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脱硫除雾装置及包含该除雾装置的脱硫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77572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6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度脱硫除雾装置及包含该除雾装置的脱硫塔,除雾装置包括空心圆筒和安装在空心圆筒内的除雾单元,除雾单元包括:上夹板,上夹板为实心圆形版;与空心圆筒的内壁固定下夹板,下夹板为空心圆环,其空心部分的直径小于上夹板的直径;若干旋流叶片,竖向设置且固定在上夹板的外边缘与下夹板的内边缘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除雾装置由空心圆筒和焊接固定在空心圆筒内的除雾单元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除雾装置安装在脱硫塔内的除雾区内,安装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串联或并联。每个除雾装置的空心圆筒底部与固定底板焊接连通,烟气穿过底板进入空心圆筒,再经过上下夹板和旋流叶片进行除尘除雾,再从空心圆筒上端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烟气脱硫
,具体涉及一种深度脱硫除雾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脱硫塔。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大气环境问题的压力及环保排放指标的日趋严格,二氧化硫和尘的污染控制提出了“超低排放”或“近零排放”的要求,预期今后将提出微颗粒物的指标控制。最近环保部门也多次强调对尘污染的控制,其中一项就是火电厂湿法脱硫净烟气夹带石膏造成“石膏雨“污染的问题。寻求一种投资低、运行可靠的“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超净脱除”的新工艺已经是目前烟气治理的发展趋势。近年来,燃煤电厂执行“超净排放”或“近零排放”要求的机组烟气需要实现烟气SO2、NOX和尘的标准,为:SO2<35mg/Nm3,氮氧化物:50mg/Nm3;尘<5mg/Nm3。湿法脱硫工艺的脱硫效率在95%以上,出口烟气二氧化硫浓度能控制在100mg/Nm3以下,要实现出口浓度低于35mg/Nm3,需要在原有出口浓度条件下再增加60%-70%的脱硫效率;湿法脱硫工艺运行过程中,喷淋液滴对烟气的粉尘具有一定的捕集效率,但受液滴及气流分布形式影响,湿法脱硫工艺对PM10以上粉尘,具有较高的补集效率,几乎完全去除,而对于PM10以下,特别是粒径小于PM2.5的超细颗粒物去除效率急剧下降,同时在喷嘴雾化过程中还会产生较多的超细雾滴,湿法脱硫装置出口粉尘浓度在20-40mg/Nm3范围,现有湿法脱硫技术的出口SO2及颗粒物浓度均不满足超低排放要求。湿法脱硫系统中传统折叠板式除雾器存在作用时间短,除雾效果差、容易堵塞等问题;湿式电除尘和低低温电除尘都具有十分明显的除尘效果,并且都能去除部分SO3,湿式电除尘还具有脱汞、去除酸雾、水滴、气溶胶、臭味等作用,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超低排放技术,但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废水。湿式电除尘安装在吸收塔顶部或净烟道中间。改造项目增设湿式电除尘器烟道支架整体需升高附属的基础需核算加固、吸收塔顶部需拆除、净烟道需改造。1000MW机组湿式电除尘本体重量约800吨,吸收塔本体需加固、吸收塔基础需重新核算。湿式电除尘增加功率约600KW,需加附属配供电设备。随着节能环保的不断深入人心及环保技术的不断革新,电除尘器由于投资运行成本高、维护困难,很难被用户接受,急需开发具有较高效率的非电除尘器来代替湿式电除尘工艺。专利申请号为201420674592.0和201410642040.6两项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流离心深度脱硫除雾工艺,采用两级旋流板在固定的圆形通道之间,使气流旋转上升产生离心力,密度较大的粉尘和雾滴向通道壁面移动后被壁面的液膜所湮灭实现除雾效果,该专利技术对粒径大密度大的粉尘颗粒物具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对于粒径小于PM2.5的超细颗粒物则需要多级旋转,通道较长脱除效率低,且受烟气波动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深度脱硫除雾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脱硫塔。一种深度脱硫除雾装置,包括空心圆筒和安装在空心圆筒内的除雾单元,所述除雾单元包括:上夹板,上夹板为实心圆形版;与所述空心圆筒的内壁固定的下夹板,下夹板为空心圆环,其空心部分的直径小于上夹板的直径;若干旋流叶片,竖向设置且固定在上夹板的外边缘与下夹板的内边缘之间。本技术的除雾装置由空心圆筒和焊接固定在空心圆筒内的除雾单元组成,本技术的除雾装置安装在脱硫塔内的除雾区内,安装数量为多个并联。每个除雾装置的空心圆筒底部与固定底板焊接连通,烟气穿过底板进入空心圆筒,再经过上下夹板和旋流叶片进行除尘除雾,再从空心圆筒上端排出。优选地,所述上夹板的外边缘和下夹板的内边缘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用于固定旋流叶片且与旋流叶片一一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与对应旋流叶片的宽度一致、宽度与对应旋流叶片的厚度一致。上夹板的凹槽开设在上夹板的外边缘处,下夹板的凹槽开设在下夹板的内边缘处,凹槽的设置数量与旋流叶片一一对应,上夹板的凹槽与下夹板的凹槽的宽度、长度和角度一一对应。旋流叶片一端穿入上夹板的凹槽,固定在上夹板上,一端穿入下夹板的凹槽,固定在下夹板上。进一步优选地,上夹板上的凹槽长度方向与过该凹槽外端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20°-30°。凹槽的角度即旋流叶片的旋流角度。进一步优选,上夹板上的凹槽的内端点与上夹板圆心之间的连线与其中一相邻凹槽相交。更进一步优选,相交点邻近或重合于相邻凹槽的内端点。此处的外端点和内端点是相对于上夹板的圆心处来说的,距离圆心较近的一端为内端点,距离圆心较远的一端为外端点。优选地,所述旋流叶片的宽度为上夹板直径的0.3-0.55倍;所述旋流叶片的长度为100-400mm。进一步优选,旋流叶片的宽度可设置为200mm-600mm。所述旋流叶片的长度即为旋流叶片在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的高度。优选地,所述下夹板的环板上开设若干安装孔和漏液孔。安装孔位于下夹板的外边缘处,孔径以固定螺帽为准;漏液孔位于凹槽与安装孔之间,孔径为20~60mm,用于排出下夹板上的冷凝液。优选地,所述空心圆筒的壁面上沿切线方向开设若干层排液孔。进一步优选,所述排液孔的孔径为1-5mm,每层排液孔个数为4-8个均匀分布,相邻两层排液孔的间距为200-300mm。优选地,空心圆筒内除雾单元上方壁面的旋流高度为800-1500mm,空心圆筒的总高度为1500-2000mm。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深度脱硫除雾的脱硫塔,所述脱硫塔内的除雾区设有若干个所述的深度脱硫除雾装置,所述深度脱硫除雾装置的空心圆筒底部通过固定底板固定在脱硫塔除雾区的内壁上,所述固定底板带有与空心圆筒的中空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脱硫塔为鼓泡塔、喷淋孔塔及填料塔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深度脱硫除雾装置安装在脱硫塔的除雾区内,所述深度脱硫除雾装置通过空心圆筒与脱硫塔内壁固定,优选采用焊接固定,进一步优选地,空心圆筒底部与固定底板焊接连通,固定底板上具有与空心圆筒对应的通孔,烟气穿过底板进入空心圆筒,再经过上下夹板和旋流叶片进行除尘除雾,再从空心圆筒上端排出。当采用多个所述深度脱硫除雾装置时,多个深度脱硫除雾装置之间采用并联方式,深度脱硫除雾装置的设置数量根据除雾区的截面积而定。设置数量以布满脱硫塔横截面为准。优选地,脱硫塔内的除雾区内壁上设置1~2层喷淋母管,喷淋母管上安装若干喷头。喷头的喷射方向朝向深度脱硫除雾装置的旋流叶片。进一步优选,所述喷嘴设于与空心圆筒下半部对应处。进一步优选地,还设有连接下夹板漏液孔的管道,该管道延伸至脱硫塔外。用于将下夹板上的冷凝液引出脱硫塔。优选地,所述深度脱硫除雾装置的下夹板的截面积占脱硫塔除雾区截面积的30%-70%。气流穿过所述旋流板除雾器后,线性气速可提高2-4倍;安装所述深度脱硫除雾器后,系统压降为200Pa-700Pa。除雾装置的的壁面为空心圆筒,通过除雾单元的下夹板采用焊接的方法将除雾装置固定在空心圆筒中间。深度脱硫除雾装置安装在湿法脱硫塔的喷淋层上方,对脱硫后的烟气进行深度脱硫、除雾、除尘。湿法脱硫后的烟气经过增湿、降温后处于饱和状态,烟气中含有未脱净的SO2、经喷嘴雾化后的细小浆液液滴、湿法脱硫无法去除的超细粉尘颗粒,这些烟气组分浓度低,粒径小,危害大,去除非常困难。湿法脱硫后的烟气经过喷淋层后沿着吸收塔向上流动过程中进一步降温,过饱和的烟气由于冷凝作用形成大量的细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深度脱硫除雾装置及包含该除雾装置的脱硫塔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度脱硫除雾装置,包括空心圆筒和安装在空心圆筒内的除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单元包括:上夹板,上夹板为实心圆形版;与所述空心圆筒的内壁固定的下夹板,下夹板为空心圆环,其空心部分的直径小于上夹板的直径;若干旋流叶片,竖向设置且固定在上夹板的外边缘与下夹板的内边缘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度脱硫除雾装置,包括空心圆筒和安装在空心圆筒内的除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单元包括:上夹板,上夹板为实心圆形版;与所述空心圆筒的内壁固定的下夹板,下夹板为空心圆环,其空心部分的直径小于上夹板的直径;若干旋流叶片,竖向设置且固定在上夹板的外边缘与下夹板的内边缘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深度脱硫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的外边缘和下夹板的内边缘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用于固定旋流叶片且与旋流叶片一一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与对应旋流叶片的宽度一致、宽度与对应旋流叶片的厚度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深度脱硫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夹板上的凹槽长度方向与过该凹槽外端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20°-3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深度脱硫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夹板上的凹槽的内端点与上夹板圆心之间的连线与其中一相邻凹槽相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深度脱硫除雾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建松李泽清吴忠标王岳军陈美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