可靠,成本较低。优选的,所述遮阳板与顶盖通过机械臂连接,机械臂的伸缩由电机驱动,可电动控制遮阳板伸出的长度,操作方便。优选的,所述侧门上设置有观察窗,且侧框体前端设置有后望镜,保证了电动车行驶的安全性。优选的,所述后背墙中部设置有靠垫,且靠垫上方设置有风窗,增加了驾驶舒适度。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稳定,制造成本较低,便于拆装维修,使用安全方便,且外形大方美观;2、可拆片装卸,在生产过程中占用空间较少,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底部车架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底部车架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中侧框体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中侧门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中顶盖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中后背墙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中前挡风板的示意图;图中包括:1、车架,2、侧框体,3、侧门,4、前挡风板,5、顶盖,6、后背墙,7、座椅,8、驾驶杆,9、遮阳板,10、观察窗,11、靠垫,12、风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4、5、6、7、8、9、10所示为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包括底部的车架1、两侧的侧框体2、装配于侧框体内的侧门3、前挡风板4、顶盖5、后背墙6及座椅7;如图1、2、3所示,所述侧框体2及座椅7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车架1上,且前挡风板4及后背墙6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车架1上侧框体2之间;侧门3的前侧与侧框体2铰接,后侧通过锁扣与侧框体2连接;所述顶盖5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侧框体2及后背墙6上,前挡风板4与顶盖5之间设置有挡风玻璃;所述车架1前端设置有驾驶台及驾驶杆8,且所述车架1、侧框体2、侧门3、前挡风板4、挡风玻璃、顶盖5、后背墙6及座椅7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装置及防震装置;所述顶盖5前端设置有可伸缩的遮阳板9。所述车架1、侧框体2、前挡风板4、顶盖5、后背墙6及座椅7之间通过角码及螺栓装配连接,且所述角码的一侧通过氩弧焊接固定,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车架1、侧框体2、前挡风板4、顶盖5、后背墙6及座椅7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通过设置的加强筋紧固部加强所述车1架、侧框体2、前挡风板4、顶盖5、后背墙6及座椅7之间的连接。所述侧门3上设置有观察窗10,且侧框体2前端设置有后望镜;所述后背墙6中部设置有靠垫11,且靠垫11上方设置有风窗12。实施例1:所述遮阳板9与顶盖5通过推拉滑道连接,推拉滑道上设置有固定装置,从而人工调整遮阳板9伸出的长度,结构简单可靠,成本较低。实施例2:所述遮阳板9与顶盖5通过机械臂连接,机械臂的伸缩由电机驱动,可电动控制遮阳板9伸出的长度,操作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装配时先将两侧的侧框体2通过角码及螺栓固定在车架1上,而后将前挡风板4及后背墙6通过角码及螺栓固定在车架1上侧框体2之间;接着将座椅7通过角码及螺栓固定在车架1上,并将顶盖5通过角码及螺栓固定在侧框体2及后背墙6上;所述车架1、侧框体2、侧门3、前挡风板4、挡风玻璃、顶盖5、后背墙6及座椅7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装置及防震装置;最后装配上挡风玻璃、驾驶台、遮阳板9、观察窗10、后望镜、靠垫11及风窗12等零部件。拆卸时按与装配相反的顺序逐一拆卸下来即可。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的车架(1)、两侧的侧框体(2)、装配于侧框体内的侧门(3)、前挡风板(4)、顶盖(5)、后背墙(6)及座椅(7);其中,所述侧框体(2)及座椅(7)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车架(1)上,且前挡风板(4)及后背墙(6)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车架(1)上侧框体(2)之间;侧门(3)的前侧与侧框体(2)铰接,后侧通过锁扣与侧框体(2)连接;所述顶盖(5)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侧框体(2)及后背墙(6)上,前挡风板(4)与顶盖(5)之间设置有挡风玻璃;所述车架(1)前端设置有驾驶台及驾驶杆(8),且所述车架(1)、侧框体(2)、侧门(3)、前挡风板(4)、挡风玻璃、顶盖(5)、后背墙(6)及座椅(7)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装置及防震装置;所述顶盖(5)前端设置有可伸缩的遮阳板(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的车架(1)、两侧的侧框体(2)、装配于侧框体内的侧门(3)、前挡风板(4)、顶盖(5)、后背墙(6)及座椅(7);其中,所述侧框体(2)及座椅(7)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车架(1)上,且前挡风板(4)及后背墙(6)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车架(1)上侧框体(2)之间;侧门(3)的前侧与侧框体(2)铰接,后侧通过锁扣与侧框体(2)连接;所述顶盖(5)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侧框体(2)及后背墙(6)上,前挡风板(4)与顶盖(5)之间设置有挡风玻璃;所述车架(1)前端设置有驾驶台及驾驶杆(8),且所述车架(1)、侧框体(2)、侧门(3)、前挡风板(4)、挡风玻璃、顶盖(5)、后背墙(6)及座椅(7)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装置及防震装置;所述顶盖(5)前端设置有可伸缩的遮阳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装的电动车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侧框体(2)、前挡风板(4)、顶盖(5)、后背墙(6)及座椅(7)之间通过角码及螺栓装配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科锋,夏春,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谭科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