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红外线盘的电炖锅,包括外壳、外锅和内胆,所述外锅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外锅内的底部设有红外线盘,所述内胆放置在外锅内,并位于红外线盘的上方,内胆的上端伸出外锅和外壳外,并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外沿,外壳上端面上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外壳凸台或者内胆的外沿下端面上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内胆凸台,内胆的外沿下端面压接在外壳凸台上或者内胆凸台压接在外壳上端面上,在内胆的外沿下端面与外壳上端面之间形成用于空气对流的缝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外壳上端面上、外锅锅口周边的凸台结构对内胆进行支撑,使内胆外沿与外锅锅口保持一定的高度差,形成有利于空气对流的缝隙,提高电炖锅的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红外线盘的电炖锅,属于家用电器中的电炖锅结构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红外线盘电炖锅,内胆放置在外锅中时,红外线盘对内胆的加热作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热辐射加热:红外线盘通电发热,其表面的微晶玻璃面板直接向内胆辐射热量,加热内胆的底壁表面;第二部分为空气加热:红外线盘对外锅内的空气加热,空气将热量传递到内胆表面。而在现有的电炖锅中,内胆外沿与外锅锅口直接平面接触,该结构会对外锅内的空气形成密封效果,使空气对流不畅,红外线盘产生的热量不能均匀传递到内胆表面,加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红外线盘的电炖锅,在内胆和外壳之间、外锅锅口周边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外壳凸台或内胆凸台,内胆放置到电炖锅内时,外壳凸台或内胆凸台会使内胆外沿与外锅锅口之间保持一定的高度差,形成有利于空气对流的缝隙,以提高电炖锅的加热效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红外线盘的电炖锅,包括外壳、外锅和内胆,所述外锅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外锅内的底部设有红外线盘,所述内胆放置在外锅内,并位于红外线盘的上方,所述内胆的上端伸出外锅和外壳外,并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外沿,所述外壳上端面上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外壳凸台或者所述内胆的外沿下端面上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内胆凸台,所述内胆的外沿下端面压接在所述外壳凸台上或者所述内胆凸台压接在所述外壳上端面上,在所述内胆的外沿下端面与所述外壳上端面之间形成用于空气对流的缝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内胆和外壳之间、外锅锅口周边的凸台结构对内胆进行支撑,使内胆外沿与外锅锅口保持一定的高度差,形成有利于空气对流的缝隙,外锅内的空气经红外线盘加热以后,通过该缝隙实现与周边冷空气的对流,将热量迅速并且均匀的传递到内胆表面,提高电炖锅的加热效率。现有的结构中没有凸台结构,内胆外沿与外锅锅口直接平面接触,形成对外锅内的空气的密封,红外线盘除了向内胆的底壁表面辐射加热外,其对空气的加热不均匀,只对红外线盘附近的空气加热,因为平面接触有密封效果,空气基本不对流,因此造成外锅内底部温度高,而中上部温度低,对内胆侧壁表面的加热不明显,加热效率低。与现有的结构相比,本技术增加了凸台结构,即外壳凸台或内胆凸台,使内胆外沿与外锅锅口保持一定的高度差,在内胆外沿与外锅锅口及外壳上端面之间形成有利于空气对流的缝隙,使外锅内的空气可以进行对流,红外线盘首先对外锅内底部的空气进行加热,这部分空气受热后上升,对流至内胆的侧壁表面,进而实现对内胆侧壁表面的加热。与现有技术的加热相比,外锅内底部温度略低,但是中上部温度明显大幅提升,提高了加热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外壳、外锅和内胆均为中空且上端开口的结构。进一步,所述内胆上盖有盖子。进一步,所述内胆的外沿上设有环形的台阶,所述盖子盖在台阶上。进一步,所述内胆下表面与所述红外线盘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胆的外侧壁与所述外锅的内侧壁之间也留有间隙。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为了实现空气对流,内胆和外锅及红外线盘之间要有缝隙,具体的,可以将内胆的周向尺寸设计的略小于外锅的周向尺寸,而内胆外沿到底壁的距离加上红外线盘的厚度略小于外锅的高度,利用尺寸及高度差形成缝隙。进一步,所述电炖锅还包括底座,所述外壳安装在所述底座上。进一步,所述外壳凸台均匀的周向设置在外壳上端面上或者所述内胆凸台均匀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外沿下端面上。进一步,所述外壳凸台设有四个,四个外壳凸台两两对称的设置在外壳上端面上,或者所述内胆凸台设有四个,四个内胆凸台两两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外沿下端面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壳凸台或内胆凸台要求设计有至少三个,一个或两个会导致内胆放置不稳,三点共面,所以设计至少三个高度一致的外壳凸台或内胆凸台,外壳凸台顶端面形成了用于放置内胆外沿的平面,或者内胆凸台底端面形成了用于压接外壳的平面。优选的,外壳凸台或内胆凸台均匀分布,各个位置受力相同,结构对称稳定,根据通常结构对称的习惯及制造成本等综合考虑,可以设计成四个,两两相对。进一步,所述缝隙的厚度为3~6mm。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缝隙用于空气的对流,其厚度(即内胆的外沿下端面到外壳上端面之间的距离)要适当,考虑到空气对流和热量流失的情况,经大量的试验测试,最终得出缝隙的厚度最佳范围为3~6mm。进一步,所述外壳凸台设置在外壳上端面的内侧并靠近外锅锅口处或者所述内胆凸台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外沿下端面的内侧并靠近外锅锅口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壳凸台设计在外壳上端面的内侧,内胆凸台也设计在内胆外沿下端面的内侧,可以更好的顶起内胆,形成用于空气对流的缝隙。进一步,所述外壳凸台的纵截面呈直角梯形,其直角边设置在外壳上端面的内侧并位于外锅锅口之上,其斜边向外壳上端面的外侧延伸;或者,所述所述内胆凸台的纵截面呈直角梯形,其直角边设置在内胆的外沿下端面的内侧并位于外锅锅口之上,其斜边向内胆的外沿下端面的外侧延伸。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壳凸台的具体形状,可以设计成直角梯形块状结构,下底面与外壳上端面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直角侧面设置在外壳上端面的最内侧,并位于外锅锅口的上方,内胆外沿压在上表面上,斜面从上表面向外壳上端面的外侧倾斜延伸,而内胆凸台的具体形状类似外壳凸台,也计成直角梯形块状结构,上底面与内胆外沿下端面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直角侧面设置在内胆外沿下端面的最内侧,并位于外锅锅口的上方,下表面压接在外壳上端面上,斜面从下表面向内胆外沿下端面的外侧倾斜延伸;优选的,直角梯形块状结构的各个边角处采用弧形过渡,可以防止磕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炖锅正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炖锅正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外壳凸台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炖锅外壳和外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内胆,2、外壳,3、外锅,4、红外线盘,5、底座,6、外壳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现有的红外线盘热源电炖锅,外锅3设置在外壳2内,内胆1放置在外锅3中时,内胆1外沿与外锅3锅口为平面接触,该结构会对外锅3内的空气形成密封效果,使空气对流不畅,红外线盘4产生的热量不能均匀传递到内胆1表面,加热效率较低。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后的应用于红外线盘的电炖锅,包括外壳2、外锅3和内胆1,所述外锅3设置在外壳2内,所述外锅3内的底部设有红外线盘4,所述内胆1放置在外锅3内,并位于红外线盘4的上方,所述内胆1的上端伸出外锅3和外壳2外,并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外沿,所述外壳2上端面上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外壳凸台6或者所述内胆1的外沿下端面上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内胆凸台,所述内胆1的外沿下端面压接在所述外壳凸台6上或者所述内胆凸台压接在所述外壳2上端面上,在所述内胆1的外沿下端面与所述外壳2上端面之间形成用于空气对流的缝隙。现有的结构中没有凸台结构,内胆1外沿与外锅3锅口直接平面接触,形成对外锅3内的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红外线盘的电炖锅,包括外壳、外锅和内胆,所述外锅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外锅内的底部设有红外线盘,所述内胆放置在外锅内,并位于红外线盘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上端伸出外锅和外壳外,并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外沿,所述外壳上端面上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外壳凸台或者所述内胆的外沿下端面上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内胆凸台,所述内胆的外沿下端面压接在所述外壳凸台上或者所述内胆凸台压接在所述外壳上端面上,在所述内胆的外沿下端面与所述外壳上端面之间形成用于空气对流的缝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红外线盘的电炖锅,包括外壳、外锅和内胆,所述外锅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外锅内的底部设有红外线盘,所述内胆放置在外锅内,并位于红外线盘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上端伸出外锅和外壳外,并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外沿,所述外壳上端面上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外壳凸台或者所述内胆的外沿下端面上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内胆凸台,所述内胆的外沿下端面压接在所述外壳凸台上或者所述内胆凸台压接在所述外壳上端面上,在所述内胆的外沿下端面与所述外壳上端面之间形成用于空气对流的缝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红外线盘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外锅和内胆均为中空且上端开口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红外线盘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上盖有盖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应用于红外线盘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外沿上设有环形的台阶,所述盖子盖在台阶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红外线盘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下表面与所述红外线盘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胆的外侧壁与所述外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维,杜明辉,邢凤雷,林平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